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力常数G的前世今生,物理常数之首,却是最不精确的常数

 wenxuefeng360 2019-12-19

一粒自由的种子,将创造人类思维的花朵、生命的绿叶,人类探索世界的历程是思维与智慧发展的不凡轨迹。对宇宙和自身双向探索,总是那么耀眼夺目,而它是人类探索宇宙进程上的第一个常数,但确是迄今为止精确度最差的常数。它就是“引力常量(Gravitational constant)”,符号:G。

据不完全统计,基本物理常数有160余个之多,覆盖自然科学界各个领域。而“G”至始至终处于祖师爷的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启“G”的探索之旅!本文涉及到几个重量级的科学家,论功力,每一位都是独霸一方的英雄豪杰,其中最闪耀的三位是:胡克、牛顿、卡文迪许!

引力和万有引力

说到“引力常量”,自然离不开引力,而提到“引力”,很多小朋友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牛顿,也许是高中的时候被牛顿折磨怕了,认为凡是“物理的”,就一定是“牛顿的”。事实上,“引力”的概念很早之前就有,同样,引力定律在牛顿之前的物理学家中是普遍知晓的,而牛顿的主要贡献是“万有引力”,这里重点要强调的是“万有”二字,而非“引力”!接下来,我们首先一起梳理一下“引力”和“万有引力”的发现历程!

①猜想阶段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引力来源于物体的天然位置。”古人看见天上挂满星星,猜想有一种力在之间起作用,可以说是“引力”的最初模型,和我们今天所认知的“引力”差不多。但猜想毕竟是猜想,并没有实质上的突破,并且这种状态要持续近两千年!

亚里士多德雕像

②假设阶段

1619年,开普勒,太阳与行星之间有相互感应的磁力(沿切线方向),太阳发出“引力流”。

1632年,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即下落与重量无关,行星绕日作圆惯性运动。

在“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交替轰击下,人们渐渐知道了实验对于科学的价值,假设情况虽然和今天的理论有些出入,但就是在这种假设的指引下,科学大咖们开启了进一步的研究!

开普勒

③研究阶段

1661年,胡克,在地面、高山、矿井作试验,找寻引力F和距离r的关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多年后的二次试验,提出了引力和距离的关系式!

1673年,惠更斯,发现离心力公式,用一碗水试验支持笛卡尔漩涡说。离心力公式为天体的运动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1679年,胡克、哈雷、雷恩。已知力,求不出是何种运动。对引力有更深层的理解,但在引力的作用下,天体运动时什么样的,还不得而知!

1680年,胡克,在给牛顿的一封信中,提出了引力反比于距离的平方的猜测,并问道:如果是这样,行星的轨道将是什么形状?困难在于太阳和行星都是很大的物体,在理论上能否把他们当作质点来处理。但是牛大大并没有回复。

胡克

胡克的研究停滞于此,下面是牛顿个人showtime!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牛顿说:只是你的信我多读了几遍。牛顿几乎是按照胡克的思路去做研究,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一直没有把证明的结果告诉胡克或任何人。科学家的心思你别猜,别猜别猜!

引力常数G的前世今生,物理常数之首,却是最不精确的常数

1684年8月,天文学家哈雷来访,(只说哈雷,没人认识,但要是说到哈雷慧星,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啦!没错,这个哈雷就是那个拥有彗星坐骑的男人!)

哈雷说:“我和雷恩都不能解决行星运动这个问题,胡克大哥整天在酒桌上说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啥啥都不叫事儿!但每次问他公式是啥,他要么不胜酒力,要么尿遁回家!”

牛顿听了以后,马上回答:“是椭圆!”

哈雷:“你怎么知道的?”

牛顿:“我算的啊!”

哈雷:“给我看看?”

牛顿:“行,我给你找找!”

要不说单身男人的日子不好过呢,牛顿就是单身男人的典型代表,那屋让他糟蹋的,用现在的话说,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牛顿转身钻进屋子,霹雳哐当半小时,牛大哥果然没让大家失望,双手一摊,说:“没找着!”

哈雷心说:“我要不是个知识分子,我就骂街了!”当听完牛顿的下一句话的时候,哈雷又乐了,牛顿说:“回去等着,我再给你算一遍!”

三个月后,哈雷收到了牛顿的一篇9页长的论文。这篇论文没有题目,人们通常称之为《论运动》,手稿印证了引力平方反比定律及其计算方法。

1687年,在哈雷的资助下,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在书中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具体表述如下: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用积分法解决了把球心作为整个球的质心问题,解决了引力定律建立中最后一个难题,并推广到一切物体。

引力常数G的前世今生,物理常数之首,却是最不精确的常数

牛顿似乎破译了上帝留在人间的密码,但其中还有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就是比例常数G,也就是引力常量的数值。

”Nature and nature’s law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 自然界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成为光明。)

直到这一段话镌刻在牛顿的墓志铭之上!牛顿本人也并未能测出G的数值。

需要什么才能测量G?有人多天文学家预言G不能测,要知道一旦测出G的值,通过万有引力公式,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一旦知晓了地球质量,其他星球的质量也就知道了。谁能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历史在期待这个人的出现!

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

1731年10月,坐标:法国尼斯,亨利·卡文迪许出生。和牛顿一样,卡文迪许也是终身未婚。令牛顿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至死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却被卡文迪许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解决了!

一天卡文迪许在散步,路上见到隔壁村的张二狗和李铁蛋在打赌,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怀有知识分子的正义感,卡文迪许准备过去帮忙评评理,过去一问,原来这两位大哥的打赌内容是地球究竟有多重?面对这么高端的话题,卡文迪许行抱拳礼,大喊一声:“告辞!”

虽然张二狗他们的测量方法及其可笑,而卡文迪许也不知道地球究竟有多重,但他已然悄悄做了个决定:我要主持这个正义!

说干就干,卡文迪许着手研究这个问题,但去发现自己根本无从下手,后来终于把目标锁定在“万有引力”,坚信万有引力才是测出地球质量的唯一方法!而精确的测量出G的值,是本题的最优解法!

卡文迪许用一根镀银铜丝吊起一个长木杆,在杆的两端各固定一个直径2英寸的小铅球,两用两颗固定的直径12英寸的大铅球去吸引它们。如果能够测出铅球的间引力引起的摆动周期,就能计算两个铅球的引力,从而代入公式可求得“引力常量”。

想法确实很美好,但是问题出来了,要知道这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大概只有百亿分之一N,简直太微弱了,就算是空气中的灰尘都能很大程度的影响该实验的精确度,而且观测上的难度也非常大,铅球之间的微弱运动肉眼很难观察!一连几天,卡文迪许茶饭不思,蓬头垢面,把自己关在实验室中,冥思苦想!

忽然,眼前出现了一道光亮,原来是马路上的小孩子在玩镜子反射的游戏,本人小时候也玩过,一人手里拿个小镜子,专往别人眼睛上晃,讨厌至极!小孩子的在打闹的过程中,把光晃到了卡文迪许的实验室当中。卡文迪许站在窗前,面色凝重的注视着几个小孩子,小孩子们也没注意到窗前的这个怪蜀黍。

引力常数G的前世今生,物理常数之首,却是最不精确的常数

镜子只要稍一转动,远处的光点位置就发生很大的变化,卡文迪许似乎茅塞顿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

扭秤实验

卡文迪许将自己实验器材进行一番革新,他把一面小镜子固定在石英丝上,用一束光线去照射,只要石英丝有轻微的扭动,通过镜子反射后的光线就会被放大到远处的刻度尺上,只要一点点的扭动,在刻度尺上就表示的很明显!孩童的游戏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灵敏度,这就是著名的“扭秤实验”。

该装置巧妙之处在于:一是运用转化原理,即力与力矩、扭丝转角、光标位移的关系;二是运用放大原理,即采用T字架,增大力臂;利用反射光线,拉开镜子与标尺的距离,增大反射光对应的光标变化,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精度。

通过“放大”,卡文迪许测量了铅球之间的引力,并推算出“引力常数”的值:6. 754×10^-11 N·m²/kg²。这一数值的测定,说是前无古人那是一定的,后无来者到是不至于,但是后面的来者来的也有点晚,在八、九十年间竟无人能赶超他的测量精度,就是现在看来,卡文迪许的测量仍有相当好的精确度。(1979年G的测量值为6. 6720×10^-11N·m²/kg²)

他通过测定的G值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水密度的5. 481倍,成为 “称量地球第一人”。

引力常数G的前世今生,物理常数之首,却是最不精确的常数

最富有的学者,最博学的富翁

卡文迪许出身于贵族家庭,家产丰厚,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在50多岁时又先后从去世的父亲和姑母处得到两大笔遗产,瞬间成为百万富翁。然而他一心专注于科学,不近女色,生活朴素,衣服没有一件是没破的。对金钱毫无概念,有一次,他的一个仆人病了,向他借钱治病,他毫不犹豫地开了一张一万英镑的支票,仆人几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钱啊,颤抖的握着支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卡文迪许以为对方是嫌少了,又问了一句:“够不够用啊?”话音刚落,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

卡文迪许实验室--诺贝尔奖的摇篮

引力常数G的前世今生,物理常数之首,却是最不精确的常数

卡文迪许逝世后,后人将他工作过的实验室命名为卡文迪许实验室,后来发展为包括整个物理系在内的科研与教育中心,该中心注重独立的、系统的、集团性的开拓性实验和理论探索 ,造就了数位著名的物理学大师,近百年来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 26人,名副其实的“诺奖摇篮”,如果能踏进卡文迪许实验室,就相当于获得了半个诺贝尔奖!

任重而道远

自卡文迪许测量G之后,几百年间,实验物理学家为提高G精度付出了巨大努力,但遗憾的是,至今G值测量精度在所有物理学基本常数中却是最差的。总的来看,国际上达成的一个共识是:高精度的测量G值是当前最具挑战性的实验之一,继续测量G值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G的庐山真面目也会越来越清晰,让我们共同期待!


【参考文献 】

王希明,中学自然科学名人词典.北京: 知识出版社, 1988.

陈昌曙,远德玉.自然科学发展简史.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何万龄,卡文迪许趣闻。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4 ( 8): 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