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上出现3种表现,可能是血糖升高,若没有,血糖控制的还不错

 小赵养生库 2019-12-23

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被人们称为“血糖”。

而长期的高血糖,就很容易患上糖尿病。

在中国已经有超过1亿人,被确诊为糖尿病,糖尿病也被称为是“终身性疾病”。

脚上出现3种表现,可能是血糖升高,若没有,血糖控制的还不错!

1、脚发麻瘙痒

血糖过高会导致下肢神经发生病变,或是缺血,会导致脚出现麻木和刺痛的感觉,

并且血液中的糖分升高,也会导致皮肤脱水,干燥,刺激皮肤瘙痒等症状,

并且,糖尿病最危险的并发症就是坏疽症状,所以脚是最明显,也是最危险的。

2、脚部易脱皮

糖尿病会影响脚部供血和代谢,可能会导致脚趾甲变厚,脚部皮肤干燥易脱皮等情况。

3、伤口难以愈合

患了糖尿病的人,一些医生会告诉:不要让脚受伤。

糖尿病病人脚部受伤,更易引发糖尿病病足!

因为糖尿病人脚部的血糖高,血管堵塞,若出现了伤口,因为血管堵塞血液流通缓慢、血液里血糖高(给细菌充分的食物)、神经系统出现病变等原因,会使伤口难以愈合,甚至感染严重,导致糖尿病病足!

此外,血糖升高也会出现4种异常,引起重视!

1、睡前多尿

因睡前喝了大量的水,再加上肾脏需要及时排掉多余的、在体内无法被吸收的血糖,高血糖病人就会出现多尿的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睡前1-2次排尿都是正常现象,但是糖尿病患者每晚睡前都会排尿3次以上,这就要注意了!睡前经常排尿多,即使血糖没有问题,也要检查一下肾脏等相关器官!

2、睡前出现虚弱饥饿

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饮、多食的现象,因此就会经常出现饥饿。

血糖高的人,最容易在睡前,出现这样的症状,有的即使是不饿,但是精神状态还是很虚,这跟自身血糖代谢异常是有关联的。

因为血糖过高时,身体不能吸收足够的血糖转化成能量,导致精神状态萎靡,而且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人就会变得容易饥饿。

而多饮水的情况是因为过高的血糖会使得血液的渗透压增加,人会变得很容易口渴。

3、心慌手抖

高血糖患者,晚上睡觉时,会出现睡不踏实、爱出汗等现象,此时要当心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尤其是这个季节,身体为了保暖,需要消耗更多血糖来满足需要,而且夜间对血糖的需求比平时多;

如此,便会造成血糖偏低,主要表现为:睡不好觉、出冷汗、心慌、手抖等。

4、失眠

失眠是大众常见的现象,血糖升高时,也会引起失眠。

这时因为糖尿病患者会有睡眠障碍,再加上血糖升高,会导致夜尿增多,起夜频繁引起的失眠。

此外,一些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伴有呼吸综合症,睡觉时容易憋醒,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

不想血糖升高,三件事在想做,也要忍住!

1、少碰酒

酒里含有的乙醇对糖的代谢与人的健康情况有很大影响。

当肝脏正常,肝糖原充足时,喝酒会通过酒精作用,使血糖上升;而当肝脏不好,肝糖原缺少时,喝酒又会阻碍糖分产生,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经常性大量喝酒,很容易使人体的糖耐量降低,促使糖尿病病发。而已有糖尿病的人,如果还经常喝酒,不但不利于血糖的稳定,还会造成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是很危险的。

2、少吃外卖

研究显示,有近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会有斑块形成,而这些斑块,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及糖尿病足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这些的发生斑块的糖尿病患者中,多是在外就餐,很少回家吃饭的人。

快餐中多油、多脂、多糖,一旦摄入过量,就会引发血糖急剧上升,对血糖控制不利。

3、少熬夜

熬夜,可导致内分泌紊乱,生物钟异常,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并且,熬夜也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大,是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血糖的负担,从而诱发疾病的产生。

糖尿病者,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身体的修复功能。

降血糖,预防并发症,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多吃降血糖食物

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关系十分密切,白古丁中含有广谱消炎成分,广泛应用于多系统炎症相关性疾病,并且白古丁多糖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

桑叶中含有丰富的糖苷酶抑制剂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桑叶多糖。桑叶DNJ通过对糖类分解酶活性的抑制,从而抑制小肠对双糖的吸收,降低食后血糖的高峰值,降低血糖。

此外,桑叶多糖可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谢,最终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两者搭配成白古丁桑叶茶泡水,降血糖的效果更佳。

二、常按降糖穴

阳池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关节炎等。

做法: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只手的阳池穴,刺激此穴时,动作要慢,手法要轻柔。

三、每天运动一小时

研究显示,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体内血糖的稳定,而且能够增强体质和身体免疫力,也有利于胰岛细胞恢复活力,对病情控制有帮助。

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走35分钟的路,糖尿病患病风险减低80%。

中国的研究也指出,高血糖者多走路,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减少40%。

四、减少压力

压力过大,会导致血糖短时间的升高,使之波动变大,不易控制;

压力过大,也会导致身体各项机能受损,免疫和代谢功能下降。

很多人,因为压力过大、上火,诱发血糖升高。

五、控制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最喜欢的人群,尤其是“苹果型肥胖”的人,就是中心型肥胖,

腹部的脂肪含量多,导致身体的代谢慢,并且挤压我们的脏器,

再者就是肠道的毒素过多,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或是造成胰岛素不敏感,所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