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

 阳光小屋1970 2019-12-19

考古学报2012年第 1期

文化一期以兴隆洼遗址 F133 为代表,二期以兴隆洼遗址 F106 为代表,三期以西水泉和蜘蛛山等遗址为代表,四期以牛河梁和东山嘴等遗址为代表〔1 〕。 1991 年,张星德提出红山文化可分为三期,其年代分别与中原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相当。并在后来发表的文章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观点〔2 〕。 1991 年,赵宾福在将红山文化的一部分陶器与邻近地区考古学文化所见同类器做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之后,提出了“红山文化跨度很大,基本经历了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三个发展阶段”的认识〔3 〕,但并没有对该问题展开详细的论证。后又明确指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是两个具有本质区别的概念,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以西水泉和东山嘴为代表的两种遗存反映的是红山文化的历时性差别,而不是该文化地域类型上的差别”〔4 〕。 2002 年,吕学明、朱达通过对牛河梁第二、第五地点的层位关系和墓葬特点的分析,将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墓葬划分为早晚两个发展阶段〔5 〕。 2007年,索秀芬、李少兵将整个牛河梁遗址整合为具有前后关系的早晚两期〔6 〕。 2008 年,陈国庆依据白音长汗遗址四期遗存和牛河梁第五地点上层的材料将红山文化分为四期〔7 〕。

关于红山文化的年代和阶段性划分问题,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苏秉琦先生就曾指出:“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有关,各有渊源,它的较早阶段跟半坡、庙底沟类型的时间差不多”〔8 〕。后来,随着红山文化分期研究的展开,也有学者提出过大致相同的看法,但是限于材料等原因,在具体的分期论证方面,工作并不深入,论证过程也不够详尽。随着近年来新的考古材料的公布,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红山文化的发展阶段问题再做重新的审视和论证。

一 牛河梁与西水泉遗址的分组研究

从目前发表的属于红山文化的考古材料来看,出土陶器较丰富的主要有牛河梁、西水泉、东山嘴、蜘蛛山、二道梁、城子山、那斯台、红山后、三道湾子、四棱山、转山子、查日斯台、南台子、大沁他拉、胡头沟、白音长汗、小东山等遗址。在这些遗址当中,除了笔者已做过深入分析的朝阳小东山遗址外,只有牛河梁、西水泉两处遗址的地层堆积比较清楚,遗存之间存在较好的

〔1 〕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初以远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四,文物出版社, 1997 年。

〔2 〕张星德:《红山文化分期初探》,《考古》1991年8期;张星德:《红山文化分期研究》,《东北   古代文论丛》,北九洲中国书, 2008 年。

〔3 〕赵宾福:《赵宝沟文化的分期与源流》,《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 1991)》,文物出版社, 1996 年。

〔4 〕赵宾福:《红山文化研究历程及相关问题再认识》,《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7 卷第 4 期, 2005 年。

〔5 〕吕学明、朱达:《牛河梁红山文化墓葬分期及相关问题》,《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燕山出版社, 2002 年。

〔6 〕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考古》2007 年 10 期。

〔7 〕陈国庆:《红山文化研究》,《华夏考古》2008 年 3 期。

〔8 〕苏秉琦:《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 年 5 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