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发散性思维,发展英语创造力

 GXF360 2019-12-21

所谓创造能力,即为当遇到一个问题时能够从多方面入手,多角度考虑,创造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对思维发散度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更应该寻找适合此阶段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本文给出了图画设计、故事改编、角色扮演、对比阅读四种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一、图画设计,语言描述

相比于大段的文字,图画带给人的视觉冲击感更为强烈,给人的带入感更强。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画设计的形式,让学生看着图画,进行思考,组织语言描述图画,使得其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on the farm”这一单元中,为了让学生学习这一单元中新的单词、新的句式,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示几幅真实的农场图,第一幅图可以为介绍农场的小动物们,画中可以画出几只小猪在吃食,奶牛在哞哞叫,一群小鸡和小鸭在草地上;在图画的旁边可以给出所要学习的新的生词,第一幅为“cow,pig,chicken,duck”。看到图画,学生自然地被图画的鲜艳色彩以及画中的事物所吸引,这时教师进行引导,鼓励他们看图对图中内容进行英文描述,学生进行思考,不同学生对于图画的理解不同,比如对待第一幅画,有的学生描述为:“The pigs are eating,the cow is singing,the chickens and ducks are walking on the farm。”而有的学生对于第一幅图可能有不同的描述:“On the farm,the number of the pigs are three,and the cow is one,the chicken are five.”由此得到不同的描述结果。

像上面那样,在进行新课教学时,通过合理设计图画,导入课程,鼓励学生对图画进行发散性想象,并且以英文语言进行图画的描述,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二、改编故事,凸显个性

对于非母语学科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学习的投入度往往需要一定的方式进行培养。小学之前的阶段,教师或家长都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一些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教学的形式比较容易能接受,英语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对故事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改编,可以使其思维更发散,凸显每个人的个性。

由于上述中长期电力电量平衡分析模型已构建为线性规划模型,因此在GAMS软件平台上调用线性规划算法予以求解。

例如在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译林版)“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一章中,讲述了一头狮子和一只小老鼠的故事,在授课时,教师为学生用英文讲授故事的开头并用中文进行翻译:在大森林中,有一只小老鼠和一只大狮子,一天狮子在树下睡午觉,小老鼠去找食物的时候恰好经过了狮子睡觉的树旁,不小心吵醒了狮子……给出故事的开头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故事情境进行发散性思考,为故事设计一个合理的结尾。经引导他们给出了自己设计的故事结尾,比如有的学生描述道:“The lion was so angry,and ate the little mouse.”这个结局相对来说比较悲伤;还有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结尾:“The lion was so angry and wanted to eat the mouse,but the mouse said if the ion can let he go,he can help him someday,so the lion let the mouse go.one day the lion was caught by people in a net,and the mouse bit the net, and they became good friends.”

像上面那样,在教学时,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导入,给出故事的开头,鼓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故事结尾的改编,他们在故事的导入下,比较有兴趣完成接下来的学习,由于故事结尾由自己决定,他们的主动性更强,在进行故事的创作中,他们的思维的发散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创作故事的不同也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三、角色扮演,学会表达

一些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分享他们学习英语的经验时,常常都提到多多与说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是说好英语的好方法。课堂教学中,想要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经常交流对话是不太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寻找其他的方法。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以英语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学会英文表达的同时也锻炼了发散性思维。

例如四年级上册小学英语(译林版)“How much?”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在市场卖杂物的场景,对学生进行分组(两人一组),每组中一个学生扮演卖家,另一个学生扮演买家,两个学生互相商量决定买卖物品的类型,并在课堂上展示实际买卖的过程。有一组学生决定买卖文具,他们的练习对话如下:买家:“Hi,the pencil looks very cute,how much is it?”卖家回答:“It’s only two yuan,do you want to buy one?”买家回答:“OK,give me one pencil,give you the money,thank you!”卖家回答:“OK,you are welcome.”这个场景中的对话相对比较简单,而有些场景可能涉及买卖中比较常见的讨价还价过程,比如有的学生将场景选择为市场中买卖水果的场景,涉及具体称量时可能遇到讨价还价现象,两个学生就需要思考如何组织语言进行合理描述而达到所想达到的效果。

878 Cataract recognition and grading based on deep learning

像上面那样,以生活情境中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新课的教授,在实际情境中,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将自己的意思用合适的语句表达出来;对待特别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方式,而且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中期制度改革建议:在已经实施的共有产权、租赁房、集体土地建租赁房等新住房政策基础上,笔者建议,优化新时代上海市住房金融结构及其相应制度,缩小按揭贷款占比,新增住房租赁贷款并且扩大占比,从住房金融结构优化和制度完善上有效降低新时代上海市住房金融杠杆率。

四、对比阅读,归纳异同

英语学习的一大目标是通过进行英语语言学习,了解到说英语国家的一些风土人情,了解其文化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英文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寻找并思考文中所描述的事物所反映的文化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及差异,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进行多维度思考、多总结的能力。

例如在译林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英语)第一单元“At charismas”中主要介绍了西方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教师让学生们阅读课本中关于圣诞节的描述并思考西方的圣诞节体现出来的文化特点与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共同点及差异。学生们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并结合自身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发现圣诞节的节日装扮与春节存在异同点,在圣诞节与春节,人们都会将自己的家里打扫干净,并用一定的装饰物进行装扮,不同的是中国的春节人们用红色的春联、福字进行家庭装扮,而在圣诞节,国外的人们往往会准备一棵christmas tree(圣诞树),并在圣诞树上挂上一些礼物(presents)及一些彩灯。而有的学生则从节日中的饮食文化入手,发现无论是春节还是圣诞节期间,人们都会准备丰盛的食物,不同的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必备食物是象征团圆的饺子,而西方圣诞节则离不开Turkey(火鸡)。有的学生从节日期间礼物的传递入手,春节及圣诞节期间人们都会为自己爱的人准备礼物,不同的是中国人常常通过包红包,当面赠送礼物,而西方人常常将礼物放在socks(袜子)里。还有的同学从节日的由来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总结。

像上面那样,在学生进行英文阅读时,鼓励他们在阅读中注意对比发现,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同点及差别,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在阅读发现的过程中,多多思考,这也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

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十分必要。通过图画设计的形式,让学生看图说话,可以锻炼其语言描述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故事进行改编,展示了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的形式,在真实状况下锻炼了表达能力;而在阅读时注重对比,可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点。这些方式均能加深学生多维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11][21] Ronnie Hjorth, “Baltic Sea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The Role of Epistemic Communities and the Politics of Regime Change,”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Vol. 29, No. 1 (March 1994), pp. 17-18, 19-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