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夜景 文/时间领主 1大唐初年,边境战事频仍。怀揣建功立业的梦想,不少诗人来到这里,投身戎马生涯;到了盛唐,一场安史之乱,又让这里成了帝国的避风港湾。大批的英雄豪杰、文人雅士蜂拥而来,让这里很快成了全国四大城市之一。 这是一座诗歌写就的城市。李白、杜甫、王波、卢照邻、杨炯、骆宾王、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元稹等人,都曾在此旅居。白居易、孟浩然、贾岛等人,也都在此留下过美丽诗篇。 这里拥有都江堰、武侯祠、薛涛井、百花潭、青羊宫、文殊院、昭觉寺、望江楼、王建墓、杜甫草堂等一大批文化遗存,每一处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 这里是成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成都九眼桥
这是组诗(共10首)的第二首,写于诗人晚年时期。公元756年,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李隆基逃亡四川,是为西巡。当年7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上皇天帝。次年10月,肃宗还长安,12月,玄宗还长安。当时,以成都为南京,长安为中京,凤翔为西京。 这时候,李白因参与永王之乱,被判流放夜郎。他忍着悲痛写下了这组诗。这组诗表面上看是一组颂歌,为唐玄宗还朝而感到欣喜,但实际上则是一组讽刺诗,抒发了他对玄宗弃国出奔的可耻行为的义愤,可谓字字见血,首首入骨。 但不管怎么说,这首诗还是极力赞美了成都之美——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干门像画图一样美丽。草树云山如同绵绣,秦川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因此,这首诗可称之为成都的“压城之作”。 成都街拍 2因缘际会,初唐四杰都在四川游历过。王勃因《檄英王鸡》一文被赶出沛王府后,便不远千里来到蜀中。行前,他写了一首著名的绝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公元669年5月,他自剑阁入蜀,一路的大山大水,让他感受到天高地阔的极大震撼。在其《入蜀纪游诗三十首》中,王勃写道——
这首《山中》,语言洗练,寥寥数字而意象丰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而也正是这次入蜀,使得王勃仅凭一己之力,为大唐诗歌的转型和成熟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除初唐四杰外,杜审言、刘希夷、沈佺期等著名诗人,都先后有过入蜀经历。其中,王勃和骆宾王旅居都在两年以上,留下大量诗篇。 百花潭公园 3第二次大规模的诗人入蜀潮,发生在安史之乱时期。这其中最有代表的人物,当属诗圣杜甫。 除杜甫外,高适、岑参、刘禹锡、元稹、白居易、白行简、王涯、薛螚、李德裕、高骈、秦韬玉、段成式、贾岛、李珣、韦庄等名噪一时的诗人,都先后入蜀。 且看刘禹锡的《竹枝词》——
再看岑参的《万里桥》——
武侯祠 带要说真正代表成都文化底蕴的,还是杜甫的诗。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底入蜀,那正是一个白雪皑皑的黄昏,一直到唐代宗大历三年春,将近十年时光。这期间,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对格律的把握也已炉火纯青,正所谓“晚节渐于诗律细”,著名的律诗组诗《秋兴八首》正是作于这一时期。 这里有他初到成都的惊诧雀跃和豪迈壮志《成都府》——
这里有他逃离战乱之后的惊喜和欢乐《春夜喜雨》——
成都望江楼 这里也有他客居他乡的惆怅和迷茫《登楼》——
这里更有他凭吊怀古、忧国忧民的情怀《蜀相》——
薛涛制笺 4在全唐诗里,关于“成都”、“蜀”的诗作达1000多首,而杜甫在成都就创作了1072首诗歌,几乎是他前期创作诗歌的3倍。但关于成都,除了杜甫,还有一个小女子不得不提,她就是薛涛。 作为大唐诗坛的第一才女,薛涛先后经历了11任节度使,与众多人相互唱酬,除差点嫁过去的元稹外,还有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 先看薛涛本人的诗,是写给元稹的《寄旧诗与元微之》——
“花心少侠”元稹也写有《寄赠薛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