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尽桃花扇底风——李香君(一)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3-07-18

歌尽桃花扇底风——李香君(一)

    转眼已是桃叶渡一别数年,然而,自他离开后,她便一直是独守着这媚香楼,一颗心仿佛也就此沉寂下来。
  自君离别后,心中徒牵念。
  《桃花扇》里唱的是
  “似一只雁失群,单宿水,独叫云,每夜里月明楼上度黄昏。
  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喉唇,竟是长斋绣佛女尼身,怕落了风尘。”
  收拾妆容,洗却铅华,不再见客,足不出户。其实,他连句承诺都未曾,或者来不及给她,然而她却一心一意作着这样一件痴傻之事。
  “春风昨夜来深院,春色依然人不见。
  只余明月照孤眠,回望旧恩空恋恋。”
  她并未期盼他会回来迎娶她入门,只是静静地为他也为自己的道义而封闭了所有。
  想那唐朝歌姬关盼盼,自心上人死后,空守燕子楼十年,一片深情,之死靡它。
  外面的花很好很好,外面的风景很美很美,可是没有了你,一切都跟我没有了关系。为了那番情意,情愿封锁了一切,妾心一片古井水,波澜不兴。
  彩云明月,没有了你与我秉烛夜谈;姹紫嫣红,没有了你与我脂点花草;夜泊秦淮,没有了你与我诗酒人生。
  再多的风景,于我,都只是远景。
  歌尽桃花扇底风,都说那媚香楼中如香扇坠般的李香君为了才子侯方域闭门不出,甘心守贞。
  楼中风景依旧,楼外秦淮两岸政局早已悄然改变,只是那纤小娇羞李香君依然如旧,装饰着秦淮文人雅客心中的梦。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纵使是商女不想唱那后庭花,但却不乏想听那玉树后庭花之人。
  聘金三百,但求一姝丽。马士英的亲戚田仰即将升为漕抚,故而带着这么些钱财欲讨个新妇逍遥快活。
  有权了,有钱了,就想找个小女人显摆显摆。
  思来想去,秦淮河畔的李香君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等好事还不赶紧嫁了?过了这村,指不定就没有下一店。只可惜这厚厚的财力却在李香君面前碰了个钉子。
  本来以为她不过只是待价而沽,何曾真是为了那匆匆几次相见订了姻缘的侯方域守贞?
  这媚香楼空等,哪里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只是为了她当初却奁的后果做出的面子工程,避免阮大铖在侯方域走后来找她的麻烦。这样一来,舆论压力下来,阮大铖好歹也算是个编戏赏戏的文化人,怎么着也不敢明着找她的麻烦。
  故而众人都说“现有个秦楼上吹箫旧人,何处去觅封候柳老三春。留着他燕子楼中昼闭门,怎教学改嫁的卓文君。”
  因此,纷纷劝她嫁了。那风度翩翩的侯公子何曾给她留下一言片语的承诺,但逢着条件好的,何必就此脱离秦淮苦海,从良而去?
  她的容貌俊俏,足以受尽漕抚万千宠爱,何苦在这媚香楼不明不白地守候?
  然而她的话却是那般掷地有声,纵使他是那石崇再生,吾辈又岂是那贪图富贵之人?
  拒媒,坚定如当初的“却奁”。
  这番骚扰暂且是不了了之,她以为可以此生平静,在追忆中徜徉那曾经相守的日子。
  可惜终究只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
  之后偏偏逢上个辣手摧花的马士英,拿着那衣服彩礼,花轿上门,强要替那田仰娶了她去。
  “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可又来,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受,倒去跟着田仰么?”
  她信守着自己的信仰,拒绝得慷慨正气,然而这样的耿介之躯是不适合生长在这样一个乱世。
  狂风催花,花朵岂能继续娇艳?
   “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夫妻”;
  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
  一番告白宛如金玉相掷,她的一番忠烈却不为此刻正在逃难的他所知。然而,她却只知道,她要等下去,因为这是她一直坚持的信仰。
  其实,守楼至今,当中的感情跟他已没有了多大的干系,何况他们分别已是好几年,如若真是苦苦等候,成了望夫崖什么的,倒是有点像的硬生生讹上去的董小宛。
  她不过是以这样的行为,来成全心中演习过千万遍的忠义之行,不过,充当这出戏码道具的他,还是算是她这段感情的载体。
   故而此时,脑海中掠过的全是曾经两人相处所说的话,媚香楼的中喃喃情话,桃叶渡的义正辞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是她临别赠语,而现在,却恐怕要在她身上先兑现了。如若真的不能保全,那么就殒了这身躯吧。
  手持那定情之物宫扇一柄,猛地撞柱,鲜血沿着额头缓缓流下,溅起的血点点染红了那扇面。
  “寒风料峭透冰绡,香炉懒去烧。血痕一缕在眉梢,胭脂红让娇。孤影怯,弱魂飘,春丝命一条。满楼霜月夜迢迢,天明恨不消。”
  这一撞触目惊心,也成全了她千古义妓之名。
  这样一来,那做媒的杨文骢,义母李贞丽即使是再劝,也是无用。然而马士英风头正盛,更是得罪不起。两人商量之后,只能是让李贞丽代嫁以求瞒天过海。
  李贞丽无奈,只能是顺了杨文骢的办法,匆忙代嫁。《桃花扇》中说,后来田仰根本就不知道李香君的模样,故而把这假香君就当成了真香君,见她容貌俱佳,才艺也盛,自然是万千宠爱。但后来由于大房太太的妒忌,李贞丽被扫地出门这是后话。
  故而,看到这儿,真真是讽刺。这么个强势以强权来欺压,以金钱来强娶她的人,竟然是连她的容貌都未曾见过。
  她为了这场祸事,差点舍掉了性命,毁掉了容貌,然而这个人竟然只是听别人说起她的盛名,便要强抢霸占她。
  她是什么?一件美丽的收藏品,一件标榜主人品位的猎物,还是一件可以居奇的货物?
  《聊斋志异?晚霞》中,晚霞逃过了龙宫的追捕,回到陆地,本以为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却受到人间强权的压迫。她的美貌与才艺,都为她招来祸事。这王爷不过是贪图她的容颜而已,故而她只能用龟尿自行毁容,这才彻底断了王爷的念头。
  那么微小的现世安稳的祈愿,却是龙宫不容,人间不容,字里行间,读来满目疮痍。
  《搜神传》中,那强夺了韩凭妻的宋康王,在面对韩凭夫妇双双殉情之求能合葬这么个小小的愿望时,居然说出“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这样狠毒的话语。
  然而,为了秦淮八艳这么个虚名招来的祸事,香君却不得不以身相殉。
   而《桃花扇》读至此此处,却是喜欢上了那个出场不算太多的李贞丽。她无意荣华,也没李香君那么多的忠义顾虑,为免所有人受害,便答应了代嫁之事,也算得上是义举一桩。
   鲜血染红了扇面,点点血迹,而后被添加些许笔墨,点缀成斑斑桃花瓣,一柄桃花扇,代表了她的情意,也代表了她乱世桃花般的命运。
   (二)
  这李香君,本名李香,“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
  李香二字无疑是更为香腻俗气,缀上“君”字则多了些珍重之意味。“兰有国香,人服媚之”,以“香君”为号,“媚香”为楼名,担的是清幽佳名。
  李香君年纪尚小,还未曾梳栊,体态纤小,肤色如玉,有人因此而称她为“香扇坠”。
  才艺上自幼是书画双绝,聪慧伶俐,又是擅解音律,将那红豆唱得轻抛弃,学那就晓风残月坠,自然是门庭热闹。
  从她的唱功来说,香君早慧,十三岁便已师从周如松,学得玉茗堂四传奇,更是声如黄莺出谷,音律颇准。其次,更是精通琵琶词,虽说技多不压身,但李香君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轻易并不弹奏。
  再者,和秦淮八艳中的其他几位一样,她任侠聪慧,识文断字。
  而最能让她在秦淮群芳中脱颖而出的则是她能辨别士大夫贤明与否。做一个名妓不容易,但能做到一个可以辨别士大夫贤明与否的名妓就更为难得了。向来都是文人才子对诸多胭脂女色进行品鉴,如今士大夫的贤明与否却是从香君的口中来加以判断,虽不至于像三国时代那位可以仅凭一句话便使人声名大振的“月旦评”许劭,但仅从这一点,便可以让她独立与那些迎来送往的烟花女子。
  香君心如皎皎明月,洒洒风姿。连当时的复社领袖的张溥、夏完淳之父夏允彝都对她是极力称赞。这么一来,她便勉强算是跟政治扯上了关系。
  诗里写的是“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 。
  这么一番夸赞,自然是声名鹊起,八方来客,纷纷以见香君一面为雅事。
  此时的政局是多番动荡,大明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西北的李闯王异军突起,东北的后金蠢蠢欲动,只剩下着偏安一隅的江南,秦淮河两岸还灯火通明,一派繁华。
  看那孙楚楼边,莫愁湖上,垂柳依依。斜阳正盛,酒肆飘香,“暖风熏得游人醉”,六朝的金粉在斜阳的映照下更加灿烂夺目。瞧着这莺颠燕狂,哪里还有谁去关心这天下的兴亡呢?
  李香君养在媚香楼,含苞待放,小小年纪不解情仇,每日里举酒属客,脂香粉腻,真真是如那夭夭桃花,灼灼其华。
  香君随养母姓,其母名唤李贞丽,也不是一般的庸脂俗粉,算是“烟花妙部,风月名班”,生长在琵琶巷,迎送在长桥之上,然而终究是铅华未谢,风韵犹存。
  为人也是有侠气,受人推崇。曾经是一夜豪赌,输尽千金,眼皮都不眨一下。李贞丽也是个善于谋算之人,估计人红鼎盛之际,积攒了些许钱财,故而趁着风韵犹存之际,便临水建下一座妆楼,养了些许姑娘,粼粼水波映婵娟,算是为自己将来做打算。
  而与她结交之人,也是不俗,多以当时豪杰为主。其中,尤与阳羡的陈贞慧交往颇深。
  这陈贞慧是何人?
  位列明末四公子首位,和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一行是复社的风云人物。字定生。是东林党首、都御史陈于廷的儿子。
  明亡后隐居家乡,这自然是后话。而此刻的陈贞慧,还是一脸指点江山,愤世嫉俗,慷慨陈词的模样,与他相交甚好的李贞丽,自然也是深受其影响。
  由此,可以想见,李香君身上的某些品质,也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而张溥,乃至后来的侯方域,自然也是由此结识。
 
(三)
  侯方域字朝宗,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罢黜,甚至是入狱,可以说他的身家是根正苗红。
  他的文字功力更是胜过时人,师从韩愈、欧阳修,自成一格,更是传记散文见长。
  世家公子,途径南京前去赶考,故而侯朝宗来到了复社文人汇集的秦淮河畔,并由于自身名誉和家族的关系,很快被陈贞慧等人吸收并纳入复社领导人核心中。
  接着我们上面提到的陈贞慧、李贞丽、李香君等人的关系,与《桃花扇》中讲到的不同,在遇见阮大铖之前,李香君便已与侯方域熟络起来了。
  《桃花扇》中说,侯方域公子哥脾气,但无奈外出游历,身上是囊中羞涩,偏偏喜欢和那些复社文人一样去秦淮河畔阅那春光画梁,找名妓谈心。更是眼光高,一定要梳拢个雏妓,故而这才找上了李香君。
  侯方域自己的《李姬传》中写的是,香君请侯方域为自己作诗,而自己便以歌声作为回报,一来二去,两人是情意深厚。
  于是这才有了梳拢的心思,不过依旧是价格不菲。
  这时候灰头土脸的阮大铖借机托杨文骢送上了一笔梳拢费,希望拉拢侯方域,却不料被李香君识破,脱翠却奁,慷慨驳回,阮大铖向侯方域示好自然是无果。
  这里便有了疑问:一者,侯方域怎么说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见到这么大一笔不明的梳拢费难道不会起疑,还要等到李香君来提醒?二者,阮大铖为何要在这时候拉拢侯方域?
  这便扯出了另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杨文骢。
  杨文骢算是复社人物,不过是复社的边缘人物,他一方面和复社的人员有着来往,另一方面和当时骂名甚深的阮大铖也有交情,可谓是身处灰色地带的八面玲珑人物。
  侯方域从商丘到了南京,很大程度上出入秦淮河畔都是由杨文骢带路,四处游乐,南京城娱乐产业繁华,向来是出手阔绰,而侯方域是不用去担心这些问题的,这钱自然是杨文骢出,不知不觉,便花费下巨额资金,同时赚回的,便是侯方域的交情。(《李姬传》中为一位王将军,而根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考证,这王将军即王友云,也就是上文提及的杨云友)
  交情这东西,关键时候还是得用的。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杨文骢与侯方域也算是滋生出深厚的感情。
  当然,这钱也不是杨文骢出的,想来是阮大铖提供的资金。
  阮大铖为何要这般费心费力地拉拢侯方域,资金投入,感情付出?
  这还得回到之前提到的陈贞慧身上。
  陈贞慧这些个复社公子哥,每日逛逛妓院,探讨文学,研究经学,另一方面又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有一愤而青天下的志向。
  恰巧生活无聊,闲得蛋疼,这帮子年轻人一副壮志未酬之际,灰溜溜躲在石头城自家院子里每日唱唱《燕子笺》《春灯谜》这些原创戏曲的阮大铖却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阮大铖此刻正是朝廷中人人喊打之辈,痛打落水狗乃人之本性,更何况他本人又怕惹事,自然是最佳选择。
  某天,觥觥筹交错之际,复社核心人物之一的吴次尾和人聊天的时候,说这阮胡子来南京,毫无悔过之意,还每日里应酬交际,在府中调教歌女,改编戏曲,还晋升成了一介社会名流似的。怎么着也咱也该做点事,让大家认清一下他的本来面目。
  另一人一听,自然是拍掌称好,细细谋划,估量着这可算是复社的一大活动,于是又找上了领头人物陈贞慧,鼓动他也参与进来。
  陈贞慧自然很是赞同,说那些个还跟阮大铖有来往的人,有些还不知情,我们应该让大家看清他的本来面目。
  酒入豪肠,说做就做,吴次尾当晚就写下了一千五百字左右的初稿,义愤地数落着阮大铖的罪状:
  一、阮大铖被驱赶到了南京,非但没有闭门思过,反而是在家中“歌儿舞女,充溢后庭;广厦高轩,照耀街衢”,更是蒙蔽了大批无知群众;
   二、以金钱笼络各方官员,为自己以后的东山再起作准备,并暗自勒索清廉之官,贪污犯罪,积赃至数十万;
  三、以文章来说事,说“春灯谜指父子兄弟为错,中为隐谤”;
  四、也是最重要的,指出阮大铖这个人“阴险叵测,猖狂无忌”,他的罪行简直是“罄竹莫穷”,故而对待这样的人,要防止其死灰复燃,一定要置之死地,才能保证社会治安。
   这便是名动一时的《留都防乱公揭》。
  其实檄文这类东西,看起来洋洋洒洒,煌煌大论,读起来淋漓尽致,其实有的时候不过是牵强附会的一些理由的堆积罢了。像那天才儿童出身的骆冰王,到了替徐敬业写讨伐武则天的檄文时,也只能是无奈地骂句“狐媚偏能惑主”而已。
  同样,这篇《留都防乱公揭》,看起来三个主要观点句句有理,骂得条理分明,足以衬托出阮大铖这么个奸邪之人,使人骂之恨之。
  然而呢,其实某种程度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下面我们来逐条分析。
  第一条,闭门思过,唱曲写戏是结党营私,恐怕更多的是因为抢了他们这帮复社公子的风头吧。诚如顾诚先生锁认为的,纯属一群风流公子哥儿之间争风吃醋所致。见人家的戏演得好,每日里小日子过得欢畅便有些酸葡萄心理了。真真是摆明了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第二条,阮大铖贪污积赃是肯定的积赃,阮大铖夜夜笙歌,如若不是祖上积累,加上外职收入,恐怕还真是有些来历不明。不过即便如此,但文中的十万的数字是从何而来?原来复社公子都改行去国家税务局了。
  第三条明显是玩文字游戏,纯粹为了凑观点而添上。阮大铖早年是东林党出身,而后得魏忠贤的帮助而提升,故而和东林党决裂,而现在又成了东林党中人人喊打之人,心中的辛酸想来是值得一说的。他的戏剧《燕子笺》、《春灯谜》能称得上佳作,无疑都是他这种经历所带来的。连后世的陈寅恪都替他辩解说:“痛陈错认之意,情辞可悯”,可见这第三条也是站不大住脚的。
  最后一条,这理由着实是牵强得很,按理说改是结案陈词了,结果却推出这么个不尴不尬的理由来,倒是叫后人颇感好笑——着就好比说要把可疑的男性都给结扎,避免强奸案的发生。真真是荒唐可笑得紧。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只需要文章写得酣畅淋漓,足以煽动群众情绪便足够,群体性狂欢自古以来便有。民众的热血需要一个发泄口,只要有人号召,公众的愤怒便可以超出它本来既定的格局。
  于是这个《留都防乱公揭》一问世,便反响甚大,吴次尾陈贞慧他们还真是没有闲下来,各方奔走,很快便收集到了一百四十几个签名。
  石头城的四处,都印上了陈贞慧这类热血年轻人风尘仆仆的脚印。这样的行为不能简单定性为年轻冲动,其实为了心中单纯的理想,他们热血地去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不顾个人生死安危,以为自己的站在了真理的顶端,自然是骄傲而自豪的,这种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难能可贵的。
  不过,阮大铖则很无奈地充当了这么个箭靶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