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籍慎理校之三――《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中理校出现的错误

 天地虚怀xia 2019-12-20

 《三阳气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书籍,距今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时光荏苒,由陈全林先生编校,从《吕祖全书》发展而来的洋洋百万言的《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在 2009年出版问世。按理说,其收录的《钟吕传道集》和《灵宝毕法》取自《吕祖全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版本。但由于编校者在几处原文后面用理校的方法加了不当的校注,给该书留下了些许遗撼。

 《钟吕传道集》论日月第四:

吕曰:“南北往来,以定寒暑者,何也?”
  钟曰:“冬至之后,日出辰初五十分,日没申末初五十分。过此以往,出没自南而北,以夏至为期。夏至之后,日出寅末五十分,日没戌初五十分。过此以往,出没自北而南,以冬至为期。自南而北,以冬至夏,乃寒为暑也。自北而南,以夏至冬,乃暑为寒也。(注:此处可能是:“自南而北,以夏至冬,乃暑为寒也;自北而南,以冬至夏,乃寒为暑也。”这样,就符合中国的气候变化情状。)

括号里的文字是先生加注的,由此可以看出,先生认为钟祖的回答与中国的实际气候情状是相反的,即:钟祖回答:日出没自南而北,“以冬至夏,乃寒为暑”,实际应该是“以夏至冬,乃暑为寒”;钟祖回答:日出没自北而南,“以夏至冬,乃暑为寒”,实际应该是“以冬至夏,乃寒为暑”。先生在这里用了“可能”的字眼,而且也并没有在原文上订正,表现出了先生的慎重。实际是不是如此呢?

我们首先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一下钟祖这一段的意思:在一年当中,每天太阳在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但每日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在(东方天际和西方天际)南北移动,这种移动就带来了冬夏寒暑的变化。冬至以后,随着日子一天天推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是由南而北,这时天气逐渐由冷变热;夏至以后,随着日子一天天推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是由北而南,这时天气由热逐渐变冷。这就是原文中日出没“自南而北,以冬至夏,乃寒为暑”,日出没“自北而南,以夏至冬,乃暑为寒”的含义。

   如果我们生活在农村,或者说如果我们稍微留心观察一下,一年当中太阳每天在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的位置变化,就会发现,在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在西南方向落下,这个季节太阳运行的路程短,所以冬季昼短夜长,到了冬至则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在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方向落下(当然这里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只是肉眼观察的一种很模糊的说法)。这个季节太阳运行的路程长,所以夏季昼长夜短,到了夏至则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在冬夏之间,以日出为例,从冬至开始,太阳每天升起的位置逐渐由南向北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白天一天天变长,夜晚一天天变短,而气温逐渐升高,由冷变暖变热。到夏至那一天,日出由南而北的推移就到了(东方天际的)最北边;而在夏天,从夏至开始,太阳升起的位置由北逐渐向南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白天一天天变短,夜晚一天天变长,而气温逐渐降低,由热变凉变冷。到冬至那一天,日出由北而南的推移就到了(东方天际的)最南边。日落亦是如此。太阳东升西落,冬夏南北相移,寒暑相替,周而复始。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是细微和准确的。这里钟祖的回答,完全符合中国人在北半球观察一年中日出日落的实际情况。

这里先生还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原文中的“自南而北,以冬至夏,乃寒为暑”,是对“冬至之后,日出辰初五十分,日没申末初五十分。过此以往,出没自南而北,以夏至为期”的进一步说明;“自北而南,以夏至冬,乃暑为寒”,是对“夏至之后,日出寅末五十分,日没戌初五十分。过此以往,出没自北而南,以冬至为期”的进一步阐述。而且二者是两两呼应、互为补充的。比如冬至以后,日出辰初五十分,日没申末初五十分。过此以往,出没自南而北,以冬至夏,乃寒为暑,以夏至为期。这里的意思表达的清楚、完整而有条理。而先生仅仅订正了后面而对前面没有任何改动,前后连接起来,这段话就成为:冬至以后,日出辰初五十分,日没申末初五十分。过此以往,出没自南而北,以夏至冬,乃暑为寒,以夏至为期。这里表达的意思就不伦不类了。所以,如果先生的改正是正确的话,那么,“冬至之后,……出没自南而北,以夏至为期。夏至之后,…..出没自北而南,以冬至为期”这一段话,其中的 “冬至”要改为“夏至”,“夏至”要改为“冬至”,这样才有可先生后面的改正相呼应。但,这种改正后的结果完全不符合中国的气候变化情状,那也许是在南半球观察日出日落的情况了。

有意思的是,在《灵宝毕法》肘后飞金晶第五真源和比喻中,有两段文字也描述了一年当中,日出没南北往来,以定寒暑,含义与《钟吕传道集》相同。先生同样也没有校改。原文是这样的:

“(真源曰)冬至之后,日出自南而北,夏至之后,日出自北而南,冬之夜乃夏之日,夏之夜乃冬之日,一年之间而定寒暑。”

“(比喻曰)冬至之后,日出乙位,日没庚位,昼四十刻,自南而北,凡九日,东升西没,共进六十分,至春分昼夜停,停而夏至为期,昼六十刻;夏至之日,日出甲位,日没辛位,昼六十刻,自北而南,凡九日,东生西没,并退六十分。至秋分昼夜停,停而冬至为期,昼四十刻。昼夜分刻,准前后进退,自南而北。”

同样的道理,如果先生认为前面《钟吕传道集》那一段话有问题,这里的原文同样也应该有问题。对于上面的文字,这里不再进行解释,如果大家懂得古代的计时并对传统的二十四山向图熟悉的话,也就容易理解上面的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