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之色 | 五色—凝聚的宇宙

 掌染草2012 2019-12-22

作为视觉发达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人类从诞生之初,感知与表达意义、情感的符号除了文字和图形,更有色彩。中国古人对色彩进行过大量哲学诠释与运命附会,尤其是先秦以来逐渐形成的五色系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和人伦秩序的独特理解。

乾坤有文

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们就已经开始认识并运用色彩。面对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色彩,从“女娲以五色石补天”等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到先民对色彩是如何地神往与敬畏。

色彩源于大自然,华夏先民从观察天地运行、时序更迭的体会中,得出“青”、“赤”、“黄”、“白”、“黑”为滋生宇宙一切色彩的五种基本色调:

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

青是东方正,东为木,木色青。

赤是南方正,南为火,火色赤。

白是西方正,西为金,金色白。

黑是北方正,北为水,水色黑。

黄是中央正,中央为土,土色黄。

“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观念数字。

“五色观”,纵向上将色彩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高贵的正色和其他低贱的间色,横向上将五色、五行、五方、五音、五味等等一切事物相互联结成巨大的网络。

五的体系内部亦有高下之分,正如五声莫贵于宫、五味莫美于甘,五色莫盛于黄,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认为的宇宙秩序。

取诸乾坤

人伦秩序是宇宙秩序的模仿。千百年来,不论是庄严的等级制度还是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国人都深受五色观念的影响。

生也,象物生时色也

青色在古人眼中,是春天的象征,引申出生命、希望、年轻、活力等诸多美好之意,美丽的少女被称为“青娥”。因为颜色淡雅、染料易得,青色成为古时平民衣着最常用的颜色。

赤,赫也,太阳之色也

赤色为鲜红色,代表火与太阳,是先民最早膜拜的颜色之一,其使用贯穿了整部华夏历史。无论隆礼重典,抑或乡习民俗,无论女儿梳妆,抑或文人戏墨,都曾经或仍然广泛地运用赤色。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红色染料,红花、茜草、苏木等植物的天然色素渍染过后,可呈现细腻丰富的红。

黄,晃也,犹晃晃,象日光色也

黄是日光之色,也象征着孕育万物的“土”,是五色当中居于中央、最为尊贵的色彩。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土漫漫的平原,而自大唐盛世起,黄俨然成为了金光灿烂、雍容威严的皇室气象的表征。

从北魏《齐民要术》记载的地黄染“御黄”之术,到乾隆时期染帐本中记载的槐米染“明黄”之色,由蚕丝和金线加持的熠熠黄光,将九五之尊的身份衬托得格外耀眼。

白,启也,如冰启时色也

“白”字的本义为“虚空”。白色被古人视为各种色彩的基础色,《淮南子》曰:“白立而五色成矣”。朴素简单、切实无华的白色,无法满足统治阶级强调特权的需求,却成为了文人雅士高洁的象征,和对逝者哀思的寄托。

染白色需要将丝线漂白,古人常用胡粉、白云母这类易得的矿物原料。

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

夜之黑,是人类最早认知的颜色之一。黑色浓厚、凝重,使人心生敬畏,顶戴乌纱、黥墨之刑、铁面无私,都演绎着黑色在传统文化中严厉正大的意味。

黑色矿物染料易得易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成为陶器上的装饰色彩,“缁衣”的出现也有赖于皂斗、五倍子等著名黑色染料的发现。

一帛一世界

云锦,是元、明、清三朝宫廷服饰的重要袍料,中国古代织锦技艺的顶峰代表。其色彩丰富变幻,庄重典雅,美如天上云霞,故名为“云锦”。

作为统治阶级贡品和赏赐品,云锦色彩也处处体现了五色的认知与审美,象征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其中,“赤”与“黄”在众多锦色中脱颖而出,成为明清时期最受皇室贵族青睐的两种颜色。

五采彰施

云锦喜用代表高贵的正色,除了最高统治者专用的黄色外,大红、深蓝、宝蓝、墨绿等纯度较高的深色最受青睐,其它杂色和浅色多只作为点缀使用。如此配色形成了云锦庄重、典丽的基调,协调于宫廷里辉煌豪华和庄严肃穆的气派,以及节庆盛典大气庄重、吉祥喜庆的氛围。

云锦 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藏

红红火火

明代作为云锦工艺最兴盛的时期,崇尚“火德”的明代统治者对赤色的偏爱,奠定了大红色在云锦中的地位。《天水冰山录》记载明代严嵩抄家时的大量云锦织物,有近一半为大红色。

清 孙温 《全本红楼梦》(局部)

《红楼梦》《金瓶梅》等明清小说描绘了贵族男女的穿衣时尚,放眼望去也尽是灿烂的红,“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裉袄”“大红遍地锦五彩妆花通袖袄”……光听名字就让人目眩神驰。

大红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底色,也是当代云锦织物最常用的颜色。

以黄为贵

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对黄色的狂热崇拜,使得云锦一方面不惜成本大量使用黄灿灿的金线,另一方面更对黄色云锦进行垄断,禁止一切贵族、官员、平民穿着。清代等级最高的明黄色,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才可享用,就连皇太子也只能穿杏黄色。

《天水冰山录》录入了严嵩家产中成千上万件云锦织物,其中黄色的仅十余件。《红楼梦》除了元春省亲时的“金黄大伞”,只有“蜜合”、“葱黄”、“松花”等淡黄色在衣饰中出现。

如今,黄色不再是帝王御用色,但对其灿烂光辉的崇拜仍然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当中。

色彩之存在

依赖于光、载体与人的心境

我们在自然赋予我们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世界

透过一匹云锦之色彩

可以看到天地的万物滋长

文化的辽阔土壤

审美的无限极致

现代人欠传统工艺的一份心有灵犀

或许能够为了同样的“好色”而被打动

参考文献

《释名·释彩帛》

《礼记·月令》

《后汉书·舆服制》

《礼记正义·玉藻》

《清史稿·舆服制》

姜澄清《中国色彩论》

陈鲁南《织色入史笺》

徐仲杰《南京云锦》

作者: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林文思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