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我学舌诊24-气虚血虚阳虚

 松静空空 2019-12-21

上节课,我们已经讲完了舌诊课的2/3的内容。其中包括开始部分的概述:舌诊的原理与方法,舌面上不同区域的划分代表什么脏器,舌诊光线的运用,舌下脉络怎么看,以及望舌神、望舌质、望舌态的概念等等。第二部分介绍的舌诊的具体内容,这一部分分为两大块,一个是望舌质,另一个望舌苔。在望舌质里又包括望舌色和望舌形质;望舌色中,比如说有比较淡白的、比较红的、比较绛、比较紫的,以及有瘀斑瘀点的等等。望舌形质,包括看舌的嫩与老,胖与瘦,有无齿痕或芒刺、裂纹,舌上长疮等等。还包括一些小的内容,比如说看舌的状态,是否歪斜、颤动;以及看舌下脉络是不是粗长、怒张,来判断瘀血的情况。第二大块就是望舌苔,这里面也分两部分,看舌苔的形质和看舌苔的颜色。舌苔的形质,包括舌苔薄、厚、滑、腻、燥、剥苔、地图舌、镜面舌等等;望舌苔的颜色,比如白苔、白厚苔、燥苔、黄苔、黄燥苔、黄滑苔、黄腻苔、灰黑、焦黑苔等等。这是把我们前面所讲的课小结一遍,我们发现,讲到这里为止,所有的内容都是横向辐射的,所谓横向,就是全部是在讲舌像的种类,尤其是病态的舌的形态、颜色、样子有哪些种,从这个角度横向铺开。这样讲下去内容就有些多也枯燥,就像我们背英语单词一样,翻开字典来背诵,但往往是前几页的单词记得最清楚,到后面的就有点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从这节课开始,整个课程的第三大部分,我们换个角度,以纵向去串联,去讲舌诊的临床应用,也即,从什么样的病患体质,应该对应什么样的舌像,这样对应去讲。

首先,我们讲常见的症候的舌像。常见症候,比如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痰湿、血瘀等等。它们分别应该对应什么样的舌像,我们把这些情况纵向的去展开讲。讲完这部分以后,我们会根据书中所给的一些病案实例,来给大家进行理法方药的实战分析。好,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常见症候的舌像。

常见症候,通常也可以看作是体质的一部分,反过来讲,所谓体质,其实也是病的一部分,只是这些病没有到那么急和重的程度,而且是长期的,连绵的。我们这节课先讲气虚、血虚和阳虚,这三种。这里请大家注意的是,课讲到这里,“常见症候”的分析,就很贴近临床实战了,所以很多案例要综合的、四诊合参的来讲,可能比前面纯理论的东西要更重要,更复杂一些,更有用的东西也会多一些。我的课程特点就是这样,越讲到后面,干货、知识量也就越多,这也是对坚持收听的同学的一个褒奖。那么气虚、阳虚、血虚的人分别该有什么舌像呢?其实,这三种体质的舌像,临床上是很难区分开的,它们非常相似,这也是我们需要四诊合参,综合分析原因。

我们来看一下中医教科书上对三种舌像的描述。气虚:主要表现于舌色,轻度气虚没有太明显得异常,气虚比较重的人,舌像会淡白少华或淡白胖嫩;血虚:轻者舌象淡白无华,重者白多红少,血色几无。阳虚:舌色淡白而苔白。大家可以看到,气虚、阳虚和血虚在舌像上的描述,都是淡白,没有血色,很难区分,只是一个“少华”一个“无华”,感觉上血虚的淡白要更严重一点,血色更少一点。但如果一个人是血虚,又不严重,舌色就没有特别的淡白,这就很难与气虚、阳虚分辨开来。所以,气虚、血虚、阳虚三者的舌像都是舌质白,如果有舌苔也是白的,很难区分开。我们必须四诊合参,首先就是看症状。

气虚,顾名思义,就是气少,气不够用,就产生了少气懒言、咳喘无力、动则汗出、乏力的症状。所谓的文弱书生就是这种感觉了,懒着说话,说话也气短,音量小,连咳嗽都无力,每天疲乏,好静不好动。

我们再看血虚,更简单了,就是血少,西医叫贫血,在症状上有非常典型的特点,与气虚完全不同: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月经少而色淡甚至闭经,有些人会头晕眼花,这些都是最典型的;也可以去看患者嘴唇颜色和指甲颜色,都是淡白的,这是一般气虚之人不常见的。究其原因,血虚之人,血少,会影响心脏功能,使得心慌、心悸;其次,血少,造成阳不入阴,使得不易入眠;白天的时候,我们工作、活动,需要阳气、能量,而一旦夜晚来临,要睡觉了,阳气就要入阴,如果阴血虚少,就会阴不涵阳,阳气入阴分的过程就会不顺利,就会失眠。另外,血少不足以荣养四肢,尤其到了肢体的末端,手指头、脚趾头,就容易麻木不仁。妇女的月经就更直观了,月经就是血,经血少而色淡甚至闭经,是血虚的直接体现。

阳虚,一句话就说完了,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最根本的就是畏寒肢冷,阳虚即阳气少,阳气即能量,就像太阳光一样,令人温暖。阳气少的人肯定会怕冷,尤其反应在四肢更加明显,这是外在的阳虚表现;如果体现在里,主要就是二便,小便像清水一样且尿量多,大便稀溏,一拉就是一大滩,不成形。

所以,尽管从舌象上很难分辨,从症状上,这三种情况是各不相同,很好区分的。如果再多讲深一点,那就是气虚和阳虚的理论区别,很多朋友对这两个概念还是很模糊,分不清;而血虚虽然在舌像上与这两者很相似,但是从大家理解上并不会与气虚、阳虚相混淆。从阴阳角度看,血虚说的是物质层面的,属阴;而气虚与阳虚都在说能量层面的事,都属阳,到底怎么区分呢?

气虚与阳虚虽然都表明,人体脏腑组织机能的衰退,功能的减弱,但是气虚是单纯的机能减弱,而阳虚是在气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阳气的虚少。从广义上说,气虚实际上是涵盖在阳虚的范畴之内的,气虚往后发展就成了阳虚;或者说气虚是阳虚还不严重的一种体现。从外在症状上的主要区别是,气虚是气的虚,但没有寒象;阳虚则是虚而有寒象。举个方便理解的例子,到了冬天,我们会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暖炉;而气虚的人,别人感觉不到他的暖,但是他自己还是可以维持自己的温煦;阳虚不仅给别人提供不了能量,连温煦自己的能力都不足了。(文字版的特别补充:从脏腑上说,气虚主要用在肺和脾,我们说肺气虚和脾气虚,很少用在肝、肾、心的。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而脾土从五行上说又是肺金之母,所以气虚这个词主要应用点就在于脾肺虚弱造成的少气懒言等一系列气的症状上。而阳虚应用的脏腑是心、肾、脾比较多,肝阳虚也会有,但肺阳虚就基本没有这么说的了。我们说心火为君火,而肝胆、命门皆有相火,其中肝肾之火又称龙雷之火,所以可知阳虚这个词实际与人体真火息息相关,真火虚少,所以症状上的主要体现就是肢体畏冷了。)

刚才我们讲了,这三者从舌像上很难分辨,它们都是淡白的舌质,这个时候就需要问诊,可以问病人,是否有肢体畏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的情况;用这些典型症状来排除阳虚;另外,可以问病人,是否有月经色淡血少,甚至闭经的情况、肢体麻木、心悸失眠、头晕眼花的情况,用来排除血虚;最后,就是气虚了。气虚是三种病里面层次比较浅,症状比较轻的,有的时候患者并不会说有少气懒言、咳喘无力等情况,但是,如果问他是否感觉经常疲劳,容易乏力,一般都会有的。

除了问诊,四诊合参的另一种诊断方式,就是脉诊。血虚的脉,从原理上讲,脉管里流动的血液少了,脉管就会比较细;血液少而流动不畅,就会涩,所以脉细涩的人肯定就有血虚。阳虚与气虚从脉上讲,有个共同点,都是脉弱无力,但是阳虚之人很可能会有脉沉迟的现象,脉沉代表入里,脉迟多主阳虚的寒象。如果大家对脉学有兴趣,想具体了解,也欢迎大家收听我另外一个专辑“从零开始学脉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