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江山携手 2019-12-23

上海老城厢由中华路、人民路围成一圈,无论沿着中华路还是人民路,绕着这上海最早的环城路步行一周大约2个小时。700年来,上海城的中心便在这里,各式人等汇集于这方圆200公顷之内,其间有崇奉“信天主,得永生”的;有实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讲“信义千秋”的;有谈“财源广进通四海,生意兴隆达三江”的,不同的信仰、生活方式在这里或交叉或平行或互补,于是,“海纳百川”之海派文化也就此开枝散叶,成为了上海的一个特质。 

一,董家渡天主教堂,是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也是中国第一座可容2000余人的大型天主堂。建于1847年,期间因种种原因,工期长达6年之久,于1853年4月4日正式开堂。

▼教堂由西班牙艺术家、耶稣会辅理修士范庭佐设计,仿罗马耶稣会总会的圣依纳爵大堂建造。圣堂顶上的十字架长逾四米,重达一吨。范还是油画在上海的最早传播者,也是徐家汇老天主堂的设计者。
▼董家渡天主堂的本名叫圣方济各·沙勿略堂,这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来中国的传教士沙勿略。
沙勿略,西班牙人,天主教会称之为“最伟大的传教士”,是他将天主教传播到了日本和马六甲。为将天主教传入中国,1552年抵达中国,但当时明朝政府除了官方正式派遣的使节以外,禁止任何外国人进入中国,他只能栖身于距广州30公里的上川岛上,却不幸感染疟疾,于4个月后去世。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二,申城文庙,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1291年建立上海县后即建文庙,供士绅祭祀孔子。同时也为当年县城唯一的儒学圣地,每年一度的秀才考试在这里举行。庙学合一的古建筑群,证明着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入口处的“棂星门”为六柱三门冲天式雕花石坊,面阔9米,高8米。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大成殿。该殿是祭孔正殿,文庙的核心建筑,建在半米高的月台之上。月台,也称“佾台”,是每年春秋祭祀时奏乐和佾舞的场所。大殿门前,置有青铜制孔子佩剑立像,像高1.8米,为1987年孔子诞辰2540年时,香港人士陈春捐赠。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作为县中秀才读书深造的学府,元、明、清三朝,上海县籍秀才考上进士作官的有279人,所以文庙也是古代上海的最高学府。就是现在,高考学子还会来这里写一幅祈念条,以求考个好学校。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天光云影池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元朝,现在的水池为1997年重修时恢复,面积约950平方米。池北有灵璧石“龙吟虎啸”,重达5.6吨,产于安徽灵璧县山中。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儒学署在天光云影池北侧,曾作为主管文庙祭祀和教化生员的机构,其官称县儒学教谕。建筑为一幢二层小楼,目前下层是开设综合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场所,这次看到的是尧缔茶壶展。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三,大境阁,在小北门和老北门之间,有一条大境路,那里有一段近50米上海唯一留存的老城墙。自元代建县以来,上海未筑城墙,到了明代,因多次遭到倭寇侵略,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仅用3个月时间赶筑了一座周长9华里,高2.4丈的城墙。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大境阁又名大境关帝庙。这是在万历年间,因倭患平息,县城安宁,就在原城墙的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凤楼、观音阁、真武庙和大境阁等4所庙宇。大境阁建在大境箭台上,供关帝像(原称关帝殿),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改建成三层高阁(即今日之阁)。这里曾经香火旺盛,而且沪城老八景之一"江皋霁雪"景点,也在此处。


▼民国之初,古城楼已成了阻碍城内外交通、影响经济发展的障碍,遂于1912年7月先拆南半城,1913年拆北半城,将拆城的泥土填没城壕,并在原护城河处筑起了中华路和民国路(解放后民国路改称"人民路")。由于当年拆城指挥部--城壕路工事务所设在大境阁,又有人请求保留大境阁,后以九亩地的泥土充填大境阁下这段城壕的泥土,才使这段城墙和大境阁得以保留下来。

▼近代以来,大境阁为文人墨客云集之处。晚清至民初,此阁三层楼曾是著名画家吴逃禅、华墨龙、任伯年、朱屺瞻等作画、会友之所。1917年,著名昆曲教师陈风鸣、丁兰生,票友郁炳生等在此二楼成立"平声曲社。1992年开始,南市区历时三年,动迁居民31户,单位9所,耗资900万元,将这段古城墙和大境阁按原样修复开放。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四,白云观,是近代上海道教全真派较有影响的一座道观。道教全真派传入上海地区大约是在元代。但自此以后的500年间,很少看到全真道活动的记载。至光绪十四年,徐至成进京,以成为北京白云观下院的条件,请得明版《道藏》8000余卷。之后,采用北京白云观的规戒,逐渐确立了其全真派十方丛林的地位,成为我国东南地区颇具威望的全真道观。

文革中,观藏书画、经书、神像等文物大部分被毁,唯明代镏金铜像和《道藏》由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收藏。1983年落实宗教政策,恢复白云观,8尊镏金铜神像请回观内,1984年11月经过整修后的白云观恢复道教活动,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道观,并成为上海道教协会所在地.。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今天的白云观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九尊明代铸造的镏金铜像,除了玉皇大帝坐像(高1.8米,重约3吨)现保存在旁边的上海道教协会之中,其余8尊均完好地供奉在白云观各个殿堂里。

下图是殷天君和马天君(都是道教的护法神)的铜像,为明万历年间所铸造,高177厘米,铸工精良,堪为上品。在数百多年前,一次浇铸成功,不可想象。

▼一般的任何一种宗教,都是解决人在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即人如何面对生死。大部分宗教把解决问题的地点放在"彼岸",如基督教讲"天堂",佛教讲"涅磐",伊斯兰教讲"再生"。唯独道教把这个解决生死问题的方法放在了现世,告诉你人可以不死成仙。中国人自己发展起来的宗教,有着中国人独有的智慧在内。

▼白云观规模虽不大,但管理上却颇为严格,如教职人员必须是上海道教学院毕业的,并有国家承认和颁发的道士资格证;聘用职工则优先考虑退休职工或协保,使一些困难的家庭状况得以缓解;虽然地处闹事中心,但香花券比别的道观寺庙都要便宜,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发有进香卡(20元/年)。这般不敛财的结果,自然使得观门斑驳如此,可“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心!

五,小桃园清真寺,旧称清真西寺,因寺门正对着小桃园街,故得名“小桃园清真寺”。该寺初建于1917年,1925年,在现址重建,是一座四座园顶的具有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建筑东立面设塔什干柱式门廊,尖拱门窗,屋顶中央与四角设阿拉伯式拱形圆顶,中央大穹顶上筑有望月亭。望月亭穹形亭顶之上竖有高耸入云的星月杆,是伊斯兰教寺院的重要标志。

照片右侧的是清真女寺,是单独为女性穆斯林提供礼拜的场所。由于男性穆斯林进行礼拜的清真寺一般不允许女性进入。于是20世纪中国出现了单独为女性提供礼拜场所的清真寺。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宗教建筑。既可以单独设寺,也可以为较大清真寺的附属。管理人员为女性,并要求做到男女隔绝。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清真寺北向大门为拱形花格铁门,上面门额嵌金色“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着《古兰经》经文一节:“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 大门内有一个长方形的宽敞庭院。庭院西侧是具有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两层正方形礼拜大殿,其大跨拱顶结构为国内伊斯兰教建筑中所罕见。底层门额悬着刻有“显扬正教”四字的一方匾额,门间镶有两块红木阿拉伯经文对联,上额砌有《古兰经》文一节。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礼拜大殿,为上下两层,楼下为净高4.7米的正殿,楼上为净高5.7米的二殿,可同时接纳穆斯林1000人参加礼拜。有拱形多开窗户,光线充足。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庭院东侧有厅堂结构的三层楼房,其二、三层是图书室、阅览室、藏有中外各种版本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珍贵文物。底层为讲经厅堂,厅内放有一部清代中国木刻《古兰经》和一部乌尔都文注释的印度版巨型《古移动图片兰经》。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小桃园清真寺的建成和一位虔诚的穆斯林金子云有关。金子云是江苏省南京市人,回族。当年,他随父亲来到上海后,成为实业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断绝与日商往来,改为从四川等地贩运牛皮,销往欧洲,也获得较丰厚的利润。以前这里确实有过一大片桃花林,那是金子云的私家花园。1917年,金子云出资1.2万余银元,购入南市西仓桥街117号,占地2.4亩的潘姓绅士的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六年后,金子云又拿出一万元银元,并请建筑设计单位绘就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图纸,送请清真董事会协助办理恰当的改建工程。工程历时3年,于1925年建成。新建成的小桃园清真寺为阿拉伯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合璧的建筑。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建寺以来,寺内曾经举办过各类学校:1928年为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建校初期的校址(后搬至青莲街),以后又创办过经堂教育,以及普通的子弟小学——清真国民小学、明诚小学、崇本小学和上海回教孤儿教养所等。从1917年至1937年,为中国穆斯林出海朝觐的集散地。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六,沉香阁,旧名慈云禅寺,是全国著名的比丘尼道场。与龙华、静安、玉佛等寺院并列为上海地区的名刹。据清同治《上海县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有沉香观音像浮至淮口,时潘允端督漕淮上,奉归建阁。”故名沉香阁,为潘允端的家庵。到了清代潘氏门第渐渐衰落,祠毁阁朽。嘉庆六年(1801年)上海巡道,知县发起募捐在现在的位置修建了慈云禅寺,并供奉了沈香观音。

沉香阁前有四柱三门重檐翘角牌楼,上有沙孟海书题“沈香阁”三字,因古字无“沉”,沈、沉相通,故“沉”字写成“沈”字,以示佛寺之古老。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天井正面的建筑,可以说是全国独特的。从庭院向上看,正中四根立柱架起一重飞檐,檐上一个悬空亭阁,东南西全部落地窗,这就是全国闻名的沉香阁的阁,赵朴初居士为之题额为“南海飞渡沉香大士宝阁”。登两侧的楼梯而上,立即可闻到芳香馥郁,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阁。虽然名称为阁,实际上,阁只是凸出向外的十平方的小阁,放几把明式单背的椅子和高脚花几而已。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文革年间,寺院罹难,沈香观音竟下落不明至今。而现在供奉的沈香观音佛像是由沉香阁住持观性法师1990年专程去泰国,从泰国募集到一段极其珍贵的真正的沉香木,价值一万多美元。运回上海,配以上等檀香木,照原样放大重雕而成,其神态和工艺水平,不逊于原像。观音像屈一足,一手上,作凝思状,神态自然逼真。每逢雨天,芳馥四溢。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七,在新建的“古城公园”西侧安仁街旁的一片竹林中,会发现一座青砖绿瓦的高墙大院。这就是旧上海最具盛名的沪南钱业公所。 2000 年,上海市进行旧城改造时,将这一优秀的清代建筑从老城厢大东门外北施家弄133号迁移至古城公园内复原。

 它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 年),占地800平方米,三进院落式,前为砖雕门楼,中有茶厅,后为供奉财神赵公元帅的大殿,风格古朴典雅。原为申城钱业界议事与酬神场所,是沪上最早的“银行俱乐部”和早期金融发展史的实物遗存。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两边影壁,雕塑着“福在眼前”、“和合二仙”、“刘海金蟾”等民俗图。 其“石窗”也别有情趣,一幅是“踏青归行图”,另一幅是“风雨夜归人”,均取材于生活场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昔日的建筑构件,如今已成为石雕艺术的精品。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布满岁月伤痕,雄镇两侧,尽现清代建筑风貌的原汁原味。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上海自古有“东南之都会、江海之通津”的美誉,在历史上曾是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祥地和远东国际金融中心。而沪南钱业公所的存在,正是上海走向中国金融中心的佐证。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说到老城厢,当然离不开老城隍庙,这个地域上的概念里,包括了城隍庙,豫园,九曲桥以及其他数不清的商场和食铺,内容较多,需要另外开单篇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