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

 高山仙人掌 2019-12-20

△ 蒋兆和创作的《杜甫像》,画于1959年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离人民最近的诗人之一。白居易曾在读李杜诗后感言:“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人间需要像李白那样的神仙,也需要像杜甫这样的朋友。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时59岁。他所处的时代,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所描绘的,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当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开元盛世”的梦幻中时,“安史之乱”已经在酝酿之中。杜甫的人生也是如此,他一生可以划分为四个较为明显的时期。

一、读书游历时期

△ 连环画《李白和杜甫》,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这个时期的杜甫是年轻的。二三十岁的年纪,以中国古人的理想“少年游侠,中年游宦,晚年游仙”来说,他只有第一个时期称得上“游”。比如游览泰山,写下了《望岳》,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壮志。也能在遇到李白的时候,大骂他“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二、困守长安时期

△ 杜甫书法《严公九日南山诗》拓本

杜甫到长安,意味着游历生活的结束,社会生活的开始。长安是政治经济中心,这里最为繁华,这里也最为阴暗。繁华气象,我们可以从他那首著名的《饮中八仙歌》略窥一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何等的才情与豪情,何等的盛唐风貌。

只是,这样的人毕竟很少,大部分的普通人还是要参加科考,寻求出路。杜甫在长安遭遇了科考失败、无人赏识的处境,好不容易遇到了韦济,能帮他的也不多,只能吐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所以这个时期的杜甫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一方面是奔走无望的现实。

三、乱世为官时期

△ 陆俨少《杜甫诗意图》

这个时候杜甫已经45岁了。安史之乱开始,长安沦陷,杜甫只能逃跑。不仅自己逃,还要带着家人一起逃。好不容易逃到鄜州,小儿饿死,自己还要去找皇帝。所以我们说杜甫很“忠”,忠就忠在他都自身难保了,还想着为国效力。而且一路上,他见到了太多悲惨的事情,他的忧国忧民情怀,也是在这个时期才凸显出来。

《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以及著名的“三吏”“三别”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千万个家庭遭遇生离死别之苦,一个盛唐就这样落了下去。

四、漂泊西南时期

△ 成都杜甫草堂

(点击图片可看相关文章《逃离悲苦的杜甫,也有一点可爱》)

杜甫在这个时期一共写了1072首诗,比前三个时期加起来还要多。饱经忧患、备尝困苦的杜甫,于49岁的时候到了成都,造了一间小草堂,从此过上了五年比较安定的生活。虽然贫苦,起码还算稳定。所以我们今天能读到《春夜喜雨》这样的作品,因为那时的杜甫真实的拥有了短暂的快乐;能听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赞叹,因为他觉得乐曲很美妙。

可惜五年之后,是六年的漂泊之苦。成都混战,杜甫失去严武这个依靠,只能只身一人漂泊在外。他的足迹就是顺着长江一路漂流,甚至是最后死在湖南耒阳,他的遗体也漂泊了43年之久,最后才被迎回安葬。这个时期的诗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秋兴八首》《江汉》《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等等,字字泣血。

杜甫的成就是难以一言概括的,他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叙事、抒情、创作格式,杜甫都开创了唐诗的一个新的局面。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读杜诗,依然能从中获益。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