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的爱都应该沐浴在阳光下,强烈要求国家放开多夫多妻的婚姻限制!

 garyhyz 2019-12-23
新浪网友“大汉民族万岁”是位奇人,发表了一条逻辑点满分的微博,强烈要求国家放开多夫多妻婚姻限制,并觉得我们只要往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最终就能像南方古猿一样,获得真正的自由(见图)。
 


新浪网友“华夏汉兴”对此评论道:“ 厉害!再小众都是小众是不是?某些小众都能炸掉天了,对其他小众也是不公平的!这思维脑洞值得转发!”
 
真是给跪了,不过我瞬间被他说服,成为“大汉民族万岁”的支持者,正如他所说,多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在我国的部分地方,确实是一个合法的存在。
 
看到这里有网友应该已经猜到了,是在西藏。
 
去年5月份,一位藏族女导游的视频走红网络,就是因为谈论她自己,以及她村子里的一妻多夫婚姻制度,引发网友关注的。在畅谈之余,很多网友还和视频中的游客一样,带着满满的笑意,你懂的。

 

事实上,西藏自治区1981年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规定对执行变通条例之前已形成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关系的婚姻,只要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法律都给予维持。且由于西藏地区传统习俗的强大,我国法律又习惯性对少数民族风俗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便使得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关系的婚姻,在藏族的民间,一直沿存下来。
 
有没有很率性的感觉?
 
与汉族传统的一夫多妻制度不同,在西藏传统婚姻形式中,一夫多妻制只存在于少数富裕家庭中,大多数人家是一夫一妻或一妻多夫,特别是农奴阶层,以四、五口人小家庭为主。
 
这主要还是经济方面的考量。
 
西藏有句俗语:“一家分开,乞丐一堆”。
 
在一夫一妻模式下,几个男丁分家后,势必造成家庭财产分割,减弱家庭力量。一妻多夫制就不同了,几个兄弟娶一个妻子,财产不用分散,家里男人多,劳力多,放牧、干农活都有人,容易兴旺富裕,且兄弟不分家,亲人团聚,家庭和睦,再加上西藏以前的税赋或差役,以户为单位,一妻多夫既可避免家庭财产分散,又能减轻家庭负担,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家庭模式。
 
但随着西藏民族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藏地区人民知识水平大幅提高,年轻一代接受文明洗礼,形成了自己的婚姻爱情观,一妻多夫的三种主要形式,父子共妻和朋友共妻,在西藏已经很少见,部分地区甚至彻底消失,即便是兄弟共妻,也日趋式微。
 
不过现在我才知道,西藏百花齐放的传统婚姻模式,才是人类的灯塔、人类的未来啊!
 
为了弥补我的狭隘,我提议,除了放开多夫多妻婚姻制度外,国家还应该放开人鬼之间的婚姻限制。
 
相较于同性之间颇受争议的婚恋,人鬼恋的群众基础则要好得多,目测大多数老百姓,不管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不排斥人鬼恋,不少人甚至对人鬼恋抱着同情赞许的态度。
 
原因嘛,古今中外的那些文学影视作品功不可没。
 
好莱坞的《人鬼情未了》有名吧,就是歌颂人鬼之恋的经典作品。
 
日本的《牡丹灯笼》,说的就是一个凄美而又苍凉的人鬼爱情故事。
 
我国的《聊斋》、《搜神记》、《三言两拍》等小说中,也有人鬼恋,由《聂小倩》改编的电影《倩女幽魂》,让多少观众如痴如醉。

 
对这种跨越生死的恋情,比如说现在宁采臣想明媒正娶聂小倩了,国家法律是不是应该以更开放、更文明、更多元、更自信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冥婚么。
 
对的,冥婚在中国,一直是真实存在的,哪怕时间转到了21世纪,我们还能偶尔从新闻报道中,看见冥婚的身影。
 
不过我国的冥婚,尤其是现代冥婚,大多是死去的人和死去的人结婚。
 
远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她死后被她的夫君商王武丁,许配给自己的三个先祖——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和十三世祖成汤,并举行过三次冥婚,原因是武丁担心妇好在幽冥过得不好,拜托祖先照顾她。
 
近的么,我看见过好几则报道,是偷尸体倒卖的,为的就是冥婚。
 
但是也有活人和死人结婚的。
 
2015年台湾和日本合拍的恐怖片《尸忆》,讲的是担任灵异节目的电视制作人承皓,在公园捡到一个红包后,开始碰到许多灵异现象,被逼着娶一位女鬼当新娘的故事。
 
这样的强迫婚姻当然必须谴责,可活着的一方若是自愿呢?
 
微博上曾有男子和死去爱人举行婚礼的消息,感动了无数人。
 
就像宁采臣和聂小倩,银行职员山姆和他的未婚妻莫莉,他们当中活着的一方,如果想要与死去的一方结婚,国家的法律是否应该给予支持?
 
毕竟他们没有影响到任何人,也没吃你家大米,只不过深爱的人,正好死去了而已。
 
世界如此包容,愿所有的爱都沐浴在阳光下,无分轩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