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谒松赞林寺一一灵魂栖息之境(4)

 孬张 2019-12-21

平生从未涉藏,此趟中甸之行,便算是走进西藏了。没想到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归化寺,竟距迪庆州所在地甚近。

在我的印象里,中甸是个蛮荒之地。若干年前编金沙江水电开发勘探者写的稿子,知道那里山路遥远,贫穷落后。

光阴荏苒,昔日的中甸县名变成了香格里拉。过去少有外人进出的地方,今日成了旅游胜境。想起来还得感谢洋人作家,是那本“消失的地平线”让世界认识了中甸,使国人了解和感悟到异样的香格里拉。

随团乘车自迪庆出发,不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背倚群山,一座规模宏大建于峡谷缓坡之上,显得错落有致的寺庙建筑群映入眼帘。最高两座庙顶,鎏金铜瓦熠熠放光,诱人凝眸。

——这就是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于公元1679年兴建,五世达赖喇嘛亲赐名“噶丹松赞林”。传说该寺选址时,达赖曾占卜得到神示:“林木深幽现清泉,天降金鹜戏其间”。

按捺不住内心激动,与妻快步迈向寺门前,作一次虔诚的仰望。

寺庙最高点乃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主殿上层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兼具汉式寺庙建筑风格。

从大门入寺,要攀登数百级台阶,转过几处回廊,方能抵达主殿。本来是数着台阶级数的,一路上不断有藏胞稚童拦路唱歌讨钱与你照相,弄得没了心情。

登上主殿平台,俯视整个建筑,感觉以三年之期营造这皇皇巨殿,即使在当今也是难事。紧挨寺庙周边近千间房舍,没准其早先主人都是寺庙的建造者。

松赞林寺正前方,就是香格里拉城。湛蓝天,絮状云,它在高山环绕的平坝上,耸成奇异的风景。

从主殿平台仰望,顶部至少有七层楼房的高差,除了大门,只有少许几扇窗口。正惊奇大殿缘何如此密封,忽见一小喇嘛竟调皮地在窗前攀爬眺望,恰好被妻用相机收藏。向老喇嘛求教,方知这大殿左右墙壁为藏经“万卷橱”,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达赖铜像,其后排列着著名高僧的遗体灵塔。

见一大帮小喇嘛似在做“户外功课”,既站又坐,既唱又念,我便忍不住加入其中,来了个“入乡随俗”。好在喇嘛们并不干涉,任由我卖了一回傻。

最有趣的事,莫过于抢拍喇嘛打手机了。妻发现后就举相机,喇嘛发觉后就逃,这逃的过程都被她拍上了。

最感人的场面,是藏胞顶礼膜拜。

一老者引领全家十余口,在大殿前长匍于地,离去时仍一步三回首。

由此可见,民族宗教之根,看上去在寺庙,其实它早已植入民众心里了。

入大殿拜佛是妻的心愿。入得吉康殿,见供有宗喀巴、弥勒佛、七世达赖铜像,高三丈有余,直通上层,显得十分威严。是日恰逢殿内“点千灯”,护殿长者允许拜谒人免费点亮小油灯,妻便虔诚地躬身点燃了十余盏。

中层是诸神殿、护法殿,还设有静室、膳室。顶层正楼特设精舍佛堂,供奉五世达赖、七世达赖佛像,还有贝叶经卷、唐卡、传世法器。

做记者惯了,便好打听:寺中僧侣分为活佛和扎巴两类,除活佛外的僧侣按学历及资历分为格西、格弄、班卓等,按所承提职责分则有喀姆、老僧、香追、第巴、英则、格干等十数种。被我访问者言,他来寺里17年了,现在寺里算个“中层干部”,过两年就有资格去西藏朝拜了。

他说出一个数字令我很吃惊:目前松赞林寺,有僧侣700多人,活脱脱一个佛学小社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