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古代山水画论著《笔法记》(一)

 山峰228 2019-12-19

《笔法记》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又名《山水受笔法》、《画山水录》,五代后梁荆浩撰写。

荆浩(生卒年不详),字浩然。沁水(今河南济源)人。五代乱世,隐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博通经史,善属文,隐居时以画山水树石自适,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壁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谓其有《四时山水》、《三峰》、《桃源》、《天台》等画传世,现存《匡庐图》相传其所作。

《笔法记》的理论建树主要有三点。

一、“图真”论

  “图真”,是文章的核心观点。所谓“真”,就是物象的本质特征。他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这就是说,事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画家只有通过“度”,即深入体察、品味,才能得到其真。如果不理解这一要求,那只能得其“似”——“得其形,遗其气”。

二、“六要”论

  荆浩提出“六要”是气、韵、思、景、笔、墨,显然是南朝齐·谢赫“六法”论的继承和发展。“六法”产生于人物画兴旺的时代,“六要”则因山水画的兴起应运而生。一日气、二日韵来自'气韵生动';三日思与'经营位置'近,并吸收了顾恺之'迁想妙得'的思想;四日景与'应物象形'约略相当;五日笔源于'骨法用笔';六曰墨虽略当于'随类赋彩',却因水墨画技巧发展而以墨代彩。

'六要'之外,'笔有四势'亦足珍视。荆浩说:'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

三、“四品”、“二病”论

  前人品评绘画作品的成败优劣,虽分等级而无具体解释。荆浩则不然,他对划分“神、妙、奇、巧”四品,都作了界定。

神品,大体为作画若不经意,毫不做作,而能得心应手,自然天成。

妙品,意指作画前精心构思,悟想万物性情,达到符合其仪容特性,而且富于笔墨之妙。

对于奇、巧二品,荆浩持批评态度。前者只重用笔变化而忽视对象的本质特征,违背物理;后者只从小技巧着眼,矫揉做作,华而不实,这是他最反感的。

他进而论述山水画失败的两种病因——无形病和有形病。有形病指形象的比例不当等形似方面的毛病,无形病则是画面整体性的神似气韵方面的毛病。他认为最可怕的是无形病,不可删修,类同死物。

附原文:

《笔法记》荆浩

(一)

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

在太行山里有一个洪谷,其间有数亩平地,我就在这里靠耕种而自食其力。

有日登神钲山,四望回迹也。(他本有“入”无“也”)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

有一天,我登上附近的神钲山,四处张望能依稀看见曲曲折折的人兽足迹。穿过长满青苔、沾湿露水的小路,只见有二块象门户般的大岩石,里面怪石嶙峋,雾气缭绕。

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

我急忙走进去,又见那里长满了古松。其中有很粗大的树干,树皮苍老,酷似鱼鳞,长着深绿色的苔藓,抬头望去,似腾空飞翔的蛟龙。

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

那盘旋而上的气势,好象要冲向九天银河。茂密的树林里透出点点亮光,一些折断的树干疤痕累累,交错弯曲。

或(他本有“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他本作“口”)。

有的树根挣裂了巨石,暴露在土石外面,长满青苔。也有倒下来的,悬挂在溪边,截住了潺潺流水,溪流因而绕弯。

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我很惊异地发现了这样的奇观,走遍林间观赏。第二天又带了纸笔去那里写生。日复一日的积累下来,直到画了数万张,才画得比较逼真了。

(二)

明年春,来于石鼓岩间。遇一叟,因问,具以所来之由(他本有“而”)答之。

到了第二年春天,我又来到石鼓岩中间。遇到一位老者,问起我的来意,我就把前后缘由回答他。

叟曰:“子知笔法乎?”曰:“叟仪形野人也,岂知笔法邪?”

老者说:“你懂得画法吗?”我说:“老人家的容貌象一个山野之人,怎么问起我画法的问题呀?”

叟曰:“子岂知我所怀邪?”闻而惭骇。

老者说:“你怎么知道我胸中有多少学问和想法呀?”我听了又是惭愧又是敬畏。

曰:“少年好学,终可成也。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老者又说:“不要紧!年轻人只要好学,结果会成功的。说起画,画有六要:一是“气”,二是“韵”,三是“思”,四是“景”,五是“笔”,六是“墨”。

曰:画者华也,但贵似得真,岂此挠 矣!”

我说:“画就是漂亮,只要画得像,就能得到真实之美。哪有这么多麻烦事!”

叟曰:“不然,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

老者说:“不然,画是你的创作,要熟悉、研究生活中的物象而画出它的真实面貌和气质。物象漂亮的,就画出它的漂亮来;物象朴实的,就画出它的朴实来。不能把漂亮的东西当成朴实的去画。

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 。”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

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表面上画得像是可以的,至于画出事物本质的真实就难以达到了。”我问:“什么是表面画得像?什么是本质画得真?”

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老者说:“对客观事物描摹得像,只是得到它的形似,而不能画出它的气质。而达到“真”的境界,须是气和质都画得比较饱满。

凡气传于华,遗以象,象之死也。

想要表现神气,如果只是画得华丽,而忽略了它的本来的面目,那么,物象的真实面貌就被歪曲了。”

谢曰:“故知书画者,名贤之所学也。耕生知其非本, 玩笔取与,终无所成,惭惠受要,定画不能。”

我表示感谢,说:“我懂了:书画是名、贤之人所研究的学问。我是一个种田为生的读书人,自知不是我的特长,只是因为爱好而玩笔而已,终究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功。很惭愧,虽然聆受了您的宝贵教诲,也不一定能够画出好作品。”

叟曰:“嗜欲者,生之贼也。名贤纵乐琴书图画,代去杂欲。

老者说:“对物质生活的贪欲无度,是人生的大害。聪明高尚的人以读书、琴瑟、书法、图画为乐事,所以能够排除物质、肉体上过分的欲望。

子既亲善,但期终始所学,勿为进退!

你既然对画画爱好,希望你始终努力学习,不为名利所动。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