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覆灭法国之后,纳粹德国为何不停下战争的脚步,整合占领区?

 鸢飞九天2018 2022-04-20

从1939年9月德国百万大军突然闪击波兰,并迅速将其灭亡,第2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此后,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大军的兵锋震惊了全世界。

波兰灭亡之后,德国先是闪击北欧,接连占领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小国,随后,又故伎重施,纳粹德国军队绕过马奇诺防线,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迅速覆灭了老牌儿列强——法国。

二战欧洲战场

在将法国这个第1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大的对手迅速覆灭之后,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达到了巅峰。此时的欧洲大陆,几乎全部处于纳粹德国的统治之中:

东欧诸多小国直接处于纳粹德国的威胁之下,早已成为纳粹德国的嘴边肉;整个中欧直接处于德国的直接统治之下;南边的意大利是德国的忠实盟友;西边伊利比亚半岛上的西班牙,虽然名义上号称中立,但实际上依然倾向于德国。除了位于东欧的苏联,整个欧洲大陆几乎都处于纳粹德国的控制之下。

众所周知,自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一直是工业的中心和世界的中心,几乎将大半个欧洲大陆纳入统治范围的纳粹德国,因此获得了极为雄厚的根基。即便是整合已经占领的地区,如果此时的希特勒能够停止侵略的步伐,也势必将超越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二战爆发前的德国地图

那么,如果希特勒真的这么做,在灭亡法国之后停止战争的脚步,纳粹德国能够保住已经占领的地盘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此时的德国虽然几乎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大陆,但是,纳粹德国并非毫无对手。此时此刻,即使希特勒想停下战争的脚步,英国、苏联和美国也绝不可能认可。

首先说已经占据了世界第一强国数百年之久的老牌殖民主义强国——英国。虽然在纳粹德国崛起之初,英国实行了一系列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但是,随着希特勒胃口的逐步膨胀,尤其是丘吉尔上台成为英国首相之后,英国已经迅速转变对德政策,由绥靖政策而变为坚决反对。

英国首相丘吉尔

原因也很简单,除了丘吉尔强硬的鹰派作风之外,英国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转变,对于德国反对如此坚定,就是因为愈发膨胀的德国,已经直接威胁到了英国的根本利益。

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间,英国之所以能够保持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除了英国军队、尤其是海军本身强大的战斗力之外,还得益于英国行之有效的对欧洲策略,也就是著名的大陆均衡政策。

虽然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海岛国家优势,英国没有了陆上的威胁,但与此同时,岛国的先天限制也决定了英国的国力上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海峡之隔、无论是疆域还是国土面积都远超英国的欧洲大陆,其发展潜力自然远远超过了英伦三岛。

一旦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强人统一了欧洲大陆,面对压倒性优势,英国势必失去世界第1强国的地位,在这种局面之下,甚至英伦三岛是否依然能保持独立,都未为可知。

英国

也因此,自崛起以来,英国一直坚定地实行着大陆均衡政策,它扶持欧洲大陆上的几大强国保持均衡态势,绝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统一态势。一旦有一方冒起,英国在竭力打压的同时,也必将扶持它的对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拿破仑时期,英国就是反对拿破仑最积极的一个。

一战胜利后,基于同样的理由,英国也是最反对德国被过分削弱的国家。希特勒上台之后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英国可以接受一定程度膨胀,乃至于强大的德国,却完全无法容忍占领整个欧洲大陆,尤其是灭亡法国之后的德国。

因此,在德国灭亡法国之后,英德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为了抵抗德国,丘吉尔这个过去最坚定的反对共产主义分子,甚至不惜与苏联结盟。希特勒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发动了海狮计划,试图用空中优势占领英国。

希特勒

然而,作为拥有3000多万平方公里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其战争潜力和国力绝不是希特勒所能轻易击败的。退一万步讲,即便是海狮计划取得胜利,英伦三岛被德国占据,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英国依然可以退居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等地继续坚持抵抗。海军的短板也决定了,德国军队根本不具备彻底灭亡英国的可能。

其次,就是苏联的反对。虽然苏德双方秘密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甚至还在灭亡波兰之中配合默契。但是,苏联和德国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且不说希特勒极端反对共产主义的政治倾向,即便是争夺欧洲第一宝座的野心,斯大林和希特勒也绝不可能保持和平。

继承了沙俄全部疆域的苏联,其实也继承了沙俄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骨子里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从未放弃过对外扩张。

苏联

而一旦纳粹德国占领苏联以西的整个欧洲大陆,不但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也直接破灭了苏联在欧洲方向扩张的可能。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这个“酣睡的”还是一只能吃人的老虎。

最后,说道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美国。远在北美洲的美国,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似乎最有资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而,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工业实力早已跃居世界第一的美国是不甘寂寞的。它早已想获得可以与其工业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老大。

这从美国对二战各国的态度也可以看得出来,在希特勒上台之初,两边下注,战争财发得飞起的美国赚得盆满钵圆。然而,随着德国覆灭法国,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美国不但停止了对德国的贸易往来,也开始对英国进行大力援助。美国在事实上开始站在了英国的一方。

美国总统罗斯福

美国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是因为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许多美国人是英国人后裔,两国感情更为深厚吗?当然不是,美国依然是基于本国利益的考量。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的经济实力也因此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美国的世界第一针对的是四分五裂的欧洲,一旦欧洲大陆被一个强国整合在一起,拥有雄厚底蕴的欧洲大陆,势必将超越美国成为新的世界第一,这自然将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地位。精明无比的罗斯福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虽然德国无法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但是,美国依然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英国的一边。

对外强敌环伺,内部,纳粹德国也绝非高枕无忧。退一万步讲,即使没有英国、美国和苏联的反对,占领法国后决定停下侵略脚步的纳粹德国,开始消化整合法国、北欧等地盘,也绝非轻而易举。

希特勒

无论是老牌强国法国,还是小强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国,早已独立数百年的时间,无论是民族意识还是国家意识都已十分完备,再加上这些国家祖上也曾阔过,民族意识强烈的各国国民,不可能轻易的接受德国的统治。

更何况,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理论,势必将这些被征服地区的民族置于德国人地位之下。但凡有可能,相信任何一个民族也不想甘愿成为二等民族,此起彼伏的反抗,也是必将成为德国整合欧洲大陆的最大内部障碍。

更何况,希特勒从起家的一刻起,无论是经济奇迹还是无往不利的闪击战,其本质都是外向侵略型的军国主义。一旦纳粹德国停止侵略的脚步,其庞大的军备和军工生产都将无处安放,国内的经济奇迹也将因此破灭。

顶峰时期德国占领区

因此,即使希特勒想,他也根本无法停止对外侵略的脚步,否则他的不败神话和统治根基就将因此破灭。因此,无论是德国本身的原因,还是被征服民族的反抗,亦或是外部强大的英国、美国和苏联的坚决反对,在覆灭法国之后,纳粹德国根本不可能停下战争的脚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