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药勿贪杯,药物与酒会打架

 yygltj 2019-12-22


    年底聚会增多,亲友相聚难免推杯碰盏,不过正在服药的人,端杯之前需慎之又慎,酒、药混用,一来会降低药效,二来会加大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致命的毒性反应,比如双硫仑样反应。

    五类药最怕酒精

    很多药物与酒同服都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开车不喝酒”是常识,“服药不喝酒”也应该成为一种常识。

    抗生素 

    如头孢、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甲硝唑等,与酒精均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闷、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心力衰竭等。

    解热镇痛类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会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喝酒,酒精会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严重者出现胃溃疡、胃出血等不良反应。另外,阿司匹林与酒同服也有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

    抗过敏药 

    如扑尔敏、苯海拉明、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对中枢神经有一定抑制作用,会出现头晕、嗜睡等症状。服用此类药物前后喝酒会加剧其抑制作用,严重者会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

    降压药 

    包括利血平、硝苯地平等。低血压是降压药常见不良反应,一过性血压降低如诊治不及时会很危险。酒精会扩张血管,血压降低更明显。服降压药后喝酒血压骤降风险更高,甚至会休克。

    镇静催眠类药物 

    临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是苯二氮卓类药,其大部分药物的药名以“安定”“西泮”或“唑仑”结尾。酒精和镇静催眠药合用会增加对呼吸及心跳的抑制作用,使人反应迟钝,甚至昏迷不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石浩强)

    警惕自带酒精药物

    乙醇,俗称酒精,作为药物制剂工艺中常用的辅料或溶剂,在许多药物中就含有乙醇,患者在选购时要多注意,应避免与前文所述的五类药混用。

    中成药口服剂 

    藿香正气水(含乙醇40%-50%)、十滴水(含乙醇60%-70%)、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含甘草流浸膏和复方樟酊,二者含一定剂量酒精)、感冒止咳糖浆(含甘草流浸膏和橙皮酊)。

    西药口服剂 

    环孢素口服溶液、左卡尼汀口服溶液(含少量乙醇)、地高辛口服溶液(含乙醇9%-11%)、麦角隐亭咖啡因口服液(含5.8%的乙醇)。

    搽剂 

    姜黄消痤搽剂(乙醇量35%-60%)、骨友灵搽剂(乙醇量20%-25%)、麝香舒活搽剂(乙醇量50%-58%)、麝香祛痛搽剂(乙醇量47%-57%)、癣宁搽剂(乙醇量不低于60%)、酮洛芬搽剂(乙醇量65%-75%)。

    注射液 

    很多注射液中都含有乙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心血管系统用药(硝酸甘油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神经系统用药(地西泮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盐酸吡硫醇注射液)等。

    其他药物

    正骨水(乙醇量56%-66%)、甘油醇溶液(含2%乙醇)、疏痛安涂膜剂(乙醇量42%-52%)、浙贝流浸膏(乙醇量50%-70%)、消肿止痛酊(乙醇量47%-57%)、麝香祛痛气雾剂(乙醇量47%-7%)。(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务科主任  张慧芝)

    发生双硫仑反应要及时处理

    轻者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应及时就医,给患者吸氧、应用抗组胺药物,肌肉注射异丙嗪25-50mg,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6,进行保肝及促进酒精代谢治疗。严重休克者需立即采取心电监护、吸氧等措施,并对患者给予升压药及补充晶体液治疗,意识障碍者采取纳洛酮解毒治疗。(北医三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朱锦萍)

    服药后饮酒得看药物半衰期

    用头孢类抗菌药患者如在用药前7天有饮酒史,应禁用该类药;该类患者停药后禁酒时间不能少于7天。

    其他药物服药多久后能饮酒,得看药物半衰期。药品说明书上一般会写明“半衰期”,而药物在体内完全清除一般需要5-6个半衰期的时间,大家可自行计算。

    饮酒后服药也应注意,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后,90%在肝脏进行分解,先被转化为乙醛,然后再被转化为乙酸,最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肾脏排出体外。一般来说,这个过程需要2-4小时。因此,在饮酒后4小时内,不要吃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主任药师 廖日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