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生,必须先认识“生命”的内涵。 道医对生命的认识与西医有相当大的不同。 西医认为人的生成是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然后形成胚胎,在母亲的子宫里生长,怀胎十月,呱呱落地。 道医的《黄帝内经》认为人是“天地合气”所产生的。 “天”属于无形,“地”属于有形。 所以人生命的组成中就包含“天的成份”与“地的成份”: 01. “地的成份”:是人后天所产生“有形”的身体。 这部份与西医相同,包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02. “天的成份”:是人先天所产生“无形”的成份。 这部份是西医无法研究的,包括神、魂、魄、气、命门、三焦。 道医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成份就是: 精、气、神,合称为“生命三宝”: 01. “精”:是有形的,是人体的“精华物质”,包括阴精与血液; 02. “气”:是无形的,相当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来源; 03. “神”:是无形的,就是“元神”,是生命真正的主宰。 “精”、“气”、“神”为什么称为三宝?有什么价值呢? 因为“生命三宝”可形成多层保护屏障,护卫生命。 “精”的护卫能力相当于西医免疫系统(直接消灭入侵者)和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调节体内环境); “气”在体内不断的循环,也在体表形成强大的防护层,抵御外邪的入侵; “神”的构成粒子最小,能量最强,护卫生命的能力也最强。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阐明了正气与邪气的关系。 如果人体正气强大,外邪是不能侵入的;外邪之所以能侵犯人体,是因为正气的虚弱。 “元神”才是生命真正的主宰,也是生命三宝“精”、“气”、“神”中能量最高位,护卫生命的功能最强。 “元神”护卫生命的功能最强,所以是道医养生的法宝。 《黄帝内经》非常推崇精神养生法,在《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讲到圣人的养生之道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也就是说,要能够清心寡欲、看淡名利,不受外物的引诱,达到“虚无”的境界。 如此才能养护丹田的先天“真气”,并使“精”与“神”紧密的结合,内守而不外泄,达成保养生命三宝“精”、“气”、“神”。 要做到“恬淡虚无”就必须“重德”,所以养生的要义在于修养道德,并不是单吃补药就能达成。 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其钜作《千金要方》中说过: “养生在于德行。德行兼备,虽不吃药也可以长寿;德行不足,虽服玉液金丹也不能延寿。” 《黄帝内经》最推崇“恬淡虚无”的养生之道,也就是精神养生法。因为生命三宝“精”、“气”、“神”中,“元神”护卫生命的能力最强。 只有重视道德,才能养护“元神”,达到最高的养生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