分享

面试的时候应该对公司提出哪些问题比较适合?

 小挢流水人家 2019-12-19

网上有不少关于面试者如何提问的建议,都能够有所参考。但是这些建议还缺少一些理性的分析。比如战略问题,如果不是应聘较高的岗位,面试者很少和你讨论企业战略的问题,也并不关心你对战略方向的理解与否。

我在其他问题回答的时候,曾经简单陈述过,企业为什么要你提问的原因。应该说,在面试过程中,企业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有其目的,且不可过于主观和随意的提问。

企业为什么要你提问呢?

1.企业之所以让你提问题,是想知道你的职业倾向。

在经过几轮交流之后,企业希望从你的提问中进一步确认你的职业兴趣和方向。从而更确切的判断你在目标岗位上是否有大的作为。

2.想了解你的个人风格与价值取向

企业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面试者的能力再强,如果与企业的文化价值不匹配,也不会有好的工作状态。一个合格的员工,首先是与面试企业“道相同”的人。否则,便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3.希望通过面试者的提问,进一步探讨和辨别其岗位能力与目标认知

尽管已经对面试者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但是面试者对交流的信息和面试岗位的要求理解了没有?到底怎么想的?如果直接问,可能回答比较含糊或者委婉,倒不如听一下面试者主动提出什么方向的问题。

总之,给面试者提问的机会,既是对他的最大尊重;同时也是在对其心理、能力、价值等方面进行多维度二次辨识的过程。

如果想要清晰到底提问什么问题,还要进一步明白企业的着眼点在哪里。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企业的面试目的越清楚,越是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应对。

1.企业在意求职者的职业倾向。

职业倾向是岗位匹配度的第一也是最表层的匹配要求。如果你对所面试的岗位没有兴趣,根本谈不上好好工作的问题。

职业倾向主要包括三部分:

A.职业方向

所谓职业方向是指你的职能发展领域方向,比如你是技术领域、管理领域、财务领域、营销领域还是其他领域的。

一方面是个人的职业领域倾向,另一方面是企业根据你的整体表现判断出的职业领域倾向。二者不一定一致。

B.发展机会

所谓发展机会,从企业角度来说,就是你将来可以调整的岗位,可以做的替代性工作和将来能够成长的天花板在哪里。

只有明白了这些,企业才会因才配置,才会在任命、提拔、培养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

C.成长可能

所谓成长可能,站在企业角度来看,就是判断你的学习能力,成长欲望和成长的潜力。越是有好的学习力,越是有强烈成长欲望和潜力的员工,越是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

2.在意求职者的岗位匹配能力

所谓岗位匹配,只要指三方面:

A.目标完成能力

对于企业的绩效指标或者平均条件下的工作目标能否顺利完成,能否在本岗位上对整体工作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这是企业对于面试者关键能力考虑的基础着眼点。

B.工作强度适应

按照企业现在或者极限状态下,能否适应公司的工作频率和工作压力,能否顶住压力尽善尽美的做好手头工作。这是对于面试者能力判断的第二着眼点。

C.能力匹配度

对于面试者表现出来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以及岗位认知,其现有能力能否达到任职的基本要求。这是企业基于能力维度考虑的重点。

3.基于价值观的分析与判断

价值观是隐性的东西,但是却是决定面试者是否胜任的底层要素。企业希望通过面试者价值取向的判断,来确定其求职动机;来判断其能否与团队进行有效磨合、融为一体;来判断其工作风格与公司的整体要求是否一致。

在了解了企业的面试思维特点和基本的分析判断方向之后,面试者就可以沿着企业的思维方向进行对应问题的思考。

1.针对企业基于个人职业兴趣、职业成长等方向的分析

针对企业的分析方向,个人应该进行延伸思考,在个人工作领域的倾向性、个人成长的可能性和个人成长机会的提供等方面进行问题的思考。

A.基于适合领域的问题

主要是企业的行业方向、企业的组织与职能分工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方面的信息获取与分析判断。落脚点在个人的职业发展领域与空间上。

B.基于个人职业发展机会的问题思考

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主要集中于企业的晋升通道、晋升机制、职级划分及绩效制度等。这些方面无一不与个人未来的成长机会有关。落脚点在个人的能力成长与职业通道上。

C.基于个人成长潜力和未来可能性的问题思考

一方面表达出自己强烈的学习和成长欲望,另一方面则是关注企业的培训机制、育人机制,有没有较好的学习机会、培训机会、有没有较好的鼓励学习和成长的激励措施等。

2.基于个人核心能力的问题思考方向

因为是个人提问,不是观点表述,所以无法继续表达个人的优点特长等问题。那么只能反方向进行提问。

A.针对绩效目标的问题

企业考虑的是你绩效目标的实现能力。那么作为应聘者来说,要考虑的是在目标企业通常情况下达不成绩效目标的一般影响因素有哪些。

达不成绩效目标有个人的原因,也有企业的原因,反方向思考和提问,变相增加了你工作的目标性特征和较为成熟的目标导向思路。

B.对于工作强度和抗压能力方面的问题

企业在抗压方面考虑的是你在哪些方面达不到要求。

作为应聘者,你也可以反方向思考,考虑工作压力一般来自哪些方面,企业工作的节奏和频率控制是怎样的。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你有抗压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变相对企业疑虑的一种回应。

C.基于胜任能力方面的问题思考

胜任能力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企业的思维是寻找你的能够胜任的因素和达到胜任要求的条件。作为应聘者,你反向考虑,关注不胜任的条件在哪里,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以问题的形式体现出来,一方面可以遮掩你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吃一颗定心丸。

3.基于价值观的思考

企业在价值观方面关注的是你不适合的地方,是有哪些瑕疵。

作为面试者,只能反向提问,就团队磨合、企业文化要求及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提问。比如,企业的价值主张是什么,比如企业对于团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企业对于员工的工作作风有什么希望和寄托等等。

回到一开始我说的观点,企业让面试者提问是面试中的一个环节,不是信马由缰让面试者随便提问题消遣一下,这步安排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好的提问能够让面试官刮目相看,不好的提问会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以下两个“失败”的提问仅供参考:

提问一:公司按时发工资吗?

点评:这种提问显得比较自我,一方面没有针对面试成功这个目的而来,另一方面表达了个人较为强烈的利益驱动倾向。不是面试官愿意听的。

提问二:我到公司来面试主要就是想学点东西,请问我能有学习的机会吗?

点评:想学习就说想学习呗,非要加个前提:自己来公司就是为了学东西的。哪家公司没事给你发着工资,让你只在这里学东西。工作才是第一位的。

成功的面试需要成功的思维,多动脑筋,备足功课,才能够游刃有余。

更多职场观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指尖视野”,谢谢!

注:本文由@指尖视野原创,禁止抄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