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阳散火汤

 johnney908 2014-11-25

升阳散火汤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火郁则发之。

甘草(二钱) 防风(二钱五分) 炙甘草(三钱) 升麻 葛根 独活 白芍药 羌活 人参(以上各五钱) 柴胡(八钱)

上件 咀。每服秤半两,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忌寒凉之物。


1.《医方考》:少阳者,三焦与胆也。经曰:少火生气。丹溪曰:天非此火不能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是少火也,生物之本,扬之则光,遏之则灭,今为饮食填塞至阴,抑遏其上行之气,则生道几于息矣,故宜辛温之剂以举之。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干葛,皆辛温上行之物也,故用之以升少阳之气,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食物传化自无抑遏之患;芍药味酸,能泻土中之木;人参味甘,能补中州之气;生甘草能泻郁火于脾,从而炙之,则健脾胃而和中矣。
2.《医林纂要》:清阳之气,倡阴以行,本于肾命,行于肝胆,蒸于脾胃,达于膈上,布于膻中,而后畅于四表。阳气即火,而畅则无所谓火。阳气一有所遏抑,则愤逆而见为火焉(火郁在中、下二焦,此方所治是也。若酒食醲厚烧煿,则又助火,而火逼中、上焦,乃为凉膈散症矣)。火郁于下,真阴愈灼,苦以发之,拨自肾命之中(柴胡解骨髓中热),宣之脾胃之上(葛根、升麻散脾胃热),达之四表之末(羌活,独活祛四肢热),阳气可不郁矣。参、芍、草、姜、枣,以厚滋脾胃,而和其阴阳,所以固其气血之本也。胃伤冷食,何以不用消导而用和补?曰,此非伤食,乃伤于所食之冷而抑遏阳气耳。胃已虚矣,何可更消?人参、甘草、姜、枣以温之,则冷气消矣。热盛如此,何以不用寒凉?曰,阳气已为阴所抑遏矣,而更用寒凉,是重为抑遏之。凡火盛水亏,则滋其水,阳为阴揜,则畅其阳,火炎于上,可自下夺之,火郁在下,必升以散之。此与凉膈散之治,所以大不相似也。
3.《医方集解》:此手足少阳药也,柴胡以发少阳之火为君;升、葛以发阳明之火,羌、防以发太阳之火,独活以发少阴之火为臣;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人参、甘草益脾土而泻热,芍药泻脾火而敛阴,且酸敛甘缓,散中有收,不致有损阴气为佐使也。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http://www.med126.com/tcm/2010/20100128110610_186935.shtml

1.五心烦热:虞恒德治一妇人,年四十余,夜间发热,早晨退,五心烦热,无休止时。半年后,虞诊六脉皆数,伏而且牢,浮取全不应,与东垣升阳散火汤四服,热减大半,胸中觉清快胜前,再与二帖,热悉退。
2.流感:某机关干部,男性,46岁。感冒四天,经西医服药打针治疗无效。发热不退,身热如焚(腋温39.2℃),头痛如破,周身骨骼酸痛如折,咳嗽气喘,咳声粗洪,痰难咯出,小便淡黄,脉浮数带弦,舌红苔薄白滑。证属阳邪被遏,不得发越。给“升阳散火汤”去参加杏仁、桔梗二剂。服药一剂,汗出热退,痛苦解除大半。二剂后,除稍有咳嗽外,基本告愈。
3.慢性扁桃体炎:笔者运用升阳散火汤治疗慢性扁桃体炎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30例患者年龄大多在10岁以下,最小3岁,最大25岁。患病时间平均两年。临床见症为,继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之后,扁桃体肿大Ⅰ至Ⅲ度,微红,咽痛反复发作,阵发性刺激咳嗽,易感冒,纳呆,便溏,舌淡,脉弦细或细数。药物组成为生甘草6g,防风7.5g,炙甘草9g,升麻、葛根、独活、白芍、羌活、党参各15g,柴胡24g。治疗结果:治愈25例,显效4例,好转1例。
4.鼻渊:江应宿治王晓,鼻塞,气不通利,浊涕稠粘,屡药不效,已经三年。宿诊视,两寸浮数,曰,郁火病也。患者曰,昔医皆作脑寒主治,子何悬绝若是耶。经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河间云,肺热甚则出涕,故热结郁滞,壅塞而气不通也。投以升阳散火汤十数剂,病如失。

升阳散火汤治低热案
            
□ 鲍正飞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崔某,女,43岁,工人。
  2006年6月9日,天气较热,在外工作一天回家后,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化成水喝下,尔后又喝热开水,约2小时后即发高热(40℃),经用抗生素、抗病素口服液、三九感冒灵胶囊等治疗一周,高热渐退,但留有低热(37.2℃~37.5℃)迟迟不能退去,即赴江苏省某医院进一步检查:二便常规及血液分析、抗“o”、血沉均正常范围。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摄片报告两肺无明显异常发现。肝、肾及甲状腺功能测定均在正常范围。肺炎支原体抗体和结核菌抗体检查均为阴性。心电图亦无异常。B超检查提示:1.肝脏光点增粗,胆壁毛糙。2.子宫小肌瘤。似与本案低热无涉。对症治疗,先用小柴胡冲剂、藿香正气胶囊、银翘解毒片、抗生素静脉滴注等治疗月余,仍未奏效。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后,低热依然如故。经人介绍,延诊于我。

  2006年8月30日初诊:低热不退近3个月,发热每于每天下午2:00~4:00尤为明显。自觉肌热表热,四肢皮下灼热,如虫爬行。其热似从骨髓中出,热如火燎,扪之烙手。不恶寒,不出汗,无关节酸痛。头昏乏力,胃脘部隐隐疼痛,口苦,饮食呆滞,睡眠欠安,大便正常,小便微黄。舌苔薄腻微黄,脉细弱略数。辨证属中医火郁证。此乃脾胃虚弱,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所致。治宜升阳散火、益气和胃法,用李东垣升阳散火汤加减治之。处方:
  升麻6g,柴胡10g,荆芥、防风各10g,葛根10g,炒白芍10g,炙甘草6g,太子参10g,陈皮6g,法半夏10g,茯苓10g,白豆蔻3g(后下),焦神曲10g。5剂,水煎内服,每次约350ml左右,一日1剂,一天2次。

  2006年9月4日二诊:药后微微出汗,自感周身舒坦,肌表发热、四肢发热大减,虫蚁爬行感消失,扪之已不烫手。测体温:早晚均36.9℃,下午3:00为37.1℃~37.2℃。胃痛缓解,饮食增加,二便正常。睡眠仍不佳。舌苔渐化,脉趋平和。上方有效,勿用更张,原方加茯神10g,以增健脾安神之功。再5剂,煎服法同上。服毕,低热退清,遂告愈。

  按  本案为内伤火郁证,非外感也。缘由脾胃虚弱,又饮食不慎,过食冰冷之水,之后又饮热开水,冷热不均。以后又继用苦寒之剂治疗,更损脾胃,冰水和苦寒药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使阳气不能上行阳道,入心贯肺,充实皮毛,以致本为营卫卫外之处,变成郁火(阴火)充斥之地,郁火盛于肌表而不能发泄,故肌热表热,四肢皮下灼热,小便色黄。脾胃损伤,元气不足,则头昏乏力,胃中隐痛,饮食呆顿。郁火上扰心神,故睡眠欠安。舌苔微薄黄腻,脉细弱而数,皆为中虚郁火之病理反应。治宜遵《内经》:“火郁发之”之旨,用东垣升阳散火汤加减治之。方中柴胡以发少阳之火。升麻、葛根以发阳明之火。防风、荆芥以发太阳之火。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故能升举阳气,使脾土之郁遏得以发越,肌表之郁热亦可解除。太子参、炙甘草、白芍补脾益肺,寓补于散。与前药相合,则升阳药又能行甘温之味上行,使元气充实,皮毛阳气得卫外而为固,这样就成为标本同治之剂。诚如东垣所云:“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升,上出于阴分,未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火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这种用升阳祛风药治疗内伤火郁证的方法,是东垣的一大发明,有别于一般辛温解表药的运用。同时,太子参、炙甘草与白芍为伍,还可益气柔阴,缓急止痛。一方面防止升散太过,另一方面扶正补其虚。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与白豆蔻、神曲为伍,悦脾醒中,和胃消食。合而观之,该方具有升阳散火、补脾益气、和中醒胃之功,与病证颇相吻合,故获效较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