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太极拳?

 见素抱朴780 2019-12-20

每一个门派对太极拳的定义是有区别的,甚至每个人对太极拳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早年北京盛行的是杨式太极拳,吴氏紧随其后,80年代以后,由于舆论的导向和体委的推广,陈氏后来居上。孙氏一直居后。现在知道还有武氏和氏等等,不管是什么姓氏的太极拳,总是不能离开太极拳的本质。在一般人看来,你盘的架子是哪个姓氏的太极拳,你练的就是那个姓氏的太极拳。大体情形也是如此。比如有人撰文说,练杨澄甫定式的拳架子才能称为杨式太极拳。作为专练太极操的人来说,这些说法都是常识。然而,作为内家拳术却有另外的解说。

何为太极拳?

从本质上来说,太极拳只有一个。因为某人对太极拳有所领悟,便自创一套拳架,便以某人的姓氏命名。以此类推。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些姓氏的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会逐渐消亡。有些学者人众,便显赫起来。早年,一说起太极拳,大家相约俗成的就知道是指以杨氏为代表包括吴氏孙氏太极拳,作为陈氏,则是作为包装推广很广的一个太极拳;因为它的确与杨氏等太极拳区别太大。

在行家来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太极拳练家,不是依据你打的是什么姓氏的太极拳,而是看你有没有太极拳的功夫。尤其在民间,认的不是你练的什么氏,不是什么名家的传人,哪怕你是正宗传人。大家认的是你的功夫。拿招牌唬人,虎的只是外行人。杨澄甫对太极功夫有一段精彩的描述:“纯粹太极,其臂如绵里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费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而并不觉痛,已跌丈余外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两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拳也。”他说的很明确,棉里裹铁,既能不用力粘人,又能不用力发人就是真太极。

现在很多筑起门派壁垒的人恐怕把前辈大师的这些话都忘记了。这些话如果反过来理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你不能棉里裹铁,不用力粘人发人,那就不是纯粹太极呢?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没有这些功夫,无论你练的什么太极,也不能称为真太极。

听前辈说起杨澄甫这话时,说“棉里裹铁”其实还不算高,更进一层的应该是绵里藏针。有了绵里藏针,技击可成也。本人有幸体会过这绵里藏针的手段。可惜的是这其中的奥妙却始终解不开。真希望有达人能点播一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