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克效应:越愚蠢的人,越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

 寥斋 2019-12-21

文/老K

不知道大家现实中有没有发现,很多明明素质低下,并且学识也不丰富的人好像总表现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姿态教导别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努力做出的成果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总是不屑的,他们承认自己不足永远那么难,擅自评价诋毁他人很轻易,这类人永远很难承认他人的优秀,因为在他们眼里好像什么都无所不能。

这的确让人很无语,因为听他们说话讲道理简直就像被侮辱一般令人难受。

随着不断地工作和学习,终于后知后觉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越愚蠢的人好像越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答案就在一个科学效应,它就是著名的达克效应。

什么是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越愚蠢的人,越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在某些领域能力欠缺的人既没有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又错误地低估了他人的能力,往往会产生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1999年康奈尔大学的Kruger和David Dunning想知道,那些缺失某方面技能的人是不是能认识到自己缺失此技能,于是进行了一项实验。

Kruger和Dunning让30个专业喜剧演员对30个笑话进行评级以作参考答案。

之后让65名本科生对笑话评级,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对这些笑话的感受。

研究员根据他们能力作出评级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多数人都对自己的判断评价过高。

  • 测试结果比平均水平略高的人,对自己的成绩的预测非常准确。

  • 测试中表现最优秀的人,却认为自己仅比平均水平高一点点。——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偏低。

  • 测试中最不能辨认什么是有趣的人,认为自己高出平均水平。——他们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的评价最不准确。

  • 达克效应:越愚蠢的人,越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

    Kruger和Dunning认为,这些人中能力强和能力差的人对评价的误差是有区别的,

    那些没有能力的人,是因为错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那些有能力的人,则是因为错误高估了其他人的能力

    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他们又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良,分别测试了人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法水平,这两方面都是有标准答案的,结果发现:

    那些表现最差的人,评价自己能力的准确性也最差。三个测验中,表现最差的1/4的人全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

    这种现象后来由两位研究者的名字命名,即我们开始提到的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这篇论文也获得了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颁给那些“乍一看很好笑,实际发人深省”的研究,由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颁奖)。

    达克效应的不利影响

    达克效应:越愚蠢的人,越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

    这幅图大概就能很好的揭示达克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达克效应,等同于“井底之蛙”,也许对别人有所成就时,心里还会有一点不屑,认为没什么了不起,自己也可以做到。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看到别人上台演讲侃侃而谈,你觉得这是小case,但真的轮到你上台时却异常紧张,演讲词忘得一干二净。

    如果这个现象放在日常生活中,那还好,最多就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自恋心态,不会造成更大影响,可是如果这个事情放在重要事情上,比如一个素质不高的医生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最终患者是受害者,再比如,一些素质低下的政治家如果不能认清自己,最后夸大自己的判断带来的可能是一个群体的灾难。

    还有达克效应还揭示了一个现象就是我们通常了解的五分之一效应五分之一效应就是:不管多么离谱的事情,这世界上总有五分之一的人相信。也就是你在这个社会上无论讲任何离谱的话,都有五分之一的人会相信。

    如何克服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越愚蠢的人,越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

    关于这件事,我国圣人孔子早就给我们讲过,只不过我们太自恋不愿意承认而已,对于客服达克效应最好的办法就是人格成长。

    罗素曾说,“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知识圆周说”告诉我们:知识就像是一个圆圈,圆圈之内,是你拥有的知识,而圆圈之外,就是未知的世界。你拥有的知识越多,你的圆圈就越大,接触到未知范围也越广。

    在我们认知比较低维时,总是忍不住渴望让他人觉得自己无所不知,这个冲动处在低维认知时很好理解,毕竟怕自恋受损,可是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保持觉知,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这样才不会导致自己因为达克效应搞出一些滑稽事情,甚至是灾难性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