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低热不好治,这个方子往往能显奇效

 林中雨露 2019-12-20
发热,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用苦寒清热之药治之。但临床上有一种发热,患者体温不高,持续时间较长,缠绵难愈。这种发热常因内伤而起,清热之法多不对证,无法奏效。有一个方子可以对付此种发热,那就是出自《脾胃论》的升阳散火汤,该方有升有降,升的是脾阳,散的是郁热,脾升热散之后,困扰许多人的发热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方剂来源:《脾胃论》。

药物组成:生甘草6g,防风7.5g,炙甘草9g,升麻15g,葛根15g,独活15g,白芍15g,羌活15g,人参15g,柴胡24g。

功效主治:升阳散火解郁,益气和中祛风。主治脾胃虚弱,过食生冷,抑遏阳气,火郁脾土,而致发热倦怠,骨蒸劳热,扪之烙手,胁肋胀闷,脘腹疼痛,大便溏薄,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少气懒言,纳食减少,头痛恶寒,肢体酸重疼痛等。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功能性发热,风湿痹痛,神经官能性腹泻,肠源性慢性腹泻等病症。服用方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用方经验:该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火郁脾土,发热倦怠,腹痛泄泻及风湿郁阻等病症。火分多种,有的可苦寒直折,有的可滋阴而降,有的可导龙入海,而此方则因势利导,疏发升散。凡火为郁火,用升阳散火汤,最为允当。王老临床常用此方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此方有升有散,升的是脾阳,散的是郁热。因升阳散火汤中有人参、甘草、大枣,脾弱气虚,疲乏者用之;外感郁闭者用《兰室秘藏》方火郁汤(升麻、葛根、白芍、柴胡、防风、甘草)调和肝胆脾胃,升散郁结之热。此类低热患者,注意苦寒药不宜多用,不仅伤脾败胃,苦寒太过亦化燥伤阴。另外慢性病尤其重视脾胃为本,内伤低热,脾胃已弱,药量宜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否则欲速则不达,反伤中气。这是用药原则,必须重视。

验案

升阳散火汤治疗发热

李某,女,12岁,郑州人,2013年5月11日初诊。

主诉:双腿发热5年余。

病史:患者5年来常常自觉双腿发热,腿中热气上冲,久站后腰酸,屡测体温不高。伴两颧红赤,冬季不畏寒,夏季畏热,挑食,喜冷饮厚味,不吃青菜,精神可,不易感冒,二便正常。

症见:自觉双腿发热,腿中热气上冲,久站后腰酸,面色黄暗,两红赤,触之身热,额部发热。舌质淡红,苔白黄腻,脉细浮滑数,尺脉沉。

辨证:脾肾亏虚,阳郁于内。

治法:益气健脾,发散郁火。

方药:炙黄芪15g,党参10g,柴胡15g,羌活10g,玉竹10g,地骨皮10g,茯苓15g,防风10g,川黄连6g,山药20g,葛根10g,升麻10g,炙甘草6g,板蓝根10g,秦艽10g,生白芍10g,独活10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

2013年5月25日二诊:服药后症状好转,腿中热气上冲、腰酸、两颧红赤均减轻,触之皮温不热,面色黄暗,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细浮滑数,尺脉沉。守上方去玉竹、板蓝根、秦艽,继服5剂。药后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本患者以自觉发热为主诉,测体温不高,无畏寒症状,故其病为“内伤发热”。其尚年幼,时有腰酸,自觉双下肢发热,知其肾精不足;挑食,气血亏虚故面色黄暗。且饮食偏嗜寒凉厚味,胃寒中生,致胃阳郁于内,故两颧红赤,触之身热。舌质淡红,苔白黄腻为气血不足,寒湿中阻之象。脉细主血虚,浮滑数为阳气外越,尺脉沉,主肾气不足。正如《内外伤辨感论·升阳散火汤》中:“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病宜服之。”故用升阳散火汤加减,柴胡为君以发少阳之火,升麻、葛根以发阳明之火,羌活、防风以发太阳之火,独活以发少阴之火。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可散。稍佐玉竹、地骨皮、黄连、板蓝根、秦艽除胃中郁火;党参、黄芪、山药、茯苓益脾土而泄热;白芍泻脾火而敛阴,且酸敛甘缓,散中有收,不致有损阴气而佐使也。诸药相合,功效甚卓。二诊诸症已减,故去玉竹、板蓝根、秦艽等清热之品,药尽病愈,并嘱今后切忌饮食偏嗜及生冷味厚之品免伤脾胃。

孙某,男,14岁,郸城人,2014年10月22日初诊。

主诉:发热20余天。

病史:患者20余天前因饮食不洁出现腹泻,后出现发热,伴头痛,头晕,乏力,汗多,每日晨起8、9点钟发热,体温37.5℃左右,午后自行热退。于当地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9.78×10°L,中性粒细胞比率73.3%。曾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并口服头孢、阿莫西林胶囊、柴胡口服液、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症状无缓解。遂来寻求中医治疗。

症见:精神不振,乏力,头痛,纳差,眠一般,舌质淡红,苔略滑,脉弦滑。

辨证:火郁阳明。

治法:升阳散火。

方药:葛根12g,升麻5g,羌活6g,独活6g,党参12g,白芍12g,柴胡15g,生甘草6g,炙甘草9g,防风8g,蔓荆子12g,大枣4枚,生姜2片,桂枝8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

2014年10月26日二诊:服上药3剂后体温降至37.1℃,服5剂后体温已恢复正常,精神明显好转,乏力减轻,头痛、汗出均好转,纳眠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守上方去蔓荆子、桂枝,继服以资巩固。

按语:升阳散火汤作为治疗内伤发热名方,为李东垣深谙“火郁发之”之义(《医方论》)的杰作,是中医治法中“升阳散火”一法的代表方剂。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原文:“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之。”升阳散火汤所治之火是由于脾胃气虚,无力升浮,或者在此基础上过食冷物,进一步损伤和抑遏阳气,致阳气郁滞于脾胃所化之阴火。方中以柴胡散肝为君,羌活、防风以发太阳之火,升麻、葛根以发阳明之火,独活以发少阴之火。加党参、甘草者,补土以泻火;加白芍者,泻肝而益脾,但令散中有补,发中有收也。患者头痛加蔓荆子疏风止痛;汗多,加桂枝配白芍调和营卫。服后症状均明显减轻。

用好升阳散火汤,热除身康。

经方、时方、验方,80余个方子的方解、应用,提高你的临床用方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