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日前,广东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阳江市分公司(以下简称“阳江邮政”)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携手打造“数字政府”智慧物流平台。 处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感受到了太多变化,数字化不仅仅是一个热词,它早已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加大技术投入,坚定数字化方向,跑步推进作业流程智慧化——在物流领域,物流企业争相布局,正加速着整个行业数字化的步伐。 业界人士指出,当数字化的枝蔓蓬勃生长,未来十年,数字化会蔓延到工业产业领域中,作为连接制造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工业产业下的物流和供应链领域服务正在被数字化。 数字浪潮如火如荼 一直以来,物流货运行业“小散乱差”、区域分割、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困扰着物流货运行业发展,加之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不高,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导致物流货运业成本偏高。 如今在中国注册成立的物流公司有78.9万家,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快递市场 保持增长,截至11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8.6亿件,同比增长24.4%;业务收入完成648.3亿元,同比增长14.6%。聚焦行业万象, “运输大市场、动力小企业”,企业大而不强、成本高效率低、物流信息不连通等问题普遍存在。 物流供应链上,货车司机间、第三方物流、专线物流商的转包、“小货代”、“黄牛”、“物流园区”等主体间交易信息碎片化、交易环节复杂,组织化程度低,交 易信息没有统一标准,连最基本的运单真实性都难以核实,且账期拖延、挪用等情况屡见不鲜,跑路事件频繁,从而出现基本的交易信用缺失。 麦肯锡曾有篇文章指出:与中国其他行业相比,货运和物流业效率极低且数字化程度较低。 为此,行业机构中物联曾提出了《中国智慧物流2025应用展望》;技术领袖SAP也曾在其报告中提出“数字化平台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贝恩咨询在其调 研报告中同样点出,应对零售新变革挑战的过程也将给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带来巨大的变革机会,比如:基于大数据提升预测能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物流体系整合, 大数据驱动优化仓储供应链布局,智能调度体系及自动驾驶技术优化运输城配效率…… 麦肯锡的报告更是直言:对数字工具和平台日益扩大的使用,将不可避免地震撼整个行业,而效率较低的传统行业参与者将被效率更高的数字化参与者所取代。 近几年,在大数据、云计算、IoT等新兴技术的催促下,传统供应链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变革、创新升级势在必行。智慧化、数字化、可视化的供应链 成为行业发展主赛道。据MHI和德勤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80%的企业认为,数字化供应链未来5年将占据统治地位,16%的企业认为数字化供应链已经占据 统治地位。 总而言之,随着物流技术不断进化、物流功能不断细化的同时,物流产业各方的界限却逐步模糊,对物流生态链上各方而言,数字化在行业竞争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 色,甚至可以说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将从物流能力转向信息技术。事实上,无论是需求还是技术,均已经为物流行业这一波数字化浪潮奠定了基础:电商3.0驱动物 流商业升级,跨国电商,定制生产,无人零售等生产消费新趋势对物流行业产业升级提出新需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飞速进步,成为了物流行业 高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平台,驱动智慧物流业务创新。 科技赋能产业转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指出,中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拥有4个阶段: 第一阶段:处于普及信息化理念阶段,大量物流企业停留在手工操作、人工报表阶段,企业还没有关注信息化对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影响。 第二阶段: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信息化需求增多,为服务企业个性化需求,出现了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商和物流信息化产品,这些信息化服务商也成为最初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行业出现了以横向整合为主的跨区域运力资源平台,以及以纵向整合为主的专业化应用管理平台,并在平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金融、保险、汽车后服务等产业链生态。物流新商业模式呈现出生命力和竞争力。 第四阶段:数字化引领智慧物流解决差异化、多元化的需求,需求变得差异化、多元化,智慧物流市场快速发展,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行业正由自动化、网络化向数据化、智能化升级。 数字化,不仅让物流线下操作都线上化,还实现了实时化和数据化,物流端到端所有服务的全过程都能实时动态连接、反馈,以及场景还原和预警管控,这将全面提升物流在成本、效率、安全、体验上的价值。 如何实现数字化物流呢?毫无疑问,技术是最根本的变革动力。 目前,行业内通过科技应用赋能物流的趋势已来,2018年多家物流科技企业接二连三被资本青睐投资,形成了“物流科技投资热”现象,用IoT、AI、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力量助推物流和供应链服务的数字化,也是关注的焦点。 物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化是数字化的根基,近些年,物联网化有一定发展,但主要是车辆的数字化,万物互联刚刚开始。事实上,人、车、货、仓、店、箱、叉车、 托盘等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要素都需要物联网化,并实时化、在线化。易流科技董事长兼CEO张景涛认为,数字化物流需要通过物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化,供应链 全链条的数字化,物流全场景的智能化来实现。 如何做符合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企业特色发展路径的数字化应用? 借力“云技术”算是一条捷径。在物流方面,相关提供云服务的公司,也针对物流行业仓储、运输等场景,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构建物流企业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提供诸如物联、LBS、大数据、安全管理、人工智能等能力,降低各环节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 据悉,此前不久,华为云也在2019全球物流技术大会上,首次面向物流行业发布了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据披露,除了前述两家企业之外,在物流行业,华为云提供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还赢得了包括DHL在内的其他多家知名物流企业的青睐。数据显示,华为云与阿帕联合开发的12款供应链解决方案和32款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已服务10000余家会员企业…… 一条成功的通往数字化的道路摆在了物流企业面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当前,先进科技,诸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移动技术加速与物流和供应链融合,成为保障物流运行高效、稳定和安全的利器。无人机、无人仓、无人商店等高科技物流场景开始改变物流行业的形态。 企业各显身手 在实践上,运、仓、配多点渗透,我国物流行业已经全面开启智能化作业流程:仓储作业已经在自动化层面发展多年,未来要提高智能化水平,根据商品的不同属 性,设计不同的作业流程,并采用相匹配的物流智能化系统进行操作;运输、分拣和派送环节的辅助驾驶、编队运输、自动化及机器人分拣、智能终端已经实现应 用。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研究发现,去中介化、分散化和非物质化这三种数字化推动力,到2030年可能会转移(并创造)10%至45%的行业收入。 虽然方向已经明晰,但是落实到企业运营,想要数字化的物流企业该选怎样的道路呢? 对于中国电商企业以及电商物流企业而言,亚马逊一直是个值得学习研究的样本,分析亚马逊的投资策略可以看出,其将平台和订单履行中心(Fulfillment Center)视为是电商和行业数字化最核心的能力。 “无车承运人平台”是国家在物流运输行业的试点项目,目的是规范行业管理,汇聚和生产大数据,为物流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中储智运无车承运人平台是在自 身物流运力交易共享电商平台基础上,围绕大量货源、车源开展无车承运人业务,平台承担运输责任、货物安全和全程管控与服务。平台通过智运罗盘、智运千里 眼、智运客服、智运CRM等管理系统,实现每笔业务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的合一,从而提供安全、便捷的一体化物流运输服务。 易流推出的移动物联网解决方案,能全程监测和采集冷链物流各节点的商品数据,包括位置、温度、湿度、震动等等等,实时上传到云端,通过数据分析、异常报警、诚信画像等应用,最终实现对冷链食品的可视化全程追溯。 传化智联作为一个成功从制造业走向制造业与物流产业相融合的产业集团,目标是打造一张“传化网”,以全国化城市物流中心、金融服务、智能化系统为三大基础,结合共享理念、平台模式和数字化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中国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 崔忠付表示,随着物流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蓄势待发,物流行业发生深刻改变,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向形态更高级,功能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在演化,数字化物流的深入推进,将会为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增添新的动能。(来源:中国水运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