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在酱香酒大会上“官宣”:以目前情况,茅台实现“千亿”已无悬念,我今天告诉大家今年的销售总量是1003亿,也可以多一点,我们(茅台集团)将顺利摘下这颗桃子,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12月18日,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在五粮液第二十三届1218共商共建共享大会上表示,2019年五粮液集团实现了稳中有进的新发展,集团销售收入历史性跨越千亿已成定局。有券商透露,其实早在前一天的1217投资者交流会上已有千亿定局的消息; 从2018年7月4日的双李会面定下“千亿之约”:茅台与五粮液是近邻、是朋友、是兄弟,要为行业做榜样,双方将携手并进,在2019年共创行业“双千亿”,共创中国白酒新时代,到2019年年底的双方的“默契”官宣超千亿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中国酒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绝对的高光时刻! 千亿版图下的“双李”印记 从一年前的“千亿之约”到默契官宣,两位千亿巨轮的掌舵人有着很多偶然的“巧合”: 例如在进入酒企之前,都曾就任于省经信委,一个是贵州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一个是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例如二者其实全面执掌企业时间都不长,可谓两大酒企集团新帅,李曙光要“早一点”在2017年3月23日上任,而李保芳则是在2018年5月7日正式全面执掌茅台集团: 例如二者都是集团跨越千亿的见证者与掌舵者,例如二人因为所处企业代表着行业龙头,连同清香龙头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被业内称为“三李”…… 从去年7月的双雄会到现在,尽管两大龙头都在暗暗较劲冲千亿,但是行业也多了一些惺惺相惜的“温情”,例如在12月17日茅台酱香酒经销商大会结束后,因为其经销商也有许多同时代理五粮液集团产品的,所以特别安排了专车从茅台到宜宾;例如五粮液听说茅台过千亿也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祝贺,并指出“两家酒企都在为中国酒业、中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例如昨天刷屏的一份贺信,茅台集团李保芳、李静仁署名表示出愿站在新的起点,与五粮液同心携手再前行。 回顾来看,茅台集团在李保芳的带领下,酒业蓬勃发展,不但出现了“茅台酒与酱香系列酒”的双轮驱动,更形成了习酒、技开、保健、葡萄酒等强大的“第三阵营”,可谓垂之深;而五粮液集团在李曙光的带领下,主业收入连续三年“100亿递增”,更通过数字化战略构建起五粮液战略发展的新动能,第八代五粮液上新实现品牌价值的强复兴。 集团千亿,谁的含金量更高? 同样是集团千亿,茅五千亿内核的侧重或者说业务构成是不一样的,二者官方的表述是这样的: 茅台集团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涉足产业包括白酒、保健酒、葡萄酒、金融、文化旅游、教育、酒店、房地产及白酒上下游等;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是以酒业为核心主业,以大机械、大金融、大物流、大包装、大健康多元发展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从实际主业构成与占比来看:茅台集团在酒业垂直领域显然要扎得更深,而五粮液集团在全产业链布局显然要布局得更广。具体到算一笔账可能更清楚: 茅台集团精耕酒业这个主业,占比高达94%以上。从官方年初的公告来看,2019年股份公司目标是同比增长14%,即实现855亿营收。从实际表现来看业绩增量不大,那么大致测算: 千亿产业中,茅台股份(茅台酒+酱香系列酒)850亿,习酒80亿,技开公司、保健酒公司和葡萄酒公司加起来保守有30多亿,其他产业其实相对“边缘”,无论是酒店还是机场,而之前茅台集团企业网站曾显示,其金融板块在2017年一度收入28亿多元,算是非酒业务中相对出色的。 放在五粮液集团方面,随着五粮液股份代表的酒业“主业”每年百亿的递增,酒业占比已经逐渐从过去的“四六开”逼近“五五开”,逐渐担负起推动集团持续发展的大引擎,而回顾来看,五粮液集团从2016年开始这几年业绩年度递增“100亿+”,这与股份的强发展密不可分。同样算笔账: 千亿产业中:酒业500多亿,其他500多亿(普什200亿,安吉物流、海大橡胶各50亿……) 此外在李曙光“做优多元”的思路下,五粮液集团全产业布局非常完善,集团方面除了保健酒公司和生态酿酒公司与“酒业”相关,其他的从公司的名称也可以看出:普什侧重“机械制造”和“高分子材料及深加工”,丽彩主做包装设计,环球聚焦包材生产,还有物流、轮胎、制衣等,可以说五粮液集团围绕着酒的生产环节几乎形成了商业性的产业闭环。不要小看这种闭环,对五粮液这种“白酒大王”的规模来讲,这就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不仅仅是成本,尤其还保证了供应的稳定性。 同时这些非酒业务“很强”,以普什集团为例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207.5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近14.5亿元;还有安吉物流集团,有数据显示该集团销售收入55亿元;还有海大橡胶其规划的2020年销售是突破60亿元。这些五粮液集团的非酒业务单元显然从规模上可以PK茅台集团的许多酒业子公司了。 同时这些非酒业务“很强”,以普什集团为例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207.5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近14.5亿元;还有安吉物流集团,有数据显示该集团销售收入55亿元;还有海大橡胶其规划的2020年销售是突破60亿元。这些五粮液集团的非酒业务单元显然从规模上可以PK茅台集团的许多酒业子公司了。 股份千亿,谁的发展后劲更足? 谈到后劲,一方面股份公司作为两大集团的核心上市部分,相对含金量与可信度更高;另一方面也是两大集团主业“酒业”的核心构成部分,因此探讨股份的千亿,实际上探讨的是“后千亿”时代的路径问题。 这个方面五粮液因为12.18大会时间上更早,我们能获得一些大致的思路:2020年,五粮液的工作总基调是深化“补短板、拉长板、升级新动能”战略部署,以价格的持续稳定提升为核心,强化品质、强化管控、强化数字化转型。后千亿时代五粮液将“继续争创世界五百强企业”作为发展目标,加强品牌体系建设、现代营销体系建设、物流体系建设、信息化管理建设,推动稳健持续向好增长。 而茅台对于2020年更加详尽的规划要等到月底的经销商大会才能看见更多,之前的总定调是“基础建设年”,核心原因是茅台在长期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需要沉下心来理性、冷静地思考未来;同时面对高速增长带来的不适应、不协调现象逐渐显现,需要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并且构建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全体茅台人的危机意识。 就从上市公司的业绩发展角度,站在2020年乃至更加长远的战略目光下来看: 1、短期内茅台股份受益于未来几年产能扩张,茅台酒和酱香系列酒有望在2025年均实现5.6万吨产能,同时习酒目前3万吨的产能同样有希望迎来接近翻倍,如果保持基本价格问题按照当前水平的话,光是市场投放量的翻倍就能在十四五计划使得茅台业绩再出一个“准千亿”规模。 从具体2020年来看,目前系列酒已经明确“3万吨100亿”的业绩目标稳定,显然业绩增长的更大压力落到了茅台酒身上,显然在2015年产能基本还是在3万吨的大盘稳定的基础上,显然总量不可能扩大,业绩增长只有三条路: 一是提价, 二是通过产品的结构化升级; 三是经销资源的再分配,2019年投放量3.1万吨进入传统经销商渠道只有1.7万吨,剩下的1.4万吨进入厂家直营直销和大型商超,实时显示包括天猫、苏宁等头部电商平台和物美、华润等直面消费者的社会化渠道,这种重新分配是稳价前提下业绩变量的关键。而2020年会如何,还需在茅台酒经销商大会上揭分晓。 2、五粮液股份方面,在坚守品牌与品质的基础上,在产品体系方面尤其值得关注:为了适应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深化建设“1+3”产品体系建设:“1”就是核心大单品:第八代经典五粮液,“3”分别是超高端五粮液——501五粮液(明池、清池)、80版经典五粮液、39度经典五粮液。结合第八代经典五粮液的投放周期,501五粮液预计新年前后正式投放。 显而易见,一方面出厂价889元相对更高的第八代普五全面投入市场,这相对2019年整体配额为15000吨与第七代并行的情况相比,提供了更多的业绩保障与提价红利;另一方面高端品种带来结构化的业绩增量。 3、站在更长远的维度: 茅台产能是有“天花板”的,这源自茅台镇7.5万平方公里的环境承载,源自“出了茅台镇,酿不出正宗茅台酒”的稀缺产区壁垒,因此从更长远的维度在于在产能可见的天花板的前提下,量的扩张路线是有瓶颈的,只能通过结构做文章,但是茅台的价格结构同样是有瓶颈的,这是更长远维度摆在茅台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而五粮液的生产局限在于时间,但是从目前市场需要和未来高端酒的发展开看,是不存在后劲不足的。与酱香型白酒不同,浓香型白酒讲究“千年老窖万年糟”,由于独特的酿造工艺,浓香型白酒品质的高低,取决于窖池;而窖池的窖龄,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优质酒的出酒率。行业内有这样一种看法:20年以内的新窖一般出不了优质酒,20-50年的可以生产5%-10%的优质酒,50年以上乃至更老的窖池才能产出20%-30%的优质酒。 这一点五粮液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扩建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扩产,使五粮液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具备了年产20万吨的生产能力与40万吨原酒储存能力。虽然由于伴随五粮液基酒产生的大量系列酒无法及时消化,数万吨产能一直未能释放,但是这批窖池数十年来的积淀,为未来五粮液增加高端酒市场供给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产业千亿,酒业格局来到新阶段? 在刚刚结束的茅台酱香酒公司年度经销商会上,李保芳曾表示:2019年是一个极具标志性和里程碑的年份。在酒说(微信号酒说)看来,这里并不单指茅台酱香酒的百亿,更重要的是集团千亿的目标达成,以及这背后所带来的的产业格局变迁。 从一个数据来看: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8122.74亿元,其中白酒销售收入5363.8亿元。 在2019年之前,酒类行业从未出现过千亿体量的企业,而在这一年茅、五两大酒业集团同时撞线千亿,不敢说后无来者,但前无古人毋庸置疑!从产业整体和两大酒业集团的数字对比足可以看出集中化趋势愈发凸显。 从产业内部来看,当两大集团破千亿,更加拉开了与其他企业的距离,在这种条件下,后来者如何追赶?中小企业如何自处? 尤其是近两年,酒类消费中“量”的天花板已经出现,酒类产业很难再通过扩量式发展让众多企业共分蛋糕,挤压式增长、结构调整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路径。甚至在未来,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酒业或将用资本并购手段使企业获得发展,从而客观上加快了行业的整合速度。 如此可见,千亿酒业集团的出现,不但是产业集中化的重要信号,或许也将成为寡头竞争时代出现的里程碑式事件。 突入千亿,茅五距离“伟大”还有多远? 当茅台集团、五粮液集团纷纷突破千亿规模,他们距离“伟大的企业”还有多远?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答案,但从规模以及影响力层面上,国际酒类巨头帝亚吉欧与保乐力加将成为茅五加冕“伟大企业”的强大竞争者。 ▲保乐力加核心产品 从数据来看,在2018-2019财年,保乐力加实现营业收入91.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22.28亿元),同比增长5.3%;从市场影响力和占比来看欧洲市场为30%,美国市场为27%,亚洲及其他地区占43%,而中国市场的营收增幅为21%。 2018-2019财年帝亚吉欧实现营业收入128.67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095.7亿元),同比增长5.3%;亚太地区净销售额同比增长9%,中国市场同比增长19%。 对比来看,由于产品、定位和模式的不同,茅五与洋酒巨头从国际市场影响力上稍显逊色,而要想进阶“伟大”之列,这或许是中国白酒企业的未来方向。 正如李保芳曾言:作为白酒业界的佼佼者要有当仁不让的使命意识,站在更高层面审视和谋划,定位全球市场、发挥企业优势,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和带动更多的白酒企业加入进来,在全球范围内做好中国产品、做响中国品牌、做出中国形象,把“中国酒”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占有率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与文明。 千亿之上,尚有使命。如果茅五两大集团能在千亿声势下将白酒真正推向国际市场,或许他们将距离“伟大”更进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