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间的纷争,本不应该牵涉到对方的妻儿和朋友,但偏有人不按套路出牌,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位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起来朱熹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精通文理、哲学,其理学思想对元、明、清都有深远的影响,就连辛弃疾都称其:“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可就是这样一个牛人,却做过一件不太上得了台面的事。当时朱熹在朝堂上有位死对头,名叫唐仲友,朱熹连续上了六次奏疏弹劾他,并罗列了对方很多罪行。其中最引人注明的是一条“有伤风化”罪,指的是唐仲友与才女严蕊来往密切。当时南宋朝廷是不允许这类事情的 ,于是便将严蕊关进了大牢。 被诬陷与男人有染,这对一个女人来说肯定不是小事,在牢房内严蕊受尽酷刑,被打得半死却坚决不肯承认。后来此事惊动了皇帝,亲自下旨让岳飞的儿子岳霖来审此案,没几天案情大白,严蕊被放了出来。经过了这样一番苦楚,一直不肯开口的才女终于忍无可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惊艳了千年文坛。让我们来品一品: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南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词写得很简单,但却句句泣血,令人动容。可怜她一个与世无争的才女,却莫名其妙地被卷入朝堂纷争,下了大狱她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能顺利地走出来,靠的就是自己内心的坚定和倔强。 词的上片写的是自己多年漂泊的无可奈何。严蕊一身才情,却不幸沦为风尘,一句“被前缘误”道出了自己的身不由己。第二句他以花自比,花开花落,一如自己的命运,都是由司春的东君来掌管的,自己又能如何呢?初读这两句,词人似乎有些消极,其实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词的下片写出了自己的平生之志。从大牢出来,接下来如何生活是她要考虑的事情,两个“去”字和两个“住”字道出了她此时的艰难。遇到这样的事,原来安身之处想必也是不会再留自己了,但自己一个弱女子举目无亲又能去哪里呢?最后的落笔,才女并没有消沉,她有自己的理想。她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过上山花插满枝头的生活,这才是她要的归宿。 纵观这首词,不但语言犀利,而且抒情和叙事都恰到好处,感情层层深入,是难得的佳作。古代的才子们乐山乐水,严蕊作为一位女子也能有如此志向,自然是得到了当时不少人的赞赏,其中就包括了一位皇室宗亲。那位宗室才子读完此词,对严蕊十分仰慕,没多久便将她娶回了家,所以因为短短几句词严蕊便麻雀变凤凰了,这在当时也成为了一段佳话。这首词大家觉得如何?欢迎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