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画巴金小说《憩园》意

 芈人xsxl6yoe3i 2019-12-20

重温巴金先生《随想录》《巴金家书》《我的家》《憩园》等作品,感悟其中所体现出的著作者的善良、干净与可爱。在这些故事里,主角是人,不再是神。巴金晚年回忆往事,自觉著文反省,解剖自己,反思自己,把心与爱交给了读者与亲人。未泯的良知,促使他知过,并在《随想录》《再思录》等著作中将“撕裂的伤口”给读者看,履行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这些思考、探索、追求的文字,达到了文学与思想上的高峰,也使巴金先生得到人们高度的敬意。

清代诗人王士祯《秋柳》中有句诗:“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此“南雁”指明朝遗民,“西乌”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就是说,南飞的大雁相逢也都面带愁容,告诉西乌莫要夜飞。古人重气节,诗人以雁雀为喻对比写照,在诗情画意中自伤身世,将自然环境与个人际遇相融,借景抒情,诗境优美而感伤。

填平和的诗句,写无声的画,清供台上放置瓷罗汉或“桃园三结义”泥偶,室内挂喜爱的字画……这是文人在观尽世间万象之后的闲逸之情、雅趣。他们解人生愁困、郁闷的办法有很多种,吹拉弹唱、舞文弄墨,甚至“一醉解千愁”。这些办法不外乎动静相合。动,不是乱动,而是以创作来发泄,再在“静”中悟出理法、经验。有些艺术家想象力超凡是件好事,但有时候到了“神经质”的程度就不那么“美”了。这种入了门却又打不出来的现象,在艺术上可谓“师而不化”,俗称“钻进牛角尖”。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容易迷失。庄子曾言“上与造物者游”,其实是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在流动,都在千变万化当中。人可独自与天地精神对话、往来,却不能傲视万物,亦不能拘泥于是非,要懂得与世俗相处,正如“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艺术家只有懂得了这一层,懂得了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辩证关系,绘画、诗歌、小说、音乐、建筑、书法等等一切形式的艺术才会出现“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的美好现象,构造起谦和、自然、有序的精神图腾。

读懂巴金小说《憩园》意,我画了一幅《如果着上花衣裳》,并以此为题填了一首诗来表述自己的心境:“巴山浦江意孜孜,岁月不识人心移。憩园病树祈春望,冷砚真情遣画知。两代升沉驹过隙,一怀悲喜酒盈卮。传书与世观天下,记取尘间几妍媸。”穿上衣裳,人有了体面,有了遮掩,身体的残缺他人也看不清;不着衣裳,一切回归到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之前的时代,千方百计遮掩的伤痕再次暴露在阳光之下。基于此,在这,我不单单是在谈一个赤身裸体的美女形象,或者说一个风情万种的香艳故事,更是在对人性、情感乃至艺术信仰做一次繁复的梳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