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寻梅 | 白石梅花词(下)

 对岸合欢树 2019-12-22

今日冬至,一阳来复,其实也算新年,是个大节日。(醉怯醇醪酒|戊戌冬至)古人在冬至日有时会去寻梅,比如明代的陈镒(yì),冬至与朋友寻梅,写下一首小诗《冬至日同友人寻梅翌日过溪南有作》:

芒鞋藜杖踏山云,客里寻梅讵( jù 怎)厌频。

行到溪南才见树,看来枝北未多春。

水清沙白香微动,雪虐霜欺色愈真。

喜得阳和消息早,好分生意与诗人。

冬至日,陈镒穿着芒鞋、拄着藜杖,一身古代标准登山装备,与朋友不厌其烦地在山间寻访梅花。第二天,直到南溪才见到梅树,但是大约是山北面的梅树,缺乏阳光,所以没怎么开放。虽然梅树未曾盛开,但梅花的香气还是隐约飘散。红梅的颜色则在霜雪衬托下更鲜明。冬至阳气开始上升,梅花的开放便体现了这样的生机,诗人赏梅,好似获得了天地的这新发的生机。

冬至寻梅 | 白石梅花词(下)

明 萧从云 雪夜寻梅图

昨日老汪借冬至将近,与琴友小聚,弹琴品茗,不会作诗,但读古人咏梅名作,附庸风雅,开篇便读陈镒此诗,虽不能到大自然里寻梅,也有寻梅的意趣。有琴友分享咏雪咏梅的经典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或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赏梅要下酒。

既是琴会,当然要听曲,老汪分享了姜夔的《暗香》《疏影》,有酒有梅。上篇听了姜夔的《疏影》(化作此花幽独 | 白石梅花词(上)),本篇听听他的《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南朝梁的何逊有《咏早梅》《咏春风》诗,作者自比为何逊。瑶席,宴席。翠尊,绿酒杯。西湖孤山有梅树林。


南宋张炎在他的《词源》里总结姜夔词作的风格,是:“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所谓“骚雅”,就是如《离骚》《大雅》所代表的《楚辞》《诗经》那样,具有古典诗歌“高洁、雅正”的审美。

“词”这种文学体裁,在它发展的早期,有着浓厚的“俗”文学的特色,宋代的文人一步步削弱这种俗,提升词的格调,到姜夔这里,完全剥离了这种俗,变得如《楚辞》《诗经》一般“雅”了。显然,《暗香》《疏影》的词句是雅致的。

姜夔词的另一大特点“清空”,张炎更详细的形容是“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读之使人神观飞越”。不仅是云,还是一片野云,其踪迹更加飘渺难寻,这是姜夔词读来有难以捉摸的感觉,把读者的神思带到了未知的远方。

这样的特点,就给姜夔词的主旨引来了争论,不少学者认为他的词格调很高,但就像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感觉到朦胧美,却难以言说诗作讲了什么。

冬至寻梅 | 白石梅花词(下)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篇说到,姜夔给梅花发烧友范成大作梅花主题的歌,是很自然的事。从词作字面上看,《暗香》写赏梅经历,《疏影》写古代女性的典故,并不难以理解。但两首词更深层的主旨是什么?

有些学者认为这两首词是感叹北宋末的靖康之乱,被俘虏到北方的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或者认为这是暗喻南宋与金国的求和。或者认为是劝阻范成大归隐。或者是写给姜夔合肥的恋人。(野云孤飞行无迹 | 白石道人歌(一))或是写给范成大赠送给他的音乐知音、歌女小红。或者是对比今昔,抒写自己漂泊的人生感慨。

众说纷纭,各有理据,但我们都不是姜夔,无法探知他的心意。于是只有简单粗暴,从字面欣赏这去留无迹的梅花词,听白石自作的南宋曲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