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年华 | 神秘的信箱工厂

 凡尘过客160 2019-12-23

渭阳柴油机厂

宝鸡始有“信箱”工厂是1950年12月,它是从上海迁来虢镇新建的企业,前身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汽车修理厂。迁来后转行生产坦克发动机,为全国仅有的3个同类型工厂之一。按照从古至今“山南、水北为阳”的传统,起名为“国营渭阳柴油机厂”——一个和金戈铁马并不搭边的儒雅厂名,对外也称为“51号信箱”,行业内部编号“615厂”,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第一厂名——“虢镇坦克发动机厂”。一座工厂有如此之多的称谓,产品又是群众轻易见不到的坦克发动机。从气派的厂大门出入的人员必须验证放行,警卫森严,兵工企业涉秘,“信箱”工厂很自然涂染上一层神秘色彩。

渭阳柴油机厂(现为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投资及其后续项目在宝鸡的建设,更多的信箱工厂“38”、“43”、“41”、“52”出现在宝鸡,远离市区的武功县还有“5702”。

“三线建设”时期外地搬迁来的新建企业和省属项目在宝鸡落户后,又有一批“信箱”工厂加入了宝鸡。秦川机床厂——“68”,第九冶金建筑公司——“69”,宝鸡叉车厂就是“70”信箱,有色金属加工厂即今天的宝钛集团,“71”信箱的称呼至今还没被人们改口。“47”就建在石羊庙。岐山、宝鸡等县周围则集中着编号“22”、“24”、“26”、“39”、“93”、“94”、“523”、“4401”、“067”、“7107”的“信箱”,市区周围还增添了“48”、“81”、“88”、“169”一系列的“信箱”。

“信箱”工厂领导资格老,行政级别高;设备精度高,产品检测要求严,工厂还专设军种、兵种驻厂军事代表室。职工整体文化水平较高,由于来自全国各地而见多识广,职工薪金普遍高出地方企业同级别工人,对能够进入“信箱”工作的人员政治审查更严格。这些“信箱”占地面积大,上下班时各厂广播站均播放军营的号声。

宝成仪表厂(38信箱)

“信箱”工厂壮大了宝鸡工业的实力,也丰富了所在地的社会生活。那时候流行的“‘38’的大礼堂,‘43’的大操场,‘41’的大食堂,宝桥的小伙忙,灯泡厂的大姑娘,叉车厂的管乐强”的顺口溜,就是对这些工厂特色的高度概括。七十年代时,为批判日本企图复活军国主义,全市统一组织行政24级以上干部内部观看《山本五十六》等三部电影,“38”配备有宽银幕放映机,电影只能在“38”俱乐部放映。大操场、大食堂很好理解,重工业的宝鸡桥梁厂小伙子多,轻工业的灯泡厂年轻女工多。“叉车厂的管乐强”指的是这个工厂有一支铜管乐队,乐器是工厂在大连时从苏联撤军中的海军乐团购买的,乐器外形曲线优美,管乐队擅长吹奏高、中、次中、低音各个声部的乐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信箱”工厂浓缩了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历史。“22”就是抗战时期建在蔡家坡的雍兴公司西北机器厂,1949年7月被军事管制后接收为国有企业,几经改制归属当时的第四机械工业部,内部编号“702厂”。五十年代初,败退台湾的国民党不断派遣飞机轰炸上海,“国营渭阳柴油机厂”正是这一时期迁来转行生产坦克发动机的。

新中国百废待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宝鸡建立了众多的“信箱”工厂,中国工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些企业变成了现实。

“信箱”工厂的建立,实质上是从新中国建立之初,老一代领导人站在战略高度,为维护领土完整而建立国家的工业体系,均衡军工企业布局规划的重要举措。以“信箱”为代号就是采取的保密措施之一。神秘的“信箱”仅属于邮电局系统通讯投递管理的业务内容,邮电局每年收取“信箱”管理费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箱企业”已成往事,但“保密”并没有过时,我们绝不能在思想上解除武装。

作者:冯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