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室之争,殃及百姓,宁海有个地名强盗畈,背后的故事惨绝人寰

 颖之星语 2019-12-21

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清潭村,有个小地名叫强盗畈。

畈,字典释义为,大片田地。

那么,强盗跟这片田地有什么关系呢?

强盗来自何处?

强盗畈的来历,要从村中名人张岵说起。

清潭村人多姓张,明代时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名叫张岵。

张岵从小勤学善问,并且深受同为宁海人的明代大儒方孝孺的影响和教导,方孝孺到清潭村讲学时,张岵成为了方孝孺的得意门生,两人年龄相差不太大,由此成为了至交。

公元1382年,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方孝孺经人推荐,受到了朱元璋的接见,其博学才识,朱元璋大加赞赏,并当即推荐给了皇太子,并说,到老都可用其才,“此庄士,当老其才”。

三年后,即1385年,张岵中进士,在方孝孺的提携下,张岵历任河南道监御史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

张岵和方孝孺,既是同乡,又是师徒,且为至交,两人相互支持,似乎前程一片大好。

然而两人的命运却突然间急转直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公元1392年,朱元璋的长子即皇太子朱标因风寒病死,朱元璋因此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时年21岁,年轻气盛。

朱元璋的嫔妃众多,因此子女成群,有记载的子女多达42人,其中皇子共有26人,且大都封王,各据一方,各自为阵。

皇太孙即位称帝,那些封王的皇叔们,意见很大,并不把年轻的新皇帝放在眼里,割据势力,有令不止,致使政令极不畅通,引发了皇室的极度不安。

建文帝重用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文官,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史称“建文新政”。

然而新政每当触及到众多的皇叔们,则无法推行,因此,建文帝被迫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政策。

削藩,导致了皇帝与皇叔们的矛盾激烈化和公开化,其中以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并且蓄谋已久,扩大势力。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马皇后所生,驻守北京,在北方的势力根深蒂固,非常庞大,并且招降蒙古士兵,扩充了自己的部队。

1399年8月,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由,发动兵变,史称“靖难之变”。

建文帝派兵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笔下,然而终未能阻挡朱棣军队长驱南下。

建文四年,即公元1402年6月13日,朱棣攻下南京,即帝位,是为明成祖。

建文帝朱允炆,下落有多种说法。

当时的文武百官大多归顺朱棣,唯忠臣方孝孺,拒不降服。

朱棣佩服方孝孺的才能,拟召用方孝孺,并且请方孝孺拟写即位诏书,方孝孺拒不服从。

朱棣大怒:如不拟写,诛九族!

哪料方孝孺怒斥一句:诛我十族又何妨!

自古以来,只有诛九族,第十族从何而来?只好再加一族,同学和老师。

方孝孺被极刑凌迟处死,包括同学和老师在内的十族人员,有记载的遇害人数就有870多人,入狱和流放者,难以计数,这就是历史上罕见的株连十族惨案。

方孝孺的老家,在现在的宁海县大佳何镇溪下王村,一溪之隔,就是方孝孺的老家溪下方村。

溪下方村的方氏人家,没有来得及逃跑的人员,全被诛杀。

现在慈溪市龙山镇方家河头村,象山县溪里方村、方家岙村,方姓人氏就是从当时的宁海溪下方村及附近的方氏人家逃难而去。

溪下方村,全村被屠,一人不存。

一个盛极一时的方氏村落,由此消失。

当时在老家清潭村守孝的张岵,“闻建文帝蒙难,好友方孝孺遭磔”,悲愤交加,于家中九思堂留下绝命书,“亲逝子当存祭祀,君亡臣岂独留身”。

张岵携家小一起,弃衣冠,沉石自尽于村西的斗岩潭。

抓捕张岵的官兵来到清潭村,发现张岵及家人都已死,于是官兵将张家府宅点火焚烧。

规模庞大而气派的张家府宅,被焚之一炬,沦为废墟。

时人见官兵之恶行,谓之强盗来犯。

公元1425年,朱棣之孙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

宣宗皇帝为张岵平反,赐“忠节”。

人们感念张岵之气节,遂将张岵及家人自尽的斗岩潭改称为:“尽忠潭”。

并在潭边山坡上,造了一座亭,名“尽忠亭”,亭中立“尽忠碑”。

后来,人们把张家府第被焚烧后的废墟,改造成了粮田,因为曾经强盗来犯,纵火烧宅,称之为:强盗畈。

这就是强盗畈名称的来历,其背后是众多生命的逝去。

皇室之争,殃及宁海县内众多山村的无辜百姓,血雨腥风,惨绝人寰。

时光流水,世事轮转,尽忠潭已被历史的乱石淤积,已非当年深邃之模样,唯有溪石如磐,依稀越古今。

尽忠潭位于清潭村上游,与下横山村之间。

潭旁溪上的石拱桥,取名为尽忠潭桥,古朴沧桑,荒草萋萋,尽显落寞,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回望历史,残忍而无情。

六百多年风雨变迁,往事已如烟消散。

幸好我辈,生在盛世华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