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钗落选的两个暗示和四个原因

 少读红楼 2020-02-11

红楼梦里,写到薛蟠一家进京,有一个目的就是“送妹待选”,但前八十回中直接描写宝钗选秀失败的文字却踪迹难寻,但是似乎有两处暗示。

第一处是在第七回的“送宫花”。周瑞家的去薛姨妈处向王夫人回禀刘姥姥事宜,薛姨妈安排她把宫花送给姑娘们带。在《甄嬛传》选秀时,被选中的沈眉庄、甄嬛、安陵容等都是“留牌子、赐香囊”,而其他未被选中的姑娘是“撂牌子、赐花”。薛姨妈给姑娘们送的花恰好就“宫里头的新鲜样法”。

第二处是在第三十回中,当宝玉与宝钗开玩笑,把她的“体丰怯热”比作了“杨贵妃”,登时惹得宝钗大怒,可能因为选秀失败的阴影在宝钗心中仍是挥之不去的。那么“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的宝钗为何会落选呢?

一是祖上背景不够强大。古代的选秀,虽是充实皇帝的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种“政治联姻”。比如《甄嬛传》中的华妃之所以能够入宫为妃,还长期受宠,架空皇后,关键原因就是年羹尧的累累军功为皇上稳固了政局。

从祖上的功勋看,宝钗的祖上是“紫微舍人”,也叫“中书舍人”,明清两代在内阁的中书科中,的确设有中书舍人一衔,但职权已大为下降,仅事缮写文书。何况“一朝天子一朝臣”,薛家祖上的影响已经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助力宝钗选秀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是家庭出身不够匹配。自古以来,在婚姻中就有“门当户对”之说,何况是尊卑有别、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从家庭现状看,薛家虽有“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财力,但是作为重农抑商的封建时代,自有“无商不奸”的偏见,这样的“商贾”出身似乎与皇家的匹配度不够。

况且,薛家的生意在不学无术的薛蟠手中,已经是半死不活的了,影响力一天一天地在衰败。

再者,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自古就不乏拜高踩低、敷衍趋势的小人。汉代的王昭君因为没有给宫中的画师毛延寿送礼,而被其故意画丑,在脸上画了一颗“克夫痣”,因而落选汉元帝,拥有盛世美颜的她却落了个匈奴和亲的命运。

宝钗父亲早逝,朝中虽有舅舅王子腾,但是确非直系至亲,没有人操心费力地为宝钗上下打点、疏通关系,在竞争激烈的选秀中,胜算会有几成?

三是身体素质不够健康。在第七回中,宝钗对周瑞家的说“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所以这两天没出屋子”,而且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

古代选秀中,对身体条件要求非常严格,不要说有久治不愈的顽疾了,哪怕就是身上有疤痕、痣、狐臭等等的小毛病都会被刷掉的。所以,宝钗的身体条件似乎也很不达标。

四是社会关系不够清白。没有父亲的庇护也就罢了,关键是宝钗还有个“呆霸王”哥哥薛蟠,实属“没事找事”型的。明知道进京是为了妹妹的“待选”,还为了一个小丫头,而与人争抢,草菅人命,惹上了官司。

这样历史不清白的主要社会关系,在宝钗选秀的“政审”中,无疑就是个擦不掉的“污点”,拖累宝钗选秀失败。

注:本文为回答网友提问。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