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舞低桃花扇底风——李香君

 高山仙人掌 2019-12-20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时光漫漫,如雾如纱,世人面目漫漶不清,天地间似只见目光尽头一抹背影。

 说起秦淮八艳,世人大抵只知柳如是罢了。而我,喜欢的便是李香君。论美貌,李香君也许比不上陈圆圆;论才名,她也不及柳如是,在这秦淮八艳中,她排名还在董小宛之后。因此,世人哪知她那刚烈的品格。

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自幼跟人习得艺家诸艺,音律诗词、丝竹琵琶无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游士追慕。现在漫步秦淮旧巷唯一留存下来的绣楼就是李香君故居——当年的媚香楼。

旧居门口,醒目的悬挂着巨大的桃花扇,桃花绚烂,芳迹杳然。这是一座两层高的绣楼,楼梯狭窄,行走的脚步声,透过楼板清晰地向上传去。

崇祯十二年的秋天,年仅21岁,但已名闻四方的复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刚从河南商丘来到南京,便抛开即将开始的乡试,直接走上了这架暗红色的楼梯。 那一年,李香君正当十六岁花季妙龄,“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她坐在绣帘挂落的花格窗前,遥望着这十里秦淮。当侯方域蓦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也许知道她所期待的姻缘已经来临。这本应是一段才子佳人式的风花雪月,只可惜生错时代。

李香君遇到侯方域,一见倾情,侯方域也倾慕李香君的才貌,像李香君这样一位美女,梳拢须请大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可侯方域家境贫困,身无多文,李香君却劝慰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这时侯还好有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大力的资助。但是,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的,而是阮大铖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想拉拢侯方域入僚。

阮大铖本是明末了不起的戏曲家和文学家,但是却为魏忠贤服务,后又追随伪明政权。侯方域尚自犹豫,但李香君却坚决反对,劈手就把头上的发簪脱下来,骂醒了侯方域。最终变卖首饰,四下借钱,总算凑够了数,把钱还给了阮大铖,并要求侯方域立即与之断绝关系,划清界限。恼羞成怒的阮大铖,用卑鄙的手段进行报复。侯方域无奈,挥泪离开南京,临走时只留给给李香君一把扇子。

侯方域走后,李香君洗尽铅华,闭门谢客。对来劝说她的友人深深地感叹道:“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赞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对爱情的追求一眼明了。为了报复李香君 阮大钺怂恿当时的皇亲贵族田仰强娶李香君。还是在这座媚香楼上,李香君对着迎娶的花轿,一头撞在柱子上,血溅折扇。后来侯方域的好友就着四溅的鲜血画成一幅桃花扇,桃花扇的典故由此而成。

从此桃花扇成为爱国主义与坚贞爱情的写照。

后经孔尚任的手《桃花扇》家喻户晓,一时洛阳纸贵。但谁知道呢?桃花扇的结局并不像孔尚任所写,李香君与侯方域重逢。

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满树的桃花已经凋谢,落红遍地。李香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题有侯方域诗句的扇子,凄切地收拾好行装,与过去诀别。她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道士。

史书言,李香君后不知所终。

不知不觉中,一朵美丽的鲜花,最后凋零在时空里,不留痕迹,细细品味时只有丝丝的清香。


作者:316中6房墨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