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走路once 2019-12-23

听说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是个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虽然下着雨,虽然时间特别紧,取消了原计划的景点灵隐寺,坚持去了茶博。结果没有让人失望,了解到了我们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无限魅力,以及茶文化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西南的龙井路双峰村,雨中的村子,有迷蒙的远山,有清澈有湖水,有火红的秋叶,有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所在,只要一眼,你便会被这里优美的景色迷倒。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茶园里,还是一如继往的绿,而旁边的大树,与远处的山林,已是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冬日里的茶树看似与其它季节无异,但人们已停止采茶,因为时节不宜,这个时候的茶已不适合饮用。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茶叶博物馆外有个茶树品种资源圃——嘉木苑,有100多种茶树。这里还可见到乔木型大茶树,如乌牛早、黄叶早、肉桂、毛蟹、云南大叶等大茶树等等。这里开得满树繁花的茶树就是黄叶早。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这里是龙井茶的故乡,西湖龙井就是生长在这样烟雨江南,这个温润多雨的山中,空气非常清新,远离城市繁嚣,走在茶园,只听见淅沥的雨声。虽是冬天了,那些茶树叶子还是饱满肥厚,绿得发亮,颗颗晶莹的小水珠,慢慢滴落在树下的泥土中。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这里一片山的山脚和半山腰上,都是整齐成排的茶树,连绵不绝的茶园,一眼看不到尽头。而山顶上则生长着其它一些高树,这时候,经过风霜的洗礼,树林中,各种颜色渐渐丰富起来,有黄的,有橙的,有红的,各种颜色深浅不一,多彩多姿。在这烟雨朦胧的山间,有绿绿的茶园,有云雾缥缈的彩岭,有安静祥和和小村,真是个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国家级茶文化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览面积2244平方米,于1990年10月起正式开放。整个展览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六个部分,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地展示茶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国茶博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游客可以在场馆中、园林中和茶园中自由穿梭。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雨下得很大,没有到风景优美的园子里游览,只在这茶文化展厅门口看一眼,这烟雨秋色,令人陶醉。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进入展厅,就看见陆羽的《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茶经》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记述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等,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中国茶在远古时期就被发现利用,经历了药用、食用和饮用阶段。传说神农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西汉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有茶入药的记载,在秦、汉、东晋和南北朝的典籍中,都有关于茶的记载。中国人饮茶,最早为生煎煮饮,到三国时期,团茶饼开始出现。茶的饮用起源于古巴蜀地区,渐渐向长江中下游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茶文化的萌芽期,然后饮茶风俗逐渐向北推进。当时饮茶的主流是上层贵族、文人和士大夫,饮茶作为一种文化,已具独特的魅力。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中国最古老的茶树,生长在西南山区,在云南的大黑山原始森林的古茶树,足有20多米高。茶树在中国的南方各省区都有分布。中国人用茶,大约可追溯到新石器晚期,早期先民用茶是作药用。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据三国魏张揖《广雅》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表明此时饮茶已由先期的用生叶煮作羹饮,发展到先将做好的茶饼灼成赤色,再打碎成末,过筛入壶煎煮,加上调料,然后煮透而饮。三国是有关茶饼的最早记载,说明那时候就已把茶加工成饼状了。古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这种铁质的碾座与碾轮就是碾碎茶叶用的。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茶发展到唐代就分粗茶、末茶、散茶和饼茶等,以团饼为主要形式。茶饼要经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而成。唐宋及以前的饮茶形式,产生了与现在不同的一套饮茶用具。唐代饮茶已广泛流行于民间,民间茶具多用陶瓷器具,宫廷贵族则喜金银琉璃等,极尽奢华。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宋代仍沿袭唐的团饼茶,饮用方式上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宋代经济的繁荣带动了茶文化向精致奢华方向发展。饮茶法从唐代的煎煮法过渡到点茶法。所谓点茶,就是将碾细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盏,将沸水冲入,用茶筅在盏中击拂,兼具艺术性与技巧性。宋代不仅有贡茶——龙凤团茶,还有讲究技艺的分茶和斗茶艺术。

北宋时,斗茶蔚然成风,从达官贵人到市民百姓,都对斗茶兴致盎然。斗茶一看汤色,二看水脚(茶汤与茶盏相接处的水痕)。汤花色泽鲜白、细碎均匀、汤花紧贴盏沿,持久不散称作“咬盏”,咬盏时间长为胜。汤花消散快,先出现水脚为输家。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自唐朝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就开始向海外传播。唐文宗时期,新罗使节带回茶籽种植,开始了朝鲜茶叶种植的历史。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最澄禅师带回大量茶籽到日本种植。唐元和元年,日本禅师空海不仅带回了茶籽,还带回了茶叶加工技术,从此茶文化开始在日本盛行。唐贞观十五年,茶随文成公主被带到西藏,中国边疆地区开始了茶马交易,此后一千多年间,茶马古道上的对外贸易一直兴盛不衰。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十六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贡团茶,改贡叶茶(散茶),至此,两宋时期的斗茶之风消失,点饮法改为沸水冲泡叶茶的方法,沿用至今。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到清代基本沿用明代的饮茶方法,茶文化在这个时期,已遍及欧美大陆,传到世界各地。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现在,茶叶形态多样,除了主流的散茶,还有团饼茶,也叫紧压茶。这些经过渥堆、蒸、压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它形状的茶叶。紧压茶的多数品种比较粗老,干茶色泽黑褐,汤色澄黄或澄红。因为紧压茶便于携带,不易变质的特点,还能化解食物中的牛羊肉的脂肪,有利于减肥的作用,自唐朝起紧压茶就在藏蒙牧区流行。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七子茶,以七个茶饼相叠做成一个茶包的形式,七子茶饼,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茶厂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紧压茶也做成各种形态,有南瓜状的,有葫芦状的,锥状和砖状等形状的。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一个直径1米多的大茶饼,上面有字:公元一九八八年中秋,做这么大一个茶饼为纪念,很有意思。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茶按颜色分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各大类下面又分很多小类,可谓品种繁多。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制茶业发现到现代,已是机械化制作为主,取代了古代手工制作的工艺。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现在,茶叶在医药领域的用途,也在进一步研究,开发出很多新产品。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茶具有历史,也从早期先民的陶器,发展到瓷器,到金银器,现代以瓷器和紫砂为主。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清代宫廷的茶具是极其讲究的,工艺精美,堪称艺术品。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藏族牧民最爱的是饮酥油茶,用酥油加入浓茶做成,能够生津止渴和醒脑,能够防止动脉的硬化,能够防止衰老以及防癌抗癌等的作用。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这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烤茶,以晒青茶投入瓦罐中翻抖烘烤,待焦香时参入沸水在铜壶中煨煮而成。有汁浓、色鲜、味甘的特点。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这种露天茶摊,仍流行于川渝地区,在成都人民公园里,这种茶摊是成都人喝茶、吹牛摆龙门阵的好地方,是老百姓喜欢的一种生活形式。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紫砂作坊,展示了制作紫砂茶具有工具,以及制作流程。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风雨中意外遇见茶花盛开,烟雨茶山太迷人

紫砂茶具有一个专门的展馆布展,各种形式的紫砂茶具摆满了几间大展室,丰富多样,美不胜收。

中国的用茶饮茶史,从粗放到精致,至奢华,再到普通,茶叶已与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饮茶成为国人的日常,茶文化已影响到全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来中国茶叶博物馆,了解更详细的茶叶文化,了解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这是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