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冯柳’非冯柳本人,仿写而已。 此‘冯柳’非冯柳本人,仿写而已。 此‘冯柳’非冯柳本人,仿写而已。 得心应手:前几年你在香港买过消费娱乐股,判断准确,请讲讲当时的过程。 ‘冯柳’:只是判断对了,但结果很不成功。 当时,这个板块被我的数据模型初筛选出。港股里面这个行业大部分公司都跌了70%到80%,但有一个东南亚的公司只跌了四十多个点,估值也很便宜且业绩一直有增长。我们判断,它是被板块带下来的,于是决定买入,成为了前三大的重仓股,一直持有了一年多。直到后来它推出了一个不利于小股东的方案,我们就杀跌出局,放弃了。因为,在港股,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有老千嫌疑就无条件放弃。所以,很可惜,割在了最低区域。但后来该方案因有人举报而没有实施,更改提案后股价立刻暴涨,后面两年涨了四倍,也是这个板块里表现最好的股票。 虽然操作上很不成功,但是在判断和选择上对了。只是回想起来还是有点遗憾,毕竟是个很重要的仓位且拿了很长的时间又在最低区域放弃 得心应手:2019年Q3,三七互娱也成了你的前三大重仓股,这个是港股的翻版吗?你是要报一箭之仇吗? ‘冯柳’:做哪个股票是由机会决定的。我比较喜欢没有演绎过的品种,演绎过的品种我可能会持有但不会去开仓,哪怕后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也不会去买。因为我觉得,相对于原来持有的人,我没有优势,毕竟别人早你一两年持有。我不会因为一个股票后面还有大机会就会去做,我更多的去想会不会吃亏。 行业会有熟悉与不熟悉之分,它决定我进入这个领域的方式和姿势。消费娱乐不是我熟悉的行业,虽然之前在港股做过。在某个股票上你赚过钱,持仓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熟悉,在我熟悉的领域就会去出奇,可能会挑选一些市场有分歧的标的。如果对某个行业不熟悉,我就只守正不出奇,只选择大家有共识,并且都相对认可的标的,不会去挑选自己觉得好的标的。 得心应手:你买入三七互娱是股价已经从底部涨升有1倍了,请问这个符合你一贯的风格吗? ‘冯柳’:逆向和顺向是两个有效的工具,我都会使用,避免一个锤子解决所有问题。我会在共识跟常识不一致的时候做逆向,共识跟常识一致时做顺向,找到共识依靠常识,在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逆向,在不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顺向。 我喜欢去找共识,什么叫共识?一只股票为什么会波动?研究半天才找到理由的是争议性的而非共识性的,你到软件上和论坛上扫一眼,五分钟就知道理由的才是共识性的。所以,越不花时间的研究越高效,我很少做深度研究,因为你要花这么多功夫才能理解的东西,一定不是共识,结果你可能付出很多,还没有收获。 当然,找到共识,也不见得值得参与,共识有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我们还需要找到常识,常识是不需要论证的。 另外,有的风险单独看可能很难被论证,但从大数角度却可以被化解。就像夫妻吵架,吵得天翻地覆,所有人都忧心忡忡,觉得不可能过下去了,但大部分情况下吵完了就能好,这是一个常识。我不会去纠结,他们这次会不会离婚,我看中的是一个整体,不纠结于单次的对错。 得心应手:你以弱者理论著称,鲜有人知道你做顺向投资案例,能否举个例子? ‘冯柳’:2017年,我建仓了一只已经涨了3倍的股票,因为这个行业我数据初筛选出了两三家公司,都跌得很凶,我想看看是谁把他们整得这么惨,结果发现整个行业都在跌,但有一只股票却涨了好几年,因为赢家通吃。再看它的历史走势,无论出现什么信息,上涨的趋势都没被改变,说明这是家不可被改变的公司。大多数人希望从图表中看出未来走势,我从不在图表中看未来,我只是看过去。 我看K线不是根据图形来判断未来,而是借助图形理解基本面,我的看图更多是做历史归因分析,去界定它在过去是一家什么样性质的公司。市场的历史走势会告诉你一家公司是否容易被意外干扰,像历史上每次利空出来股价不跌或者下跌后很快被收复,就叫做不可被改变的逻辑;如果利空出来后迅速大跌,直到出现一个反向信息才能够收复,这就叫可被改变的逻辑。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帮手,要学会聆听市场的声音。这些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限制游戏版本号,实名制,限制中小学生玩游戏的时段,游戏股龙头腾讯控股的股价有因此大跌过吗?没有,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逻辑。 有人说图表分析是看后视镜开车,但我觉得后视镜里是一条泥路,你大概率就是在一条泥路上,后视镜里是高速公路,你自然也大概率在高速公路上。当你没有前视能力的时候,后视镜也不能轻易放弃,大家去看看游戏股的历史K线,就知道是在哪条路上了。 得心应手:科技股现在一片火热,似乎正在形成科技牛市的共识,那么你会买芯片股吗? ‘冯柳’:买不买是由机会决定的,我不会因为一个股还有很大的涨幅就去买,我只是考虑那个更安全。 得心应手:那么你会买物流,券商,或者地产,或者银行股吗? ‘冯柳’:看来你没明白我上面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你若是真的理解了(我的投资体系),就不会问这样的(愚蠢的)问题了,哦蜜桃粉,我还是问你几个问题吧,这些行业形成共识了吗?共识是多长时间维度得出的?是否是可以改变的共识?这些行业的一般常识是什么?我会在共识跟常识不一致的时候做逆向,共识跟常识一致时做顺向,找到共识依靠常识,在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逆向,在不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顺向。因此,你觉得我会不会买这些股票呢? 得心应手:那你到底会不会买物流,券商,或者地产,或者银行股呢? 冯柳:这个比较敏感,属于商业秘密,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我还是回答下一个问题吧 得心应手:那三七互娱你准备持有多长时间? 冯柳:我在选择标的的时候会比较多地从博弈的角度去思考,但是我持有的时候是没有博弈心态的,就是纯投资角度的持有。 得心应手:三七互娱你准备多少钱卖? ‘冯柳’:价格和涨幅都不是我买卖一只股票的思考点,我的思考点是:哪个的假设条件更少。有可能我会从一个涨幅空间100%的股票换成一只涨幅空间只有50%的股票,只是因为它条件更少,更简单。我喜欢条件简单的公司,我的重点是哪个更舒服、更令人放心。 当我持有某只股有情绪煎熬,让我不舒服又解决不了的时候,就会放弃它,未来哪怕会涨十倍,现在也要放弃,因为它现在都已经让你不舒服了,未来一定还会有更考验的时候。 当然,舒服不舒服跟你的了解很相关。一个人对你恶言以对肯定会不舒服,但是你知道他为什么这样,理解了,就没那么不舒服了。所以,我焦虑的时候就会不断审视检讨,到底是哪个地方让我焦虑了,什么东西让我不安,我能不能理解,如果我能理解且能合理解释,就加仓,不能理解,就剁掉,这跟事实无关,跟我内心感受和能力圈有关。 我以前说做投资要聆听三个声音:聆听企业的声音,聆听市场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已经无关事实了,这个企业好不好、未来会不会涨,跟你是不是要拿住它是两码事。说的就是这个持股的问题。 得心应手:那你准备加仓三七互娱吗? ‘冯柳’:觉得它好就先买,感觉不够就加,一直加到自己害怕再减,千万不要积累自己的需求,而是快速满足它,这样你才能越过自己的需求去体会,而非欲念牵引。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所以,别人都先研究再买,我是先买再研究,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心过去,把情绪代进去。很多人说我买卖股票很随意,我是先参与再研究,这就是我的体系。 得心应手:在您看来,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冯柳:我认为,具体什么品质都不重要,因为品质都是人身上的,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不管什么样的品质,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总有让你弱点暴露出来的场景。 很多天赋异禀的人,准确率极高,但最后却死在准确率高上面。 因为准确率高的时候就进入了简单模式,认为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如此简单,就很容易栽跟头。 所以靠天赋、靠品质都走不远,一定是靠科学的训练、系统的学习和独立思考,最终形成恰当的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 得心应手:非常感谢冯总接受这次采访,你能用一句话来做个总结吗? ‘冯柳’:主动放大人性,快速满足情绪需求,越过欲念体验内心的需求。 再次声明一下,本文是仿写,而非真实的采访,也非冯柳本人的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公众号 得心应手20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