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保渝秀易氏谱述评

 易歌图书馆 2019-12-21

湖北宜昌 易发德

2019年9月9日

本文所说的《湘保渝秀易氏谱》是指现居住在湖南湘西州保靖县清水坪镇和与之相邻的重庆市秀山县保安乡四川河地区(以下简称

1 湘西渝东地区易氏分布图

“保秀地区”,见图1)易氏家族的族谱(手抄本)。迄今为止,笔者搜集到两份谱的照片版:

版本1:是2015年5月5日走访秀山县城易秀军先生时,在他家见到的谱(毛笔手抄17页,并进行了拍摄)。估计是2003年后抄写的,抄写者定义该谱为“湘保重秀谱”(本文简称“保秀谱”,见图2);





版本2,是湘西永顺县易成先生于8月21日转发给我的一份谱照片(毛笔手抄21页,见图3),是由光文公于1957年以前抄写的。

2 保秀地区易氏谱 版本1     3 保秀地区易氏谱 版本2

笔者将这两份族谱进行了录入,并进行了仔细核对和整理,发现两份其实就是一部谱,版本1比较完整,基本涵盖了后者。版本2缺少部分文字(易成先生也讲未拍全)。因此本文主要以版本1为蓝本,来进行分析和考查。

仔细阅读此谱之后,发现它不是一本很系统的族谱,而是综合了几个易氏支系历史信息的备忘录式谱。本谱记录的易氏支系有:万三、继祖、赓公、仁魁、道远等几个个支系。在各支先祖世系的记载中,多只有人名,少有上下世系的传存连接信息。而且所罗列的先祖姓名,也未完全按照辈分排列。各支世系中,有的相互没有联系;有的有人名重复,有一定联系;有的相互记载不同,甚至相互矛盾。总之,显示有很多口传或记忆信息的特征,若要对各个支系的世系进行精准考证,难度很大。因此,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易氏宗亲,多年来只知道他们为皮氏婆婆之后;他们来自湖南桃源。尽管他们寻根问祖许多年,而且也多次参加了湘西石门、张家界地区易氏赓公支系的家族活动,但他们与桃源易氏家族的世系连接,始终没有结果而感到十分惘然。

自8月以来,笔者通过仔细阅读“保秀谱”以及常德、桃源、汉寿地区1937年《常桃汉易氏谱》(下简称《常桃汉谱》),后者是常桃汉易氏现存最老的谱,估计保靖、秀山地区易氏家族没能见到。笔者在这部谱里,发现了许多“保秀谱”记载的踪迹。通过对“保秀”、“常桃汉”两谱记载的对照分析,认为“保秀谱”所记的几支易氏家族,都是赓公—可宗公之后的两支人,即:

1. 可宗—斌—俨(斌公四子)—继祖支系;

2. 可宗—斌—信(斌公次子)—仁魁—道远公支系。

    限于篇幅,这两支家族与桃源易氏家族的世系连接等问题将另文叙述,详见《保靖秀山地区易氏继祖公支系源流考》及《保靖秀山地区易氏仁魁公支系源流考》。此外,“保秀谱”还记载了赓公支系在1759年三修谱出版以前的许多信息,这对赓公家族历史考证研究弥足珍贵。因此本文主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考证。

. 记录了湘西易氏赓公家族的一次家族聚会活动

1. 记录原文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澧州立碑、修宗祠、啟字辈公议。”

很显然,这是一则赓公家族在清代康熙年间举办的一次祭典活动的记录。然而在赓公支系历代族谱并没有这条记载。

2. 记录考证分析

根据这条信息可以知道:

1)于1702年,赓公家族举办了尚阳公逝世30周年祭典活动。

赓系族谱记载尚阳公“生明崇祯(应是万历)壬子年(1612年)四月十七日辰时,卒康熙壬子年(167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卯时”。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正是尚阳公逝世30周年纪念日。很显然,家族选择这一天举行聚会,正是祭奠这位为家族作出重大贡献的先祖。

2)祭典举办地点在澧州兰江驿澧阳总祠

查赓公支系族谱可知,赓公支系祠堂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澧州城蘭江驿正街首建,雍正二1724年,迁建城内万寿宫(江西人会馆)旁。因此这次祭典举办地址,应是首修于兰江驿的祠堂,是由尚阳公发起、尚升、国宝等公督修而成的。

3)1702年全族啟字辈公议,全族推行28字辈

赓公支系首定的28字辈,后称澧阳大宗派,是尚阳公于康熙十年(1671年)首修族谱时,拟订的。可是尚阳公第二年(1672年)就去世了,没能出谱,因此一直没有书面记载。后来这28字辈只在湖南澧县、安乡、湖北公安一带的长房中开始使用。直到1702年举办尚阳公逝世30周年祭典时,才经家族各地代表公议决定“啟字辈”,并刻碑于祠堂。笔者在松滋斯家场镇见到的1919年辈字碑,刻有这28字辈,注明取自于澧阳总祠。可见这28字辈两百多年以来,一直保存在澧阳总祠石碑之上。

此后到雍正八年(1730年),石门士才南书公续修(二修)族谱,也因历史原因,未能出谱。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澧阳运年公续修三修谱时,终于将这28字辈刊载于谱中。到赓公第17代“鸿”字辈,大宗派才在家族各房各支中普遍使用。大宗派辈字的使用,对于凝聚当今十万余众族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3. 对于这次家族祭典活动,族谱为何没有记载

赓公家族正式编辑出谱,始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澧阳运年公(字祚新,号龙潭,出生于1708年)续修的三修谱。但谱中没有记录这件事。笔者分析可能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古代每年家族都会在祠堂举办祭典活动,作为例行活动,修编族谱时,按古代族谱编修“谱例”大多没有设“家族大事记”之类的栏目。所以家族祭祖活动一般都没有记载。

其二,这件事发生在运年公出生(1708年)之前,在他1758年修谱时,已经过去五十多年,可能没能采记到。

. “保秀谱”关于江西祖居地的记载

1. 保秀谱关于江西祖居地及迁移情况的记载

  “祖居江西吉安府福县三十六都 安和里 杨园雍源 保山塘 下雍圣大王土地人士。”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拠(据)人李德秀为见言民事情。具奉旨湖广地面田土空闲数多,堪看拨民上柱来分种,我祖族多,太祖上位奉旨,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流派分房前来所居地,名大旺谷土地,住居安家,随始书云,分居盛世,泸水分派桃源二位:继旦(昌)居大里;继祖,居大旺谷。”

2. 为赓公家族江西祖居地的考证提供了新的线索

这条“祖籍江西吉安安福”的记载在赓公支系族谱里是没有的。赓系谱里,一般都记载为:赓公家族迁自豫章(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但同时在南一公名下有“离明公(南一公)任卢陵教,因家卢陵,复徙太和,今三县俱有祖茔。”的记录,从而将赓公家族在江西的祖籍地究竟在何处,变成了一个谜。为此赓公家族曾有多人次去江西丰城、南城、樟树等地考查,但在这些地方的易氏族谱里均未查到踪迹,致使这个谜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保秀谱”的这条记载则为祖籍吉安说提供了一条新的证据和研究线索,笔者将另有专文分析考证,这里不赘述。

3. 赓公家族在江西可能还留有家人

“保秀谱”所记明代迁移的社会环境及“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政策,是符合明初历史记录的,大量明朝史籍均有记载。由此政策,赓公家族迁入湖南时,在江西仍留有部分家人,贵州罗甸谱讲“南四留江西”是有道理的。下面将要讲到继祖公明代又从湖南返回吉安安福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论点。

. “保秀谱”所记江西祖居地考

1. 祖居地现在的地名及位置

“保秀谱”开头就记录祖居地为“安福三十六都安和里杨园雍源”,现在安福县何处呢,笔者通过网查《安福县志》(注意是吉安安福县,不是现在常德市旧称安福县的临澧县),以及湖南肖、唐氏家族迁移记载(他们有支系也迁自安福),终于查到此地就是现在的安福县洋门乡园溪村(见图4),园溪又名雍源,当地村民更习惯称此地为雍源。

这个村庄位于安福县最南端,与永新县的怀忠镇交界,是名符其实的“边境小村”。村庄不大,35户人家, 152人,这个小村庄现已经被建设成为一个美丽的现代化村,有着四大特色亮点让外人艳羡。

4 继祖公在江西的祖居地

2. 是哪位先祖的居地

(1)应当是继昌、继祖二公在江西的祖居地

上述地方究竟是哪位先祖的江西祖居地呢?按“保秀谱”记:

“我祖族多,太祖上位奉旨……流派分房前来所居地,名大旺谷土地……泸水分派桃源二位:继旦(昌)居大里;继祖,居大旺谷。”

明确记载继昌、继祖二公,是由泸水分派来到湖南桃源大里坪、大旺谷的,所以江西安福应是继昌、继祖二公在江西的居住地。

(2)如吉安安福确是继祖公在江西的祖居地,继祖公是赓公第七代孙,那么赓公家族在江西的居住地也是这里吗?如是,这与赓系族谱南一公名下所记的“祖籍吉安庐陵,三地有祖坟”的说法有相似之处。

(3)但是“保秀谱”谱里又记继祖公生于湖南醴陵金水里,葬于湖南桃源长堰。夫人刘氏,善名淑贞,系江西吉安府永新县第九都双溪人士,亡故于桃源大旺谷,葬于长堰。继祖公之子尚弘公出生于江西安福安和里。笔者通过仔细分析,发现这一则记载说明了继祖公生于湖南醴陵,成年前返回江西祖籍,在江西老家结婚成家生子尚弘(所以夫人及儿子为江西籍),后举家迁湖南桃源大旺谷(今桃源县三阳港镇大旺坪村),为桃源大旺始迁祖。

(4)由继祖等公为醴陵人,这在赓公支系族谱里没有记载过,那么这支人是何时迁入醴陵,现在醴陵还有没有赓公之后,是需要进一步考证的。

综上述,要得出结论,为时尚早。不过“保秀谱”提供的这一线索,是很值得重视的,为赓公家族的江西祖籍地和迁移史研究,从“南昌丰城”的谜境之中打开了新的视野。因此,赓公家族江西祖籍是否在吉安安福,成了家族今后考查的重要课题。

三峡集团教授级高工 赓公第23代孙 易发德

2019年9月9日 76周岁 定稿于宜昌西坝宅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