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唯其疾之忧

 啊从个班就有人 2019-12-21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怎样做才是孝。孔子说:做父母的只为儿女的疾病担忧。---《论语·为政》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舍己的爱,面对困难时父母想要代子女承受,有了好的东西却是让孩子先享用,唯恐让孩子受到半点的委屈。孩子生了病,哪个父母不是心急如焚呢?半夜起来背着去医院,看到打吊瓶扎针不准,心疼的落泪,总想把病从孩子那里转到自己身上。

 

何谓孝?我们能否用一颗感恩的心,把父母对自己的情感反馈给他们呢?哪怕有一些也好,可以说若有三分之一就算得上是孝敬父母的了。

 

“父母唯其疾之忧”,作儿女的让父母安心生活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我们应当改变自己的生活方针,改良自己的道德生活,不要让父母为了我们肉体和灵魂上的疾病而担忧。

 

为了父母,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我们要检视进入我们身体和思想里的一切事物,亲近仁爱、喜乐、和平、良善,远离色情、暴力、赌博、毒品,从而趋利避害。让自己活出有意义的人生,让父母能够尽享天伦之乐。

父母唯其疾之忧 作者: 绿茶滋味 

中国有句俗语叫“百善孝为先”,足以可见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论语》中也多次谈到了孝。其中有一个句子是这样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

初看这句话,是说孝就是只让父母为子女的病担心。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很正常的,是自己无法把握的。所以人不免会生病,而父母总会为子女的病担心。仔细一想这句话还有更深的含义,那就是一个人在他的各个领域都做得很好,不用父母为他担心。这样一想这句话就真的深了去了。

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很清醒,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且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不大容易,尤其是未成年的时候。一个小孩在该读书的年龄只要按时吃饭,健康成长,努力读书,就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了吧。

关键是在他成年以后,比如读了大学,不好好求学却总出入网吧,不认真锻炼却总睡懒觉,或者作出更为严重的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做父母的能不跟着担心吗?他们倒是想省省心,可学校几天一个电话的打,做父母的还坐得住吗?

也有的没有考上大学,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本来大学里也容纳不了那么多的学生。何况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上不上大学世界都一样宽广,生活中不是有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没有上过大学吗?可见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可有的孩子没考上大学就自暴自弃,抑或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做父母的能不心急如焚吗?

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能健康快乐,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可作子女的并不理解,有的变着法子的不让父母省心,有的和父母对着干,有的走上不义之途,更不乏有人将凶器刺向父母,这些不光让父母伤心,也让天下的父母寒心。

孩子小的时候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父母需要抚养他教育他,自然得为他操心。等到孩子长大了,参加工作了,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父母还得为他操心。工作顺不顺心啊,谈恋爱顺不顺利啊,什么时候结婚哪,结了婚这心还得操,小日子过得怎么样啊,要不要孩子啊,等帮他们带大了孩子,父母的背也驼了,眼也花了,可只要有一口气,还要为子女担心。因为还有太多的状况会随时出现。

也许子女的单位效益不好,有一天下了岗;也许他们的婚姻有问题,有一天离了婚;也许……有太多太多的不顺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而这个时候父母总是会揪着心。也就是说父母从把你带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这个历程,一直到生命结束。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也许有人会说父母操的心也太大了,他们不能少操点心吗。你看人家外国的父母到子女十八岁的时候就让他自立了,就不再操她的心了。可咱中国有咱的国情,父母们就是这样累。一代一代的父母就是这样过来的。反过来说,中国的孩子有几个在十八岁的时候能自立,能离开父母。等到子女们成家立业了,父母还得帮他们带孩子,做家务。

回到现实,父母们就是这样累。能让父母省心的孩子就是孝,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自己该怎样做,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让父母不用跟着担心,这就是孝。生活中不要好高骛远,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渐夯实自己的基础。工作不在乎多显赫,平平凡凡就行,只要脚踏实地去做;生活不在乎多富裕,粗茶淡饭就行,只要和和美美。人际关系不要多复杂,简简单单就行,只要心情快乐。

不要埋怨父母操的心太多,只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得很好,自己是不是做到了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工作,感情,婚姻,孩子,人际交往……如果你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好,父母自然可以省下心来关心关心自己。

在生活中能把各个方面都处理好的人不多,我们还是会遇到各种各种的状况。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做的很好,但还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遭遇各种各样的磨难,当人生处在这样的低谷的时刻让我们挺起腰杆,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对父母说“我能行”,勇敢地走出阴影。这样的人也可以称之为孝。

相反,有的人很有钱,可以给父母买各种各样的东西,他们认为这就是孝,可是不断地出状况,总是让父母心力交瘁,纵使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回父母的命。更不要说有的人连孝的概念也没有。

想到这里再来看看这句话“父母唯其疾之忧”,真的是意味深长。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你很普通,没有惊人的业绩,但对你的父母来讲,你是他们的唯一。为了全身心地爱着我们的亲人,我们要努力做到“父母唯其疾之忧”。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你的人生就又提升了一个境界。

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你的生活很有规律,你积极锻炼,你的身体很健康,你就更有孝心了。

曾子在临终之前,请弟子们看看他的身体,有没有损伤,看到没有损伤,他很感叹地说,从今而后,吾知免夫。

曾子以孝闻名,为了不让父母担忧,很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身体,怕的是因为身体有痒让父母担心。

为人父母的都能体会,当孩子生病发烧时,一颗心真的是七上八下,巴不得替孩子来受这份罪,到了晚上,半夜都要起来几次,看看孩子睡得好不好,那份照顾与关心,真的是旁人无法真正体会的。孩子,恐怕也很难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照顾,无微不至,可以为孩子做出一切,于是可以看到,在危难时,多少的父母,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孩子的一丝生机,其中的感人的故事,真的是举之不尽,令人不免泪下。

为了不让父母对自己有担忧,于是,有孝心的人,会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不希望看到父母担心的样子,这是一颗善体亲人的心。

然,“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在身体上不让父母担心,那么,在德行修养上,一定是更加谨慎,所以,我们看到曾子的德行,一举手一投足都很谨慎,不让父母蒙羞,也因孝成就了他一生的德业。

为人子女,若能连身体都照顾好,不让父母因自己的身体而操心,那么,也一定会在学业、事业、德行上更加努力,希望父母不为自己担一点心,这颗孝养之心若能真正生起,那么,不论到天涯海角,他都是一个圣贤人,因为他时时不忘父母的恩德,不会让自己做出让父母有羞之事,时时检点自己,让父母脸上有光。

所以,夸一个孩子,有时就直接夸父母,有这样的好父母,才教育出这样的好孩子,可是,看到一个恶人,也会指责没有教养,这个批评,那真是给父母莫大的羞辱。所以,做孩子的怎么能不谨慎,好好照顾自己,不让父母蒙羞呢?

 

有孝心的人,真的事事都会尽量做好,所以,开启孝心,是人生的大事。孝也是为人的基础,有了孝道,才真正懂得尊师,懂得关爱他人,如果连恩德最重的父母,都没有办法生起敬爱回报之心,那更何论他人呢?故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孝要细说,还真是无穷无尽,我们作为子女,日常生活注意,饮食注意,早睡早起,也是为了不让父母为我们继续操心,特别在外的孩子,照顾自己真的很重要,别让远在家乡的父母,还要为我们而担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