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懂《易经》的男人更好命?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skysun000001 2019-12-21

01

古籍之中藏乾坤

怀
爷爷的老旧皮箱

他们一老一小的走出书房,来到院子里的台阶上,晨晨找到那个生锈的锁扣,打开了皮箱,一堆很旧的玩具映入眼帘,爷爷缓慢的用右手拿出来一个穿着红白条衣服的女娃娃,自言自语的说着小时候和这个不倒翁相关的故事。说着又拿出来一个缺了一条腿的木头小丑,头上有一根线提着,一拉,它的腿和脚都会上翘,配上他咧嘴笑着的小丑脸,有趣极了!翻着翻着,几本很旧且已经泛黄的书,吸引了晨晨的注意力,他拿起来,翻了翻。爷爷看他拿着的书,顿了顿,说道,这是你小时候上五年级的时候,暑假回来在书房里找到的古老智慧。当时的你太小,对这几本书确实极度的喜欢,当时你爸爸,正好来接你,不让你再深入研究,怕你年纪太小,也看不懂。而且会耽误你的学习。所以后来这些书,爷爷就帮你收起来了。想着等你长大了,懂事了,考上大学就可以给你了。这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以前是王公贵族才能学习的,虽然算不上禁书,但是普通百姓是看不到的,直到春秋孔子时代,开启了平民教育,才渐渐为普通百姓所学习。古往今来有很多的大人物,都对它爱不释手。

孔子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意思是孔子反复读《易》,翻坏了三本牛皮编的竹简书。

爷爷说,这本书里面的智慧,会对你以后人生有很大的帮助,无论结婚生子,还是创业,立业,还是教育子女都有一定的帮助,足够受用一生。现在你也上大学了,爷爷把他交给你来传承,这是你太爷爷留给爷爷的,爷爷希望你能真正的读懂它,对你今后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帮助!它可以成就你的非凡人生。

晨晨使劲的点点头,小心翼翼的翻开了第一页,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偷偷的拿着一本厚厚破破旧旧的书,坐在院子角落里一个小板凳上,津津有味的看着里面神奇却又不懂的文字,还有研究里面的图画,一边看,一边还用木棍在土地上比划的场景!想到这里不禁会心一笑,原来小时候的自己就这么有趣了!

晨晨心里很是喜悦,心想,以后的日子可算是有事情做了。在短暂的假期里,晨晨每天翻几页这本神奇的古书,打发时间。很快开学的时间到了。但是进度却远不如自己想象中理想。那些古老的文字,只知其意,而不知其所以然。

开学的时候,王晨把那本古书带去了学校,想着有空一定多研究研究,一定可以通过自学可以把它们都弄明白。可是随着课程越来越多,社团活动越来越多,生为骨干的他,还要肩负吉他音乐教学的重任,忙到无暇顾及其他!渐渐把那套看不懂的古书遗忘在了书柜的最顶层。

简单

古籍之中藏乾坤

02

进退无路,不如做岩中花树

很快,大四毕业季到来,本来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王晨,顶着毒太阳连跑2个月都没有到工作,他感到非常沮丧。

家境普通的他,面对这样的现实,真是哭都哭不出来

可想想路都走半截了,他也不想轻易放弃,那时也不知哪来的孤勇,干脆选择了继续求索他的哲学专业:

“局面越是这样,我越要继续深造,考到国外去,成为知名学者!”

没想到,国没出成,还耗光了家里的钱。

而那笔钱,可是父母辛苦多年攒下的买房钱啊,每每想到,我就觉得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也浪费了自的青春;

耗光了家里的钱

再接着,他经历了择业,创业,直到创业失败。痛苦万分,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父亲来看他,看到他萎靡不振的样子,很是痛心,却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也没说。

过了几天,父亲和母亲,一起来看他。做了很多他喜欢的菜。母亲一来就开始收拾屋子,父亲却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拿出来一个很大的牛皮纸袋,递到了他手上,他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父亲,不自觉的接了过来。打开一看,那些被他遗忘在书柜顶层的古书静静地躺在里头。“我觉得这个对现在的你会有帮助,或许有些事情你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他开始重新研究《易经》,每天很用心得去学习,看不懂的地方都上网查,但是,渐渐的他发现,网上的资料大多都是一知半解。没有完整的理论框架、没有清晰的结论、没有易学的方法,于是,他开始找寻各种相关的注解书籍,买回来的书堆成了小山堆,也学到一些知识,但却总是觉得,买回来的书本,都和自己的古书内容有偏差,以致于他在学习过程中又一次的进入了迷茫期。

进入自学迷茫期

偶然看见禾丰老师的公益课教学视频,抱着试试的态度打开,这一听就不得了,一口气听了三十多个,听到意犹未尽,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找的不就是这样一个系统化,又对古籍还原度高,还通俗易懂的课程吗?好多年的疑问终于得以解答,于是,他开始跟着禾丰老师系统化的学习。

绝望之时,是《易经》中明夷卦“岩中花树”给了他指引:

即使走到进退无路的境地,但人生也可能像岩石中的花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活法,柳暗花明。

他参照明夷卦的心法:给自己定个中层小目标,换个开心点的活法,也许能在逆境中走出来

他下定决心,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复习,考上了母校的中国哲学研究生。在课余时间他把太爷爷留下来的整套古书加以进一步的研究,而凭着《易经》中的智慧指引,他一次又一次做出了正确的人生选择,努力学习,发表论文,成为了优秀研究生,并打算继续读博深造。现在的他,已成为同学和朋友心中的“人生赢家”。

逆境中走出来

03

学易虽难,但有志者事竟成

自学古老智慧的周易课程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难度系数相当高。

每天非常勤奋的学习,在自学的过程当中直接自己就进行了自我放弃,因为真的学不会,看不懂,而且还无人指导,没有人教。

古今中外,《周易》研究者络绎不绝,而能明白其中真意者寥寥无几,是什么导致《周易》这么难懂。

第一周易产生于没有文字记载的伏羲时代。周易是一种哲学思想,在所有的学科中,哲学是最难传承的,因为他的精髓在于思维方法,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更何况《周易》产生的源头,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伏羲时代。

在那种背景下,周易想被完整的传承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的文字,有的很难看到它本来的意思,想理解周易越发困难了。

历代周易注本的“误导”之所以用“误导”这个词,并不是说他们注解的不正确,而是说他们对《周易》注解的不全面。

易经的注本多达上千种,是所有古籍中最多的,注者中更是不乏饱学大儒,比如孔子、朱熹、孔颖达、周敦颐等。他们的注解是正解吗?怎么说呢?当然是正确,但就像“管中窥豹”,虽然看到的是本体,但又岂是我们想要的本体?不说南辕北辙吧,也足有天差地别。

第三,学习方法的错误历代研究周易的先贤大哲,能明白其真意者虽然寥若晨星,但还是有的。可在紧要关头,他们总是三缄其口,出现“知者不尽言,学者惟茫然”的局面。

所以后世学周易者,能遇到真师实属幸运,学起来相对轻松还能得到真义,这算撑握学习方法了。

而大部分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要么是遇到假道学,把自己带偏。要么就是自学,自己把自己带偏,说到底这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