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中规模浩大的莫斯科围城之战,进攻中德军的惨痛代价

 湖北十堰重庆李 2019-12-22

在二战期间的欧洲战场,苏德战争无疑是最为惨痛的,很多世界史上最大型的战争都出于这里。在1941年6月至1942年1月间,莫斯科的围城之战就是高潮之一。当时世界上最训练有素的德军想要打垮苏军,却以德军的惨败而告终。德国不但没能利用闪击战占领苏联,反而是遭到灾难性的失败,这也标志着德国走向衰落的开始。

德国在经济和工业生产方面,虽然德国的经济有所好转,但其军事工业的生产能力并没有达到质的突破,按照“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将军的要求,以德国在未来时间所要达到的进攻目标,德国的军工厂需要将坦克产量提高到每个月八百辆到一千辆,然而现实情况德国每个月只能生产两百三十辆,而苏联仅一个坦克工厂在一天内就能生产二十二辆坦克,这种工业效率与能力是德国实现不了的。而在燃料供给方面,德国已无法通过贸易获得大量的石油,最近的也是最容易的方案就是先对巴尔干和南欧的控制,德国需要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石油来维持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运行。

其实德国的失败是在于战略目标的模糊。在1941年德军就有取胜的机会,问题是希特勒和军队对战略目标的选择不同。希特勒作为领袖深知战略资源对国家和军队的重要性,因此并不主张把兵力集中在中央集团军方向,而是集中在南线攻占苏联的产粮区、煤炭产区和工业基地,进而兵进高加索攻占油田。而军队更注重莫斯科的战略地位,德军希望与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决战,攻占莫斯科的荣誉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

在1942年,德军依然有取胜的机会,德军的实力虽然有所削弱,但意见是统一的,就是在南线用兵。德军最先粉碎了苏军在哈尔科夫的攻势,然后四个集团军发动了进攻。意图是占领苏联的产油区。这实际上也是两个战略目标,既控制伏尔加河这条重要水道又控制了苏联的石油命脉。其实实现两个中的任何一个,苏联都可能因此而一蹶不振。

德军在莫斯科的围城之战中想要迅速将苏军击垮,可没想到受到了苏军还有苏联人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在战线上一直停滞不前。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既没有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没有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

在苏联莫斯科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虽然道路能够使用,但德军的冬季装备不足,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使得很多德军在这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而苏军习惯严冬的气候了,对苏军并没有什么影响。

在1941年11月29日,朱可夫致电斯大林下达反击命令,当晚斯大林便下达反击的命令,但这没有引起德国的注意。直到后来德军才知道苏军已经在进行大反攻了,德军受气候的影响下与苏军死扛,结果还是顶不住苏军的大反击,莫斯科会战中德军受到了惨痛的代价,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伤亡就达到了五十多万。其实历史给了德国机会,这是德军士兵艰苦奋战取得的。但后来一次次机会抓不住,失败也已经是必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