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书法美学, 颜体钱楷及中华民族的审美思想

 事奴 2019-12-19

中国书法在漫长的历程中,留下了无数的名碑法帖,产生了众多杰出的书法大师。其中唐代颜真卿的楷书以其独特的审美魅力,博得了后人的喜爱和推崇。从唐以后,习颜者众多,代代相传,然而在多如过江之鲫的追随者中,我个人认为,应该说清代乾隆年间的钱南园最为卓异。钱南园的楷书继承颜体衣钵而又自成面目,把颜体书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尊颜贬钱不对,扬钱抑颜亦非。颜、钱两人在中国书法史上双峰并峙,各尽其雄,并且在经历、个性、书风和所体现的民族审美理想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颜真卿(公元709年785年)生活在公元八世纪的唐王朝开元、天宝之际,出身于封建士大夫的书香门第。二十五岁时考中进士,之后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由郎官、节度使、尚书,一直到封为鲁郡开国公。钱南园(公元1740年—1795年)生活在十八世纪清王朝的乾隆年间,出身于云南昆明一个贫寒的银工家庭。三十一岁考中进士、担任过国史馆纂修、湖南学政及御使军职。尽管两人的出身迥异,但所生活的时代都是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由盛转衰之时,都在基本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都共同经受了儒家思想文化的洗礼。走的都是“读书做官”这一道路,都有着以天下为己任,“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的理想和抱负,都不想看到圣君贤王的文治武功败于城狐社鼠之手,企望着用自己清严慎肃的行为“再使风俗纯”。

真卿在安禄山叛乱时,高扬义帜,挺身而出反对分裂,在朝中怒斥权臣郭英的骄横跋扈。

李希烈叛乱时,又临危受命,前往劝降,以致被李溢死狱中。钱南园在乾隆宠匠和珅“威福由己”的气焰下,上疏弹劾和珅的同党陕甘总督毕沅、山东巡抚国泰。做京官时布衣蔬食、自奉清廉。在湖南学政任上,以“用严”视事,不受贿赂,“直声震朝野”,有“名是阎罗鬼亦惊”之誉,以致引起权臣狂吠“银工子得志敢狂肆乃尔!”后病死北京,也有人怀疑他是被和珅毒死的。

从真卿谢世到南园出生的九百五十多年时间内,真正能在颜体楷书的学习创新上取得成就者并不多见,至南园出,才一扫这种万马齐喑的局面。南园对真卿的楷、行、草都悉心揣摩、苦苦追索,使得他们在书风上极为接近。试以两人的代表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南园的《施芳谷寿序》作一比较,就不难看出,钱书在用笔、结体等基本方面与颜书是一脉相承的,如运笔的雄重、沉着、遒劲,结体的端庄朴拙、方正饱满等。但南园的可贵之处在学颜而不囿于颜,在深得颜书三昧的基础上,他独挺新姿,写出了个人的风格,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了一步,把颜体书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以下一些方面,可以看出钱书和颜书的相异:在落笔上,颜书有藏有露,钱书则藏多于露。在行笔上,颜书的横画提按明显,两端顿驻较重,钱书则用力较匀,提按不明显而力藏画中。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颜书的点较肥,偏于圆,钱书的点较瘦。有圆有方,颜书的竖呈弧形,钱书则较挺直。颜书的竖钩,顿后露锋出笔,或斜或平,下端呈垂露状,钱书的竖钩,顿挫较重、露锋平出,成方折状。结构上,钱书更为宽绰,更为端庄。外密中疏、偏旁独立、左右拉开、横平竖直的特点比颜书更为突出。和一般学颜者不同,钱书把握颜字的用笔结体特征,而又未把它夸张到病态的地步,写得更为清畅雄峻钱书注意通过各个组成部分的收放、伸缩、长短、宽窄、聚散以及笔画的粗细、方圆、肥瘦、轻重、欹正来造成强烈的对比,给人更丰富、更独特的形式美感。

清代以来,在楷书领域中,学颜学钱代有其人。如翁同和、何绍基、陈荣昌、谭延、周昭怡等,都深受钱书影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原因就在于颜、钱楷书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体现了民族的审美理想。在我国,儒家的思想意识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代表了民族深层心理的某些基本方面。儒学的核心就是要求人们在人生实践(包括艺术实践)中保持一种礼的规范和中庸的态度,强调秩序、法度、和谐。在审美上主张“中和”的审美理想,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把审美和人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联系在一起。

孟子高扬个体人格美的旗帜,提出养“浩然之气”的主张,而这种“塞于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的气,正是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的体观。

他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尽心下》)。

这种充实、光辉、宽博、高远是对人格的要求,也是对审美的要求。在中国书法史上,真卿和南园正是以书品和人品的高度统一,实现了这种要求。

作为儒家的忠烈刚直之臣,真卿在天下动荡之际,横眉叛逆;南园在权奸弄柄之时,怒对狐鼠。真卿以刚立朝,南园用严济世,人生态度几无二致。

清代刘熙载《艺慨·书慨》中精辟指出:““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又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法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的外化。读颜、钱两人那些端庄严正、雍容大度,傲骨铮铮,精神雄强的作品,你会觉得如瞻其人格的丰碑,如睹其人品的雕塑。宽博的结构,中正的体势,遒劲的运笔,法度森严,劲气内敛,点画不苟,中规入矩。宇宙、人生、道德、事功、风范融于一体,折射着一种理性的光芒,给人以至大至刚,崇高严正的审美感受。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如果说殷商的青铜铭文,以其沉雄肃毅的造型,表现了人在野蛮时代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二王书风表现了魏晋人的洒脱、冲淡、空灵。那么,颜、钱的楷书,则更多地展示了封建社会兴盛时期那雄伟豪壮的磅礴气势,它象儒家精神一样,是求实的、入世的、大众的。那稳实、厚重、严肃的间架,那筋肉结实、那森严的法度,不正是作者那种不苟且、不阿世、临危不惧、持节不改的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吗?处世中的礼,艺术中的法,一样令人肃然起敬,使你依稀感到在那盛世转衰的时代,作者对秩序、对和谐、对至大至刚精神的呼唤。颜、钱楷书之所以历久不衰,之所以拥有众多追随和崇拜者,我想原因恐怕正在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