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三句话读懂何为学习,何为朋友、何为尊重

 昵称32937624 2019-12-23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作“粮食店”。

“粮食店”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以现实角度而言,作为人,一日三餐,且餐餐七分饱。倘若你那顿饭不吃,或者吃不饱,你会抱怨,抱怨会产生不满,不满会将你带入情绪化的世界。

以精神世界而言,“粮食店”好比精神上的富足,开启富足的第一道门便是儒家思想。并不是说儒家思想有多么多么好,而是一种平静,这种平静来自孔子对弟子的教导,这种平静使人感受到爱意,使人感受到语言是有温度和感情的。

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不仅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到现在影响也非常深刻。现在,人口众多,教育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从上学开始接受的儒家思想,会潜移默化影响我们在生活中的行为。

《论语》:三句话读懂何为学习,何为朋友、何为尊重

这些思想也会延伸至今,不过我们今天真正要说的是这三句话。

第一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学习不止是一种单纯的学习,仅学习,不仅未能记住,而且容易忘记,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再学习,再学习,就是所谓温习和练习。学习是第一步,温习是第二步,也是再学习,练习是第三步,去实践,所以,按这个思路去走,我们把学习拧成一股绳,这股绳为:学习——温习(再学习)——练习(实践)。

学习就是这样的三部曲,完成这首带有节奏的旋律,不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作品《异类》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就像拿筷子,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努力,在饭桌上我们得以吃饭更稳、更准,夹菜快、准、狠,只要夹上,下一步就往嘴里送,就算你闭上眼睛,也可以放进嘴里。这就是一种生活里的练习,学习拿筷子,一日三餐天天练习,经过大人指导,拿筷子方式会更加准确,然后在日后漫长的时间你在实践,饭吃进肚子里,你会高兴。

所以,学而去练习和温习,不止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还是一件持续而又意义的事情。

《论语》:三句话读懂何为学习,何为朋友、何为尊重

第二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

这句话不是说有朋友从远方来,就要去高兴,不过,有朋友来,你不高兴也没法。但这句话,说的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就是一件高兴的。

什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理解了志同道合,才会开心的一起畅谈,不管谈什么,总会开心。

志同道合的人就是和你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和这类人一起才会摩擦出一些火花,在话语上的火花,在思维上的火花,产生火花,你会越来越开心。

宋代陈亮的《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中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可见志同道合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难在找到一个兴趣相投的人很难,就算兴趣相投,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不仅要兴趣相投,话也要相投。

有人说东,话不投机会说西,有人说南方,话不投机会说北方。

总之,很难和兴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共事,不过,在一些情况之下也可以,那就是合作关系的时候。

志同道合不分男女性别,不分行业,不分种类,是一起彼此喜欢的人一起共事,一起探讨,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第三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不去怨恨、恼怒他,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别人刚开始的时候不了解你,其实,你也不了解别人。既然互为不理解,为何要恼怒他的一言一行,尤其在工作上。

我们开心通过offer面试,第一天上班开开心心走进办公室,打过招呼,坐在位置,心安理得看了看新同事,这时候你心里就作祟了,看着有同事心情不好,正愁眉苦脸看着电脑,而你一看,感觉就是不欢迎自己一样,脑中产生很多有趣想法,企图揣测他的意图。这样过了一天之后,你会被新的忧愁磨灭之前的快乐,你会惆怅,你会想不通,为什么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就又要面对这样的同事。

其实,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同事的错,而是你们之间缺一道理解的桥梁去理解彼此,理解是尊重的前提,不理解就不会去尊重。你从小开始就理解尊老爱幼,进入社会你理解礼让是一种尊重。

所以,理解就是一道桥梁,也是尊重的桥梁。

从学习到实践,从实践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去理解别人,不正是一种现在所有人都想着具备的技能吗?

为什么这些技能到现在就不太灵了,不就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变得浮夸,变得飘忽,忽略了学习到实践的重要性,忽略了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事的重要性,更是忽略了一起共事要去理解彼此的重要。

因为忽略,所以忽略。

现在我们要因为忽略,所以去珍惜。

儒家核心思想不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因为符合,所以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价值观也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个人行走于社会为人处世的原则。人有了原则就好了,就会遵循自己内心的原则去和世界上的一些人人、一些事去共事和解决。

所以,你为什么“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