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室淋巴瘤

 hero17 2019-12-20


【病例回顾】

患者:女性,29岁
主诉:头痛5年余,加重20天
现病史:患者自5年余前起,劳累后偶尔出现头痛症状,不伴明显头晕、恶心,持续1小时后可自行缓解;外院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0天前,患者头痛发作频繁,程度较以往明显加重,每次持续2小时,主要位于右侧,期间呕吐一次。2天前开始出现视物模糊、旋转、重影,无黑朦。
既往史:2年前发现高血压,7年前行剖宫产术。否认脑炎、结核、寄生虫等病史。
查体:一般情况可,精神可,神清,应答切题,高级智能检查正常。

【影像学资料】

【问题】

该例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单选)

A.室管膜瘤

B.淋巴瘤

C.胶质母细胞瘤

D.脑膜瘤

【影像所见】

右侧侧脑室中部略偏后方见异常信号占位,大小约2.9×2.9×2.5cm,呈分叶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等信号为主,内见不规则片状稍高信号,DWI呈较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较均匀明显强化,病变周边见片状水肿。

室间隔见一结节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0.9×0.8cm,信号及强化程度与前述病变相仿。 

【病理】

右侧侧脑室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结合免疫表型,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2(+70%),BCL6(+80%),C-MYC(+70%),CD10(3+),CD20(3+),CD3(1+),CD5(1+),Ki-67(+80%),MUM1(点状+),P53(-),AE1/AE3(-),CK18(-)。 

侧脑室淋巴瘤

原发颅内淋巴瘤起源于颅内淋巴、网状细胞系统,多发生于大脑半球深部及中线区,发生于侧脑室者罕见。可单发或者多发,也可同时累及脑实质。CT图像淋巴瘤多呈等或略高密度;MR平扫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低或略高信号,边界清楚,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周围可见水肿信号。该病例有两处原发病变分别位于右侧脑室、室间隔,信号及强化特点一致;MR表现信号及强化符合淋巴瘤表现,尤其DWI较高信号,大部分强化均匀。
【鉴别诊断】
室管膜瘤:好发于儿童及年轻人,也可见于成人。幕上以侧脑室三角区最为常见,其次为侧脑室体部。肿瘤生长较缓慢。肿瘤多为不规则形,边缘不光滑或呈分叶状,与侧脑室室壁之间常有广基底相连或跨壁生长。常侵犯邻近脑实质。密度/信号不均匀是室管膜瘤的特点,其原因与肿瘤内钙化、囊变、出血、坏死有关。囊变坏死及钙化多见,但较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少见。肿瘤实性部分: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斑点状钙化很常见,约占50%。MRI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CT和MR增强扫描肿瘤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胶质母细胞瘤:多位于幕上大脑半球白质区,发生于侧脑室非常少见,多位于体部和前角,位于三角区者罕见。成人多见,高峰年龄45-75岁。肿瘤形态多呈团块状,血供丰富,生长较快。肿瘤周围血脑屏障破坏并相邻血管功能异常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故瘤周水肿多见。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瘤内可有出血、囊变、坏死,肿瘤实性部分DWI呈高信号,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典型的表现为花环样、簇状强化。可突破中线累及对侧脑组织,形成“蝴蝶征”。肿瘤沿室管膜、室管膜下和白质纤维、周围脑质播散明显广泛,可出现脑积水。

脑膜瘤:成人侧脑室内最常见肿瘤,高峰年龄30-60岁,女性好发。侧脑室脑膜瘤好发于三角区,左侧稍多于右侧。肿瘤较小时呈类圆形,较大时可不规则或分叶状。CT平扫显示为均匀一致等或稍高于脑组织密度的肿块,约50%出现钙化,可见囊变,罕见出血。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一般呈等信号,有钙化时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扫描为中等度强化或明显强化,可强化不均。边缘光整,境界清楚。不向脑组织内侵袭,较小的肿瘤多无周围脑水肿。肿瘤常引起侧脑室颞角扩大和局部脉络丛钙化移位。周围脑实质可见轻-中度水肿。文献报道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增强扫描与脉络丛关系密切,这是重要特征之一,类似于脑膜尾征,或可称之为“脉络丛尾征”。

长按下方扫描指纹

关注我们,关注最专业的肿瘤影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