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究传统音乐的创新路径

 粤台秋月 2019-12-22

      (辽东学院,113008)
      摘要: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民族文化瑰宝,并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中包括书法、诗词、京剧等,而传统音乐与它们形近神似,在漫长的岁月洗礼中,不断更迭、流传,但在时代告诉发展的今天,传统音乐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故而,其必须在这种冲击中寻求自我创新的路径,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历史所遗忘。
      关键词:传统音乐;现实剖析;创新路径

      
      一、中国传统音乐生存纠结的现实剖析
      1、传统民族性与时代导向性的冲撞
      中国的传统音乐就是我华夏一族采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与民族特有的形式,历经千年传承,创造而出的本民族特色的音乐,不仅涵盖历史传承的上古作品,也包括时常萦绕耳边的当代作品。早在八千年前中国就出现了骨笛乐器,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河南舞阳的贾湖地区,便是最好的佐证。各具风采的音乐文化自此便在民族传承的血脉中流淌,但因历史的变数及种种因素的影响,也有诸多乐器与乐种伴随历史的变迁逐渐没落消亡。尤其在当代,受日益繁荣发达经济的波及,利益至上竞争冲击着世人的视野,传统音乐逐渐失去市场。我们必须直面传统音乐的现实生存状况,急需做出深度的反思。
      2、保护迫切性与传承无助性的尴尬
      现实中,尽管不乏众多的业界专家学者与音乐志士倾力于传统音乐的保护、挖掘与传承,但迫于市场困境的压力,也只能“望洋兴叹”而身心疲惫,长此以往,我们的传统文明将面临传承无助性的尴尬。当下,谈及《十面埋伏》与《二泉映月》,或许一些八零以前的人们能够接过话题,众多九零后的青少年对此“摸不着头脑”,而除了著名的个别民乐曲目外,传统音乐的各类乐器、曲式与记谱方式,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略知一二。或者也可以这样解释,即便我们能有“耳濡目染”的经历,但传统音乐久远性的难度难免会让人“望而却步”。
      3、发展必然性与主流取向性的纠结
      传统音乐作为民族世代积淀相传的文化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所在,也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魂魄图腾所系,因此而成为民族文明源远流长的精髓,将长久作用于民族的发展传承当中。和谐发展中传统音乐需要有效合理地传承演绎,相对生活而言,传承传统音乐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中国文化具体层面审视中国的传统音乐,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音乐正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一面镜子,不仅映射出悠久中华民族的历史之鉴,而且透视出独特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世界。因此,我们唯有做出发展必然性与主流取向性的正确抉择,才能形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真正了解,才能真正培植起中国精神。超越时空的中国传统音乐,蕴含着传统文化价值的精髓,是连接民族历史、现在与将来的文明纽带,也是传统文明的精神家园。因此,发展必然性与主流取向性不仅是历史的必然,更是传承发展的必然取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中国传统音乐当代演绎的创新路径
      新民乐的成功探索,不失为一种中国传统音乐合于当代的有益借鉴,我们理应做出系统合理的发展思考,唯有勇敢、理性地面对,方能做出正确选择。
      1、群策群力,应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生存保护的当务之急
      首先应从国家的层面高度,紧密联合政府与民众力量,深入并切实做好传统音乐艺术的整理、挖掘与研究工作,使其逐步走入系统与理论化的准确轨道,以增进广大民众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与深化对传统艺术的实践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广大民众民族文明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其次,中国音乐正应对新世纪经济大潮的全面冲击,正处于转型期的艰难跋涉,人们在全面对国粹与世界文明的比较之中,已经学会理性地面对,学会“传统落后”与“与时俱进”的反思。伴随认知上的现实进步,中国传统音乐何去何从的纠结此起彼伏,传统文明“当代说”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因此,音乐工作者应“未雨绸缪”,充分做好西方音乐优势的借鉴文章,将合理性改造及时应用到传统音乐实践建设工作当中。既要坚持好传统的固有精粹,又要“海纳百川”,善于容纳外来优势,重点在东西方文化对接的碰撞中适时打开传承发展的新思路,唯此中国传统音乐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时代进步。第三,电视等主流媒体应实时引领舆论新导向,充分发挥固有的强大宣传声势,做好传统音乐宣传的“喉舌”角色。如中央及地方各级电视台与广播电台等覆盖性主流媒体,有其无与伦比的舆论优势,必须果敢行动,勇于担当。在主流媒体的发展管理上应切实加大舆论导向力度,让一代又一代国人接受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统文明。
      2、发扬光大,应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发展的必然之路
      中国的传统音乐作为中国历史文明的珍贵奇葩,风采独具地展示出泱泱中华的独特精神风貌,因此我们务必要将这些经历史锤炼的民族“灵魂”传承好,发扬光大应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发展的必然之路,成为文明继承与演绎的核心首选。伴随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文明多元化的格局也逐渐形成,音乐文化多元与跨界取向也日益清晰。因此,继承方式的发展创新也在情理之中。事实足以做出验证:印度人将源于西方的音乐与乐器全盘印度化以后,向世人所展示的依然是印度音乐的独特魅力;南美人将本民族音乐世界流行化以后,赢得了全世界的强烈响应。总结归纳两国的成功经验,再结合一些国外民族音乐的综合论述,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志在民族音乐的国际化追求,踏足的是民族音乐跨步世界的国际发展之路。他们的创新与发展是基于本民族音乐与本国文化的深厚理解上的,并在音乐流行中无时无刻地不在展现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也是他们成就世界音乐真正意义所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民族音乐的现代转变,要因势利导,以此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时代演绎的不时之需。要致力于打造传统音乐民族的浓郁特色与清新的当代气息,要既稳固传统根基又广纳时尚特色,以赢得民众的喜爱,进一步实现音乐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音乐产业要积极赢得世界市场,主动与国际接轨,要做好传统音乐产品的国际化包装与商业化推广,寻求国际最优秀的合作伙伴,借鉴其品牌打造的成功策略等,做足国际文章。
      参考文献
      [1]陈宇思.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代境遇[J].民族音乐,2018(3)
      [2]王雨琦.浅谈传统音乐的创新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8(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