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茶”怎样摆脱“替身”的命运?

 资源分享大叔 2019-12-19

贵州茶叶的现状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贵州的茶园种植面积在全国来说是排名第一的,2018年的贵州的茶园面积为684.3万亩。



这就有个疑问了,为什么种植面积如此广泛但是贵州茶叶名声如此低下,鲜为人知呢?这是因为贵州产的茶叶很多都是作为原材料提供给其他地方,别人用这些茶叶加工之后冠以自己的品牌再卖出去。

就像问题中所说的贵州茶何时能够摆脱“替身”的命运?贵州茶的这种情况确实是有点像“替身”,本来是自己生产的东西,却用着别人的身份在进行销售。

造成这种“替身”现象的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首先,贵州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少。贵州这边虽然有好茶,但是规模以上的茶叶公司却比较少,大多都是一些手工作坊,平时到了季节就制作一些新茶,拿到集市上卖,作为一种初级农产品进行销售。

第二,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比较艰难。虽然说贵州人自己手里有了好茶,但是由于销售渠道和交通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发展。

有很多人都尝试过想把茶叶做大做强,但是做到最后很多都失败了。



第三,茶叶的品牌效应。茶叶这种东西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可有可无,多数都是作为一种提升生活品质所用的商品。

这样的用途就表示着茶一定要有品味,换句话说那就是需要看重茶叶的品牌。

茶叶市场竞争激烈,最开始的贵州比较缺乏品牌意识,造成了竞争力薄弱,争不过大家就沦为给其他品牌提供原材料了。

近几年贵州对于茶产业越来越重视

由于贵州的气候、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土壤、水质等条件都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海波高、纬度低、云雾多、日照寡”是贵州茶的生态优势,这些条件造就了贵州茶拥有着非常好的品质,贵州二三线的茶都能够比拟其他地方一二线的茶。

端着金饭碗去会讨这种事情,不论怎么说都是让人脸上无光的。

贵州省这几年来在不留余力的发展茶产业,经常能够看到贵州举行关于茶产业的博览会、招商会等,下图为今年4月份在遵义湄潭举举行的“黔茶出山,风行天下”茶产业博览会会场。



贵州茶以后的道路该如何走?

据省茶叶协会会长的介绍:到2020年贵州茶产业的综合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贵州省进行了以下几个举措。

  1. 首先最关键的还是树立茶品牌。比如将湄潭翠芽、都匀毛尖、绿宝石树立为贵州绿茶子品牌,遵义红树立为省红茶公共品牌,贵州抹茶树立为省抹茶公共品牌,贵州黑茶树立为省黑茶公共品牌。

  2. 其二是推动茶企业的建设升级。比如建成5000个以上的初级茶叶加工厂,培育10家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形成加工产业集群等。

  3. 其三是积极开拓市场,加强茶园管理。比如扩大出口规模,对茶园进行建档立卡管理等。

贵州茶的品牌有哪些?

虽说贵州茶名气不佳,辨识度比较底,但是贵州的茶叶品牌其实还是挺多的。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湄潭翠芽、都匀毛尖和遵义红之外,还有羊艾毛峰、开阳富硒茶、朵贝茶、凤岗锌硒茶、正安白茶、小叶苦丁、高寨贡茶、贵定云雾茶、雷山红茶、雷山银球茶、黎平古钱茶、硒锌绿茶、天印贡茶、梵净山翠峰、石阡苔茶、野生藤茶、姚溪贡茶、姑青茶、金沙贡茶、水城富硒茶、普安红茶、晴隆绿茶等。

最后,我想说贵州茶的本身条件就非常好,再加上贵州省和社会各界对贵州茶的推广,贵州茶将会和贵州酒、贵州烟一样名传天下,摆脱所谓“替身”命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