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首例自体iPSC衍生细胞代替组织的临床试验正式开启!针对干性AMD相关的地理萎缩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12-21

2019年12月20日/医麦客 eMedClub/--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团队利用逆转录病毒将4个转录因子转入成体细胞,进而实现了“生命时钟”的逆转,将其转变为具有多能分化能力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s,iPSC)以来,一个庞大且蓬勃的研究市场开始了迅速发展。


▲ 图片来源:nei.nih

16日,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NEI)宣布,其正在开展一项临床试验,测试基于自体iPSC的一种新型疗法治疗地理萎缩(GA),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安全性。AMD是发达国家65岁以上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AMD的地理萎缩目前尚无治疗方法。干性AMD是全球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2020年全球将有1.96亿人患有这种疾病。



美国首例自体iPSC代替组织临床试验

资深研究员兼该研究的负责人Kapil Bharti博士说: “该疗法可防止动物模型失明,是美国首例使用患者来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替代组织的临床试验。”

该疗法则是通过利用iPSC衍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代替原本垂死的RPE细胞,来维持剩余的感光细胞健康。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丧失及其导致的功能障碍是AMD疾病进展的关键所在,RPE细胞通常在地理萎缩阶段死亡,导致光感受器退化,从而使患者丧失视力。
研究人员首先采集患者的血细胞,并在实验室中将其转化为iPSC。研究人员对这些iPSC进行编程,使其成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然后移植到人眼内。


▲ 细胞编程过程(图片来源:nih)

研究人员在移植之前,将iPSC衍生的RPE细胞堆叠成一个细胞厚的薄片,复制眼睛内的自然结构。iPSC衍生的RPE细胞在可生物降解的支架上生长,该支架旨在促进视网膜内细胞的整合。然后,外科医生使用专门手术工具将iPSC衍生的RPE细胞贴片放置在RPE和感光体之间。
根据公布的I/II a期临床试验方案,研究团队将对12位晚期GA患者的一只眼睛进行iPSC衍生的RPE细胞植入,并对其进行至少一年的密切监视以确认安全性。如果可以确认早期安全性,以后的研究阶段将包括更多的患者,以评估植入物预防GA患者失明并恢复视力的功效。
任何基于干细胞的疗法都需要关注的是干细胞存在的致癌潜力,在动物模型中,研究人员对iPSC衍生的RPE细胞进行了遗传分析,未发现与潜在肿瘤生长相关的突变。此外,预期使用个体的自体血细胞可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体排斥植入物的风险
FDA要求NEI进行临床试验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生产规范(GMP)协议,该协议旨在确保iPSC衍生的RPE是安全有效的临床级产品。GMP方案对于使治疗具有可重复性也至关重要,这是扩大生产规模和获得FDA批准的要求。

临床前研究

早在2019年1月16日,NEI已在《科学转化医学》(STM)上发表了该干细胞疗法,成功预防了GA动物模型失明,并为此次的人类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在实验中,研究团队从的3名AMD患者的血液中采集CD34+细胞,最终将其编程为RPE细胞,然后使用了专门的工具将制造好的RPE细胞细胞贴片插入到大鼠和猪模型中。

▲ 图片来源:stm.sciencemag

结果显示,在移植10周后的成像研究证实:实验室制造的细胞已正确整合到动物的视网膜中并充当正常的RPE细胞。并且免疫染色证实,iPSC衍生的RPE表达了RPE65基因,表明实验室制造的细胞已达到维持感光细胞健康所必需的成熟关键阶段。


此外,进一步的测试表明,移植的RPE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正在修剪感光细胞,这是另一种RPE功能,有助于保持感光细胞的健康。电生理记录显示移植细胞中的正常活性。在用空支架处理的对照组中,光感受器已经死亡。


热门的iPSC研究市场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团队利用逆转录病毒将4个转录因子转入成体细胞,进而实现了“生命时钟”的逆转,将其转变为具有多能分化能力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s,iPSC)以来,一个庞大且蓬勃的研究市场开始了迅速发展。

中国和日本正在进行其他更多基于iPSC的其他各种临床研究。作为该领域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日本将“iPS细胞技术产业化”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并且向全世界范围内扩张。除了上述的软骨损伤外,日本此前已利用iPS细胞实施过对黄斑变性、脊髓损伤、帕金森病、角膜疾病等适应症的临床治疗。



在2014年,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的高桥雅代(Masayo Takahashi)研究团队使用患者自体细胞衍生的iPSC成功治疗了一名AMD患者,并将试验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也是世界上第一例iPSCs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明了iPSCs在人体内使用是安全的。

该患者进行了双眼白内障手术,但病变没有得到好的控制,疾病持续发展。高桥雅代团队使用患者自己的皮肤细胞重编程得到了iPSCs,分化为RPE细胞,进而将该细胞制备成一个1.3mm×3.0mm的薄片。2014年9月,研究人员将细胞片移植给了患者右眼。术后3个月,研究人员在患者的右眼中发现了大量存在的功能性RPE细胞,成功阻止了疾病的进展。


中国关于iPSC的研究,例如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发起的一项针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研究(NCT03759405),该研究已入组3例CHF患者,并进行自体iPS分化型心肌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完成了人体安全性评价,并分别结合了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结构和功能指标用于评估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动物实验结果证实了静脉内心肌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阐明了其可能的机制。


除了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上的研发之外,iPSC还有其他研发方向,例如由iPSC诱导的NK细胞疗法和CAR-T疗法:2018年11月30日,Fate Therapeutics宣布,FDA已经批准其在研产品FT500的IND申请,FT500是一种由iPSC衍生的同种异体NK细胞治疗免疫疗法;2019年11月5日,Allogene宣布与Notch共同研究和开发针对3种血液癌症(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基于iPSC的AlloCAR疗法等。


结语

对于GA来说,目前暂时没有治疗手段。而NEI研究团队此前的研究数据令人十分惊喜,美国正式进行基于自体iPSC的新型疗法临床试验,或许我们可以期待这款疗法的临床数据!

参考出处:
1.https://www./news-events/news-releases/nih-launches-first-us-clinical-trial-patient-derived-stem-cell-therapy-replace-dying-cells-retina
2.https://www./news-events/news-releases/nih-launches-first-us-clinical-trial-patient-derived-stem-cell-therapy-replace-dying-cells-retina
3.https://stm./content/11/475/eaat558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