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误诊误治(74)喘证误用温化痰饮案

 中医药方便 2019-12-21

喘证误用温化痰饮案

XX,女,25岁。偏关县老营镇下土寨村人。1985420日就诊。患者3岁时患“气喘症”,12岁后逐渐好转,3年来气喘又作。每日依赖服用安茶碱控制症状。患者面色苍白,喘息抬肩,稍活动则气喘吁吁,气不得续。背部有掌大一片发冷。气喘冬夏皆发。不咳嗽、不吐痰。经本县医院胸透,判定其为肺气肿。舌胖苔白滑,脉细弱。《金匮· 痰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篇曰,“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证属饮留心下无疑。予苓桂术甘汤,茯苓 12克,桂枝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8克。
425日二诊。服上药3剂,背冷消除,气喘依然。细思此证,病始幼年,抬肩息短,不惟饮留心下。其肾气亦虚不能纳。苓桂术甘汤虽可温阳化痰,却不能补肾纳气。服之, 阳气暂振,饮未全蠲,肾气来纳,所以气喘如故。况患者气喘多年,肺气上逆,诸多痰水必随逆气上行,胸肺空旷之区, 定为痰饮留聚之处。因其留饮深匿,咳吐难出,故唯喘而已。
欲治此症,笔者认为必具其三,一当纳肾气以镇咔府, 二应振阳气以消痰饮;三必剔陈垢以清空旷。此三者舍一则病必不除。而一方有此三用者,阳和汤也。熟地24克  白芥1。克,鹿角胶1。克,干姜8克,肉桂3克,麻黄&克,甘 草2克。
429日三诊。患诉,服药1剂气喘大减,3剂尽,病若关。异日上街往返行走恥余里,不觉气喘。纳食亦较前增加, 唯头昏汗出。上方去麻黄,入五味子1。克.嘱其服M剂以除病根。近日追访,参加劳动如常人。
<郭腾医聚)
案析,气喘之证,古有明训: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切诊时,宗仲景法,不谓不善,然同效者,未顾及肾也。二诊时,明察秋毫,旋即改弦易微,大胆将治阴证之名方移治此病,非得谙医理、经验丰富者莫属。此案足资临床借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