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灭迷茫,存焦虑

 米知山 2019-12-23

遇到过很多事,见过了许多人,但即使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行走着,走的每一步既无激情、亦非光明之门的希望……生活,不可避免的让人成了习惯的俘虏。

如果没有感受到压力,就不会感受到生存的问题,那么该改进自己的地方就不会去改进——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进化也是。进化的前提是感受到压力,压力越大进化的效率和效果越大,压力越小进化的效率和效果就越小,压力为零就不会进化但是,压力也可能超过了组织的极限,从而让自己被杀死,而不是尼采所说的“杀不死“。

◎迷茫是麻醉剂

感觉前方的道路被大雾所弥漫,绵延千里,不知自己抬起的脚步下一步该落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奋斗?奋斗于什么?怎么样奋斗?我想有不少人是这种状态,平时看着都是快乐平和的,但只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自己的未来,就会发现:迷茫,是常态。

特别是如果我们为了一件事情奋斗了很久,突然失去它了,或是相恋多年的人突然弃你而去了,或是辛勤工作多年的公司突然把你解职了,或是开了多年的小店突然被行业新浪潮击溃了,这种迷茫是最刻骨而且最旷日持久的。

“迷茫”对人要获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损害很大,在这种状态下,每天所做的事情都谈不上是在为了目标而奋斗,因为大目标都还没有呢!

迷茫是一种慢性麻醉剂,迷茫久了,也就习惯了,慢慢的每天的生活都是习惯习惯性的起床,习惯性的上班,习惯性的回家,习惯性的晚上刷手机,周末习惯性的睡懒觉、各处溜达、聚餐。

这种状态必须要被突破,不然弹指一挥间,一下3年就过去了,5年就过去了,10年就过去了哪一天突然就发现:自己老了!都40岁了!都50岁了!这时哪怕猛然惊醒也大多是枉然,因为迷茫了10年了,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即使惊醒了,迷茫的还是迷茫,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怎么走。而且再考虑未来,都是基于自己已经40了,已经50了的年纪和家庭状态,为时颇晚矣。

◎如何不再迷茫

没人想要迷茫,那迷茫的根源是什么呢?我认为,迷茫的根源不在于不知道怎么做,不在于自己的能力够不够,不在于自己会不会坚持做下去,而在于心思。

心里想要什么长远的事物,并不知道。

这种事物必定是长远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获得,它需要我们付出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辛劳动才有可能获得如果是通过一天就能获得的,必定一样带给我们迷茫。因为明天就获得了,那么后天该做什么呢,下周该做什么呢……全然不知,迷茫状态就又来了,又回到了每天习惯性生活,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去奋斗的状态。

针对现在还处于迷茫状态的读者朋友,提供一个思路,你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思考,我认为你想通后,就会明白自己的长远事物是什么,就能摆脱迷茫的心理。但是为了实现这个长远事物,是需要付出心血切实去行动的,而行动本身在于你自己,任何人无法帮你行动。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有着三个维的“我”

(1)      个人我——纯粹的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达成什么,和外部没有关系,只和自己有关系。

(2)      家庭我——和外部有关系了,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达成什么,是为了这个家族了。

(3)      社会我——和外部紧密而更大范围的相关,自己想要做什么,要达成什么,是为了这个社会了。

现在就开始问自己这3个维的问题:

(1)      作为个人我,我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是自己锻炼出什么样的身型吗?是自己打造出什么很优秀的技能吗,比如:英语能力,编程能力,弹吉他的能力,绘画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论述的能力,谈判的能力……?是自己探索于什么吗,比如:各处旅行探索,各种美食烹饪探索……?

(2)      作为家庭我,我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是自己给家里挣了多少钱?是给父母买个好房子?是把孩子教育培养成什么样子?是带着家里人每年旅游多少次?是给自己的家庭买个什么样的房子、车子?……

(3)      作为社会我,我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是在公司做到什么样的职位?是在社会上有多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为国家社会做出什么贡献?是做好什么公益事业?是找到什么样的人组建家庭?……

◎目的式目标,任务式目标

在制定以上3个维度的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社会我”,在制定这个目标的时候,必须是制定真正的目的式目标,而不是任务式目标

因为我们前面说过, 有些人的刻骨铭心的“爱情迷茫”是因为相恋多年的人突然弃你而去了;“工作迷茫”是因为辛勤工作多年的公司突然把你解职了;“事业迷茫”是因为开了多年的小店突然被行业新浪潮击溃了。——这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任务式的而不是目的式的。

如果是目的式的,就会变成

——相恋的人分手了,那又怎样?我的目的是找一个相爱的人组建家庭,TA走了,还有其他人能和我相爱组建家庭!So what? The next!

——公司把我解职了,那又怎样?我的目的是找一个好工作,不在这家干了,我就去其他家干!So what? The next!

——小店关门了,那又怎样?我的目的是创建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事业,这个项目倒闭了,那就去做其他项目!So what? The next!

想想马云,他从大学英语老师的职位离职的时候,他的信念是“我要创业,不管做什么,我都相信我最后能成功。”于是他创办了杭州海博翻译社,做失败了,那又怎么样?做下一个事业项目!于是中国黄页项目开始了,但是又失败了,那又怎么样?做下一个事业项目!于是去北京和国经贸合作做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又失败了,那又怎么样?做下一个事业项目。于是1999年,阿里巴巴项目成立了。

但是个人我,家庭我,是在这个目的式任务的边界条件之外的——边界条件的概念和论述,请见文末链接——,因为你只有一个自己,不能说“再来下一个我吧!”;你父母就只有他们2个,不能说“再来两个父母吧!”;你孩子就只有他,不能说“再来个他吧!”——他们都是世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

◎焦虑,很好,保持

迷茫的问题解决了。那焦虑呢?

在为了“三个我”的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到了高原期,没有任何进步;遇到了困难,不知道解决的方法。这些都会造成压力,压力会让自己很焦虑。

有些人焦虑了会去看心理医生,有些人会服用抗抑郁药物。我认为:深陷迷茫的人才应该去看心理医生,深陷迷茫的人才应该去服用抗抑郁药物。焦虑的人,请保持焦虑。

这个道理是符合进化论的,也是符合波动性理论的(关于波动性理论,可以读读纳西姆的书《反脆弱》)。

进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是环境变化,从而给自己的生存带来了威胁,然后那些突变了的生物,能适应这个环境而生存,不适应的被大自然淘汰。人的进化不像其他生物,我们更是脑力方面的进化,所有我们感受的不是什么天气变冷了之类的变化,而是感受到现在的状态给自己的目标达成构成了威胁。所以,焦虑就对了,焦虑就证明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威胁,如果感受不到这种威胁,就不会进化了。

压力对人是有好处的,而压力必然会带来焦虑。

《反脆弱》也强调了,要感受到压力才能进步,不然就是温水煮青蛙了。如果不是温水煮青蛙,而是一下把青蛙扔到60度的水里,它就会马上跳出来,因为它能感受到压力,但是温水慢慢煮,就感受不到压力。

唯一的注意点就是:焦虑不要超过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自己焦虑的身体每况日下了。如果发生这种事,就是自己的焦虑超出了上限了。——波动都是有上限的,在上限以下都有利于我们,但是超过了上限就会让我们绷断。

感受自己的生活,如果有焦虑之心大可不必担心,反而应该庆幸自己感受到了压力;如果是迷茫,祝你早日找到“三个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