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纪二十四(1)--天灭西汉  

 zqbxi 2019-12-20
 西汉后期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不断增多的时期根据《汉书》的记载从元帝到平帝的 54 年间 平均每年发生 0.87 次灾害 这一时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水灾、旱灾、风灾、雹灾、蝗虫灾害还有气候异常引起的寒冷等灾害的种类较多灾情较为严重。
        西汉后期自然灾害发生的比较频繁,这一时期共有 47 次自然灾害,其中地震 14 次、水灾 13 次、旱灾 8次、寒冷灾害 6 次、风灾 3 次、蝗灾 2 次、冰雹灾害 1 次。
        地震是西汉后期发生频次最高的自然灾害共 14 次地震的破坏性较大。这一时期的地震有只是记录了某地地震的,也有记载一次地震灾害中震数百次的 地震的影响有只有某地的,也有影响数十郡国的。 如成帝 “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地震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 ”地震涉及的范围广、破坏性强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
        水灾是这一时期发生频率比地震略低的灾害共 13 次但是水灾是这一时期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黄河决堤是这一时期水灾的一大特点。从元帝到平帝这 54 年间黄河一共决堤 5 次其中有 4 次在成帝在位期间。关于水灾造成的破坏史书上常有“败官亭民舍” 、 “水流杀人” 、 “伤水灾、人相食”的记载。
        旱灾是在这一时期发生次数较多的自然灾害共 8 次。关于西汉后期的旱灾大多是“大旱”这样的记载关于人们抗御旱灾的状况其中有“河平元年三月旱伤麦民食榆皮。 ”这样的记载,说明当时百姓没有较强的承受旱灾的能力
        两次蝗虫灾害发生在哀帝时期这两次蝗灾灾情比较严重是全国性的蝗虫灾害波及范围十分广泛其中一次还伴随着旱灾。这两次蝗灾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是比较大的。
        风灾在这一时期虽然只发生了 3 次但是灾情也是比较严重的。其中建始元记载 “四月辛丑月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是关于沙尘暴的记载。
        关于西汉后期唯一的雹灾的记载是 “成帝河平二年四月 楚国雨雹 大如斧蜚鸟死。 ”既记述了这次灾害的状况也描述了这次灾害的灾情。 
        根据西汉后期自然灾害的状况可以概括出它有以下特点: 
        第一 西汉后期的自然灾害具有普遍性。首先西汉后期的自然灾害灾种比较齐全。从状况统计中就可以看出有地震、水灾、旱灾、风灾、蝗灾、雹灾、寒冷灾害还有因各种自然灾害引起的疾疫。 这些中国领土上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在这一时期基本都发生了。其次这一时期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平均每年发生0.87 次灾害比武帝时期平均每年发生 0.83 次的频率还要高。有时一年中会同时发生几种灾害。 另外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发生涉及的地域范围广。从陇西到关中到关东 再到犍为这些西汉统治的南方边疆地区。整个西汉统治的行政区划中都有自然灾害发生涉及的地域范围十分广泛。
        第二,自然灾害灾情的严重性。首先是灾害影响的范围广往往一次灾害涉及十几郡甚至几十郡。如初元元年“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这次水灾涉及广十一郡国因此受到饥荒疾疫也因这次水灾并发。再如 “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地震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 ”地震受到了损坏。其次是造成的损失严重。水灾淹没农田使禾黍不入败官亭民舍流杀人地震常使山崩堵住河流引发其他灾害或是数动不止出现了全国性的蝗灾旱灾与蝗灾并发灾情加重。各种灾害频发也使人民的生命、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汉书》记载这一时期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情况中有数十人上百人的甚至有几千人的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导致人相食这种惨况的发生西汉后期因各种灾害引起的人相食的惨状有 4 次。
        第三自然灾害的连锁效应突出。地震常引起山崩山崩又堵塞河流导致水逆流。这种地震山崩水逆流的连锁反应在西汉后期有 5 次。旱灾极易引起蝗灾西汉后期的两次全国性的蝗灾其中有一次是旱灾引起的。 另外是水灾之后往往会出现大饥荒饥荒使人民的免疫力下降引发疫病。如元帝初元元年“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的连锁效应。
        最后 黄河水患是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一大特点。 据统计西汉时期黄河决溢共 13 次其中有 7 次是在元、成、哀、平四帝时期占西汉时期的一半以上其中的 5 次是发生在成帝在位时期。黄河决溢影响十分严重每次黄河决溢受灾的地区高达数郡国或数十郡国。 西汉有两个皇帝因自然灾害而改年号的事例比较典型 第一次是汉武帝时因旱灾改元天汉。 而成帝时则是因为黄河水患又一次改元河平希望借由改元能使黄河安流但此后在他在位期间黄河又发生了 4次水患。黄河水患是这一时期西汉政府的一大忧患。
        西汉后期自然灾害对西汉王朝衰落的影响, 西汉的历史一般以宣、元之间为一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宣帝是“中兴之主” 维持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从元帝开始西汉开始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 。以上是人们常对西汉的评价。虽然有着许多诸如外戚专政、 宦官专权等诸多原因 但是自然灾害也深深的影响了这一时期王朝走向的重要因素。
             一破坏了西汉后期经济的发展。 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威胁是很大的特别是中国古代农业。西汉王朝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王朝农业是整个西汉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所以自然灾害对西汉后期经济发展的破坏主要是农业方面的。 首先自然灾害造成了人类生命的损失 《汉书》中关于自然灾害造成人类生命损失的有这样的记载“民多饿死” 、 “压杀人众” 、 “流杀人民”等等。这一时期自然灾害造成人类生命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是“成帝建始三年夏大水三辅霖雨三十余日郡国十九雨山谷水出凡杀四千余人”的不完整性 使得许多数据不是那么的清楚许多灾害造成的人口损失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但是从中也可以了解到在只有几千万总人口的情况下这样的损失是惨重的它会造成部分地区劳动力的消失从而使农业荒芜影响各种生产事业的进行减慢经济发展的速度甚至使经济倒退。这是自然灾害造成劳动力损失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一面。 自然灾害对经济的破坏还表现在直接危害农作物的生长。 元帝永光元年三月的一次寒冷灾害影响了春耕这影响了整年的农业生产导致“天下大饥”的恶果。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又因为干旱影响了农业生产人民只能“食榆皮”充饥。 还有这一时期破坏性最强的水灾常使人民颗粒无收政府为此不得不免除灾区人民的租赋 这样也就严重的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这一时期人民对自然灾害完全没有防御的好方法所以遇到各种自然灾害即束手无策只能承受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的破坏。 自然灾害在当时经济重心频繁发生对经济发展影响最为严重。 西汉后期的农业生产以黄河流域上下游为重心当时的关东是指黄河流域的上游关中泛指黄河流域下游的各个郡国。关东和关中是当时经济发展的中心。 而黄河水患是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一大特点 对当时经济发展的中心影响十分严重。 元帝刚刚即位渤海海水大溢关东十一郡国深受其害关东大饥。成帝时期是西汉后期水灾次数最多的时期在位 26 年发生了 11 次水灾都是发生在黄河流域特别是 5次黄河决口破坏严重水灾的影响常常是数郡国或几十郡国这些水灾的影响常是败坏官亭民舍、流杀人它破坏了当时经济发展的中心关中和关东影响了整个西汉王朝的经济发展。 自然灾害除了严重的破坏了西汉后期经济的发展外 对这一时期思想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阴阳灾异学说在频发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下逐渐盛行灾异思想的盛行又使其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对人民的心理行为发生作用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对西汉后期人民思想的影响 频繁的自然灾害对西汉后期的思想也产生的最大的影响是阴阳灾异学说在这一时期开始盛行。由于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频发而西汉政府又没有寻找到科学的预防和补救的方法 各个阶层都因频繁的自然灾害心理上处于一种仿徨迷茫的状态因此众多的儒家学者结合自己研究的经典纷纷阐述灾异说阴阳灾异之说在这一时期广泛的流传。 京房以阴阳灾异说 《易》  冀奉以阴阳灾异说 《诗》 李寻以阴阳灾异说《尚书》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刘向他以《洪范五行传》和《尚书·洪范》为基础集合上古至秦汉的符瑞灾异之说写成《洪范五行传论》 并将此论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皇帝、官僚、外戚、宦官都深受其影响大谈阴阳灾异谈论阴阳灾异成为了西汉后期的一种时尚。 阴阳灾异学说的盛行对西汉后期的社会发展极为不利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给人民的心理产生极大地压力进而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由于阴阳灾异学说的盛行每每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就用阴阳灾异学说来解释灾害这种解释是不符合科学的常常引发一些谣言而人民在灾异思想的影响下常对这种谣言深信不疑。当发生某些自然灾害而又有谣言传播的时候就会引起人民的恐慌。
     《汉书》中记载了这样的事件。成帝建始三年从夏天到秋天发生了严重的水灾于是就有了“大水将至京师”这种谣传谣言使京师的百姓和官吏的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恐慌。 《汉书·成帝纪》是这样记载的成帝建始三年七月 虒上小女陈持弓闻大水至 走入横城门 阑入尚方掖门 至未央宫钩盾中。吏民惊上城。九月诏曰“乃者郡国被水灾流杀人民多至千数。京师无故讹言大水至吏民惊恐奔走乘城。”他召集众公卿议这件事 “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将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王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 ”王商进言汉成帝才否决了这一提议。不久城中的混乱才逐渐安定经调查后才知道是讹言所致最终才平定下来。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了由于灾异思想在这一时期的盛行加之西汉后期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使人们对自然灾害产生了一种恐惧 自然灾害和小小的怪异变故都会引起巨大的虚惊从社会的下层到社会的上层引起人民的恐慌进而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 另一方面 阴阳灾异学说在上层社会的流行对朝政的稳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每每自然灾害发生时皇帝、外戚、宦官、官僚就利用阴阳灾异学说来争权夺利 加剧各股势力的斗争。 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事例是 哀帝建平四年的旱灾当时王氏这一股外戚势力的地位有下降的趋势因为这场旱灾外戚王氏集团利用旱灾时西王母事盛传一事又重新掌握的朝政大权。 自然灾害的频发 使阴阳灾异学说盛行 而阴阳灾异学说盛行又使其在灾害发生时作用于社会 自然灾害与灾异思想结合在一起作用 减缓了西汉后期的社会的发展加剧了西汉后期王朝的衰落。
        三对西汉后期政治统治的影响 自然灾害本来就对政治统治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西汉后期这个特定的时期它的影响就更为突出了这一时期统治者昏庸无能外戚专政宦官专权朝政混乱自然灾害又频繁发生一次次的考验着西汉政府应对灾害的能力然而由于西汉后期政治是这样一个状况 所以频繁的自然灾害加快了西汉王朝衰落的脚步。 
        首先 自然灾害破坏了西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西汉后期频发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影响了西汉后期的政治统治。黄河水患频繁发生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而这一地区是西汉经济发展的中心 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另外自然灾害之后皇帝颁布罪己诏在这时已经是一种习惯了罪己诏中常常伴随着一些赈灾减灾的措施。 同时自然灾害发生后皇帝常下免租赋的诏书这些措施对灾后的重建很有效率但是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这样的措施就导致了大量的财政支出而财政收入减少影响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汉王朝的政治统治。 
        其次 西汉后期的自然灾害常会引起西汉王朝上层官员大的变动导致王朝的政治统治结构不稳定。 中国很早就有皇帝承担灾异的责任这种传统 最典型的事皇帝下罪己诏 但是到了西汉后期这种责任开始向下臣转移。于振波认为汉元帝永光元年春霜夏寒丞相于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御史大夫薛广德俱[1](p306-307)长安城内大乱惊动了汉成帝[经过 4 主动乞骸骨是汉代三公以公开的形式承担“灾异”责任的开始。西汉后期皇帝多次因自然灾害罢免丞相像薛宣、孔光都是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罢免的更惨的是像翟方进这样的一代名相成为了消除灾异的牺牲品。如此统治的高层因为自然灾害发生巨大的变动自然灾害影响到了西汉王朝政局的稳定性。
        最后 对西汉后期统治最直接较严重的影响是灾害发生后引起的流民问题。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人民的生活是比较固定的鲜少有大的人口流动然而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常会引起饥荒大量的饥民、流民就此产生大量流民的产生在比较稳定的农业社会中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 引发政治混乱的重要因素。西汉后期由于水灾、地震、旱灾、蝗灾百姓开始流亡元帝时还不是很多到了成帝时这种由于自然灾害而形成的流民不断增多开始对政治统治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威胁哀帝年间“岁比不登天下空虚百姓饥馑父子分散流离道路以十万数”动荡平帝时已发展到了盗贼群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攻犯京师燔烧郡邑的状况。 大量的流民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严重影响了西汉后期的政治统治。
         当然西汉后期西汉王朝衰落有着诸如皇帝昏庸无能 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人为因素但是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这些人为因素绞在一起天灾和人祸一起冲击了西汉后期的政治使得元、成、哀、平四帝一代不如一代自然灾害对西汉后期王朝衰落的影响由此可见。

       永始四年(戊申、前13)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夏,大旱。
  四月,癸未,长乐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皆灾。六月,甲午,霸陵园门阙灾。
  秋,七月,辛未晦,日有食之。
  冬,十一月,庚申,卫将军王商病免。
  梁王立骄恣无度,至一日十一犯法。相禹奏“立对外家怨望,有恶言。”相与王是监督关系。有司按验,因发其与姑园子奸事,(有新收获,主罪无,新罪严重。)奏“立禽兽行,请诛。”太中大夫谷永上书曰:“臣闻礼,天子外屏,不欲见外也;是以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之言。《春秋》为亲者讳。今梁王年少,颇有狂病,始以恶言按验,既无事实,而发闺门之私,非本章所指。(此罪非闺门隐私。)王辞又不服,猥强劾立,傅致难明之事,独以偏辞成罪断狱,无益于治道;污蔑宗室以内乱之恶,披布宣扬于天下,非所以为公族隐讳,增朝廷之荣华,昭圣德之风化也。(可以不公开审判,子虚乌有例外。)臣愚以为王少而父同产长,年齿不伦;梁国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丽;父同产亦有耻辱之心;按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以三者揆之,殆非人情,疑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蹑寻,不得转移(抓住不放,顺此穷追)。萌牙之时,加恩勿治,上也。既已按验举宪,宜及王辞不服,诏廷尉选上德通理之吏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而反命于下吏,以广公族附疏之德,为宗室刷污乱之耻,甚得治亲之谊。”天子由是寝(搁置)而不治。(此段涉及很多法律问题,原罪新罪,公罪私罪,皇亲国戚,刑讯逼供·,罪于非罪等的处理。
  是岁,司隶校尉蜀郡何武为京兆尹。武为吏,守法尽公,进善退恶,所居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元延元年(己酉、前12)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壬戌,王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
  三月,上行幸雍,祠五。
  夏,四月,丁酉,无云而雷;有流星从日下东南行,四面耀耀如雨,自晡及昏而止。

  [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
  上以灾变,博谋群臣。北地太守谷永对曰:“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则五征时序,百姓寿考,符瑞并降;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则咎征著邮,妖孽并见,饥馑荐臻;终不改寤,恶洽变备,不复谴告,更命有德。此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期限有长有短,资质有高有低,所处时代有中期、晚期),天道有盛衰。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奇数,《易》学中的吉祥之数,指九和九的倍数,汉成帝为第九个皇帝,室奇数最后一个。)之标季(末季),涉三七之节纪(接近二百一十年的劫数),遭‘无妄’之卦(《易经》第二十五卦 无妄 天雷无妄 乾上震下,为下下卦)运,直‘百六’(易经的说法,一百五数足则为百六会。)之灾厄,三难异科,杂焉同会;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群灾大异,交错锋起,多于《春秋》所书。内则为深宫后庭,将有骄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败,北宫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闲之处徵舒(陈灵公在位时担任司马。当时陈灵公和大夫孔宁、仪行父都与夏徵舒的母亲夏姬通奸。公元前599年,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三人在夏徵舒家喝酒。陈灵公跟仪行父开玩笑,说夏徵舒长得像他。仪行父也跟陈灵公开玩笑,说夏徵舒长得像他。夏徵舒听后很生气,在马棚边埋伏弓箭手射死陈灵公。陈灵公死后,孔宁与仪行父逃往楚国,陈灵公之子太子午逃往晋国,夏徵舒自立为陈国国君。公元前598年冬天,楚庄王率军讨伐并杀死夏徵舒。)、崔杼(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在齐执政二三十年,当国秉政,骄横异常,先后立庄公、景公,在朝大肆杀戮,使齐政局动荡。前548年,因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联合棠无咎杀庄公,立庄公弟杵臼(景公)为君,自己为右相。两年后家族发生内讧,左相庆封乘机攻灭崔氏,他上吊自杀,尸体为景公戮曝。)之乱;外则为诸夏下土(普天之下),将有樊并(西汉时期陈留的农民起义)、苏令(西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铁官徒起义军将领。)、陈胜,项梁奋臂之祸。安危之分界,宗庙之至忧,臣永所以破胆寒心,豫言之累年。下有其萌,然后变见于上,可不致慎!祸起细微,奸生所易。愿陛下正君臣之义,无复与群小黩dú宴饮;勤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严,修后宫之政,抑远骄妒之宠,崇近婉顺之行;朝觐法驾(朝见皇太后)而后出,陈兵清道而后行,无复轻身独出,饮食臣妾之家。(不是微服私访,而是吃喝嫖赌。)三者(正义、肃宫、慎行)既除,内乱之路塞矣。诸夏举兵,萌在民饥馑而吏不恤,兴于百姓困而赋敛重,发于下怨离而上不知。《传》(《洪范·传》)曰:‘饥而不损,兹谓泰,厥咎亡。’(人民饥馑,不减少赋税,却宣称国泰民安,一定蒙祸而死)比年郡国伤于水灾,禾麦不收,宜损常税之时,而有司奏请加赋,甚缪经义,逆于民心,市怨趋祸之道也。臣愿陛下勿许加赋之奏,益减奢泰之费,流恩广施,振赡困乏,敕劝耕桑,以慰绥元元之心,诸夏之乱庶几可息!”(那时的科学就是《易经》,理论就是《诗》《经》,政治就是《洪范》。如同今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垒校尉刘向上书曰:“臣闻帝舜戒伯禹(夏禹)‘毋若丹朱(尧的长子。相传,因为丹朱不肖,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给了舜。)傲’,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纣’,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
  
  谨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今连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古今罕有。异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缓急,观秦、汉之易世,览惠、昭之无后,察昌邑之不终,视孝宣之绍起(
崛起继位),皆有变异著于汉纪。天之去就,岂不昭昭然哉!臣幸得托末属,诚见陛下宽明之德,冀销大异而兴高宗、成王之声,以崇刘氏,故恳恳数奸死亡之诛!天文难以相晓,臣虽图上,犹须口说,然后可知;愿赐清燕之间,指图陈状!”上辄入之,然终不能用也。(忠心耿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