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於女詞人呂小薇

 江山携手 2019-12-23

   今年是女詞人呂小薇誕辰一百周年的時期(191511520061227),有必要回憶一下先生的創作及其生平。小薇名蘊華、號竹村,江蘇武進人(今屬常州市)。為郭則湘之妻,並為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的堂妹。她是民國時期傑出的女詞人,其詞倍受時人推崇,不僅具有深厚的內容與鮮明的時代感,而且善於“以詩為詞”、語言也頗具特色、風格多種多樣,並對女性詞的審美風貌和詞境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開拓。

呂氏曾從唐文治、錢基博、陳衍等先輩習古文辭。1933年,畢業于無錫國專後,一直從事中、高校教學及古籍整理工作。期間,曾先後任江西詩社副社長、中華詩詞學會理事、江西詩詞學會副會長及《江西詩詞》編委。呂氏酷耽吟詠,尤嗜詞,著有《竹村韻語剩稿》(因刼後殘存故名剩稿)。並編有《西湖詩詞》。胡迎建《望江南·題呂小薇〈竹村剩稿〉》曾稱其“破碎山河流蹙恨,棲遲歲月泣無聲。字字苦吟成。……試撥冰弦歌白紵,催搖翠竹作琴箏。珠玉落盤聲” 甚為恰當。

  呂小薇于求學之際即雅好詩詞,後致力於教育,參加革命,積極抗日。由於其生活面較廣,故其詞作內容開闊,舉凡友情、悼亡、詠物、詠懷、交遊、題贈等等,無不涉及且頗多佳作。

  由於作者善於將時代的滄桑與個人的情緒相結合,友情的抒發便因而有了歷史的支撐而顯得格外厚重,雖為寄懷友人,卻能引起更多讀者的情感共鳴。如在《沁園春·殘荷寄示鷗客》中(按:鷗客,詞人夫君郭衡九自號),“多情誤,忽相逢傾蓋,不盡纏綿”、“玲瓏七竅心田,便折斷情根絲也牽”等句則傳達了自己對於愛情的留戀。由於作者志行高潔,故其愛情詞毫無香軟、油膩之態,清新雋永、平淡沖和,顯示了詞人情感世界的多面性,別有一種輕盈純正之美。

  同時她情致深婉的悼亡詞,或哭友,或思親。如其《金縷曲》即為“驚聞地質調查所傅徽弟君泰和殉難”後所作,“弱姊心傷誰慰藉?白髮倚門望久。頻入夢、遊魂知否?怎信人間有此別,痛河清、不見斯人壽”,緬懷友人,語言顯得清剛頓挫。在其悼亡詞中,更為令人心傷的是懷念亡夫之作,如其“獨對小庭花樹,虛室寒灰,思故人生死之隔”而作之《陌上花》,“到如今、剩對雕盒寒灰,伴予淒惋”,無窮的傷痛充塞其間,與其愛情詞一樣顯得情致深婉。如其《臨江仙·題畫》:“好夢分明醒後憶,夢醒方悟情深。爐煙飛散又重凝,兩般都寂寞,一樣杳難尋。”畫中柔情的女子與作者的朦朧心緒相融合,形成迷離的意象。另《醉花陰·題所臨易安居士折菊圖》、《蝶戀花·題屈原行吟圖》等皆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風景畫詞則善於賦予所題之物以動人的情思魅力,使之具有人的品格和精神。如《南鄉子·為人題寒鴉營巢圖》詞中所稱赞的“要與嚴冬作鬥爭”的寒鴉,實為作者本人人格魅力的真實寫照。有的風景畫詞則具有生活的實感和意趣,使人如聞如見,充滿了生活氣息。

  呂氏將自己的情思懷抱與所詠之物緊密結合,所詠之物實為其情志的象徵。如其《曲遊春·詠燕》:“千古恨難雪!羞再繞、垂楊競腰折。剩呢喃、對訴興亡,還驚羈客。”詞人所描寫的燕子,也同其詠畫詞相類,不重形似,它那對故土的魂牽夢繞,以及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正是作者堅持操守、積極抗日品質的真實寫照,名為詠燕,實為寫懷。不是無病呻吟乃是從心而發有所寄託。

  呂詞的風格多種多樣。不同于一般女詞人的局促而單調,熊盛元《師門學詞散記》云:“小薇師……精於詞的創作。就總體風格而言,其小令得東山之神,而慢詞則直摩梅溪之壘。”劉夢芙《冷翠軒詞話》云:“呂先生……其長短句不依宗派,不主故常,卓犖有奇氣,於當代巾幗詞壇,拔戟自成一隊。長調含婀娜於剛健,賦舊體以新聲,波瀾壯闊,風格傑特。”諸此種種,都指出了呂詞風格的多樣化特徵。其詞或婉約,或豪宕,或沉鬱,或奔放。當抒寫對愛情的憧憬時,便表現出纏綿婉約的女性柔情美,如《蝶戀花·永新書所見》、《臨江仙·題畫》、《金縷曲》(昨夜山靈語);當抒寫個人的性情懷抱時,便表現出豪宕的風格,如《清平樂·去泰和水程,又是一番播遷》、《虞美人·望月》;悼念亡友、親人、老師、鄉賢時,便顯得沉鬱悲慨;而作于祖國欣欣向榮之際的詞作如《慶春來》(三十年春去又春來)則顯得格調歡快。呂詞不同風格的形成,一方面固然與詞人豐富而複雜的人生經歷有著必然的聯繫,但另一方面亦與其轉益多師而又善於自出機杼密切相關。

  同時呂小薇開拓了女性詞的審美風貌和詞境。呂詞不但有傳統女性柔媚婀娜的一面,更多的是為我們呈現了一種與陰柔相異其趣的剛性之美,從而為女性詞的審美風貌進行了大膽的開拓。如其遊覽之作《金縷曲》: 昨夜山靈語,道姑蘇天平幽勝,待小薇去。曉起馳輪三百里,驚破空山煙霧。便謝卻人間塵土。怪石嶒崚森萬戟,甚朝天玉版奴媚主!看列陣,刑天舞。吳宮廢址今何許?上荒台、渺然四顧,涼生袂舉。目極滄浪懸一棹,記取盟心爾汝。肯閑誓、明朝牛女?夭矯龍蛇影外路,共斯人憂樂邁千古。同下拜,松間墓。則頗有鬚眉豪放風格。總之呂小薇作為民國時期的傑出女詞人,其詞在民國詞史的發展上具有重要的承傳意義和“史”的認識價值。

  呂小薇生活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抗日戰爭、日寇投降、新中國成立、反右鬥爭擴大化、知青下鄉、粉碎四人幫、香港回歸……所有這些無不影響著詞人的創作。呂氏一方面承載了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故其為詞,能化用名家名句,隸事用典,融化無痕,妙到好處。另一方面,她又善於不斷開創新的題材,前面提及的朗誦詞、都是其善於吸取前人文化營養而又不斷與時俱進的結果。如其與會記事詞《水調歌頭》(瑟瑟鳴黃葉)題材新穎別致,而“苦恨車輪生角”句則化用稼軒詞《賀新涼》追陳同父不及之意,“緩放歸舟安穩”句用《銅弦詞》之《賀新涼·自題歸舟安穩圖》詞意,傳統的文化意蘊在呂詞中有了新的生命力,顯示出呂氏高妙的手腕,其處在民國詞史的位置上,成功地實現了由傳統到現代的遞變。

總之,呂小薇作為民國傑出的女詞人,其詞作題材多樣、內容豐富,藝術成就斐然。呂詞在民國詞史上亦具有重要的承傳意義和“史”的認識價值,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风雨楼節选  待续

       關於女詞人呂小薇關於女詞人呂小薇



   今年是女詞人呂小薇誕辰一百周年的時期(191511520061227),有必要回憶一下先生的創作及其生平。小薇名蘊華、號竹村,江蘇武進人(今屬常州市)。為郭則湘之妻,並為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的堂妹。她是民國時期傑出的女詞人,其詞倍受時人推崇,不僅具有深厚的內容與鮮明的時代感,而且善於“以詩為詞”、語言也頗具特色、風格多種多樣,並對女性詞的審美風貌和詞境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開拓。

呂氏曾從唐文治、錢基博、陳衍等先輩習古文辭。1933年,畢業于無錫國專後,一直從事中、高校教學及古籍整理工作。期間,曾先後任江西詩社副社長、中華詩詞學會理事、江西詩詞學會副會長及《江西詩詞》編委。呂氏酷耽吟詠,尤嗜詞,著有《竹村韻語剩稿》(因刼後殘存故名剩稿)。並編有《西湖詩詞》。胡迎建《望江南·題呂小薇〈竹村剩稿〉》曾稱其“破碎山河流蹙恨,棲遲歲月泣無聲。字字苦吟成。……試撥冰弦歌白紵,催搖翠竹作琴箏。珠玉落盤聲” 甚為恰當。

  呂小薇于求學之際即雅好詩詞,後致力於教育,參加革命,積極抗日。由於其生活面較廣,故其詞作內容開闊,舉凡友情、悼亡、詠物、詠懷、交遊、題贈等等,無不涉及且頗多佳作。

  由於作者善於將時代的滄桑與個人的情緒相結合,友情的抒發便因而有了歷史的支撐而顯得格外厚重,雖為寄懷友人,卻能引起更多讀者的情感共鳴。如在《沁園春·殘荷寄示鷗客》中(按:鷗客,詞人夫君郭衡九自號),“多情誤,忽相逢傾蓋,不盡纏綿”、“玲瓏七竅心田,便折斷情根絲也牽”等句則傳達了自己對於愛情的留戀。由於作者志行高潔,故其愛情詞毫無香軟、油膩之態,清新雋永、平淡沖和,顯示了詞人情感世界的多面性,別有一種輕盈純正之美。

  同時她情致深婉的悼亡詞,或哭友,或思親。如其《金縷曲》即為“驚聞地質調查所傅徽弟君泰和殉難”後所作,“弱姊心傷誰慰藉?白髮倚門望久。頻入夢、遊魂知否?怎信人間有此別,痛河清、不見斯人壽”,緬懷友人,語言顯得清剛頓挫。在其悼亡詞中,更為令人心傷的是懷念亡夫之作,如其“獨對小庭花樹,虛室寒灰,思故人生死之隔”而作之《陌上花》,“到如今、剩對雕盒寒灰,伴予淒惋”,無窮的傷痛充塞其間,與其愛情詞一樣顯得情致深婉。如其《臨江仙·題畫》:“好夢分明醒後憶,夢醒方悟情深。爐煙飛散又重凝,兩般都寂寞,一樣杳難尋。”畫中柔情的女子與作者的朦朧心緒相融合,形成迷離的意象。另《醉花陰·題所臨易安居士折菊圖》、《蝶戀花·題屈原行吟圖》等皆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風景畫詞則善於賦予所題之物以動人的情思魅力,使之具有人的品格和精神。如《南鄉子·為人題寒鴉營巢圖》詞中所稱赞的“要與嚴冬作鬥爭”的寒鴉,實為作者本人人格魅力的真實寫照。有的風景畫詞則具有生活的實感和意趣,使人如聞如見,充滿了生活氣息。

  呂氏將自己的情思懷抱與所詠之物緊密結合,所詠之物實為其情志的象徵。如其《曲遊春·詠燕》:“千古恨難雪!羞再繞、垂楊競腰折。剩呢喃、對訴興亡,還驚羈客。”詞人所描寫的燕子,也同其詠畫詞相類,不重形似,它那對故土的魂牽夢繞,以及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正是作者堅持操守、積極抗日品質的真實寫照,名為詠燕,實為寫懷。不是無病呻吟乃是從心而發有所寄託。

  呂詞的風格多種多樣。不同于一般女詞人的局促而單調,熊盛元《師門學詞散記》云:“小薇師……精於詞的創作。就總體風格而言,其小令得東山之神,而慢詞則直摩梅溪之壘。”劉夢芙《冷翠軒詞話》云:“呂先生……其長短句不依宗派,不主故常,卓犖有奇氣,於當代巾幗詞壇,拔戟自成一隊。長調含婀娜於剛健,賦舊體以新聲,波瀾壯闊,風格傑特。”諸此種種,都指出了呂詞風格的多樣化特徵。其詞或婉約,或豪宕,或沉鬱,或奔放。當抒寫對愛情的憧憬時,便表現出纏綿婉約的女性柔情美,如《蝶戀花·永新書所見》、《臨江仙·題畫》、《金縷曲》(昨夜山靈語);當抒寫個人的性情懷抱時,便表現出豪宕的風格,如《清平樂·去泰和水程,又是一番播遷》、《虞美人·望月》;悼念亡友、親人、老師、鄉賢時,便顯得沉鬱悲慨;而作于祖國欣欣向榮之際的詞作如《慶春來》(三十年春去又春來)則顯得格調歡快。呂詞不同風格的形成,一方面固然與詞人豐富而複雜的人生經歷有著必然的聯繫,但另一方面亦與其轉益多師而又善於自出機杼密切相關。

  同時呂小薇開拓了女性詞的審美風貌和詞境。呂詞不但有傳統女性柔媚婀娜的一面,更多的是為我們呈現了一種與陰柔相異其趣的剛性之美,從而為女性詞的審美風貌進行了大膽的開拓。如其遊覽之作《金縷曲》: 昨夜山靈語,道姑蘇天平幽勝,待小薇去。曉起馳輪三百里,驚破空山煙霧。便謝卻人間塵土。怪石嶒崚森萬戟,甚朝天玉版奴媚主!看列陣,刑天舞。吳宮廢址今何許?上荒台、渺然四顧,涼生袂舉。目極滄浪懸一棹,記取盟心爾汝。肯閑誓、明朝牛女?夭矯龍蛇影外路,共斯人憂樂邁千古。同下拜,松間墓。則頗有鬚眉豪放風格。總之呂小薇作為民國時期的傑出女詞人,其詞在民國詞史的發展上具有重要的承傳意義和“史”的認識價值。

  呂小薇生活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抗日戰爭、日寇投降、新中國成立、反右鬥爭擴大化、知青下鄉、粉碎四人幫、香港回歸……所有這些無不影響著詞人的創作。呂氏一方面承載了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故其為詞,能化用名家名句,隸事用典,融化無痕,妙到好處。另一方面,她又善於不斷開創新的題材,前面提及的朗誦詞、都是其善於吸取前人文化營養而又不斷與時俱進的結果。如其與會記事詞《水調歌頭》(瑟瑟鳴黃葉)題材新穎別致,而“苦恨車輪生角”句則化用稼軒詞《賀新涼》追陳同父不及之意,“緩放歸舟安穩”句用《銅弦詞》之《賀新涼·自題歸舟安穩圖》詞意,傳統的文化意蘊在呂詞中有了新的生命力,顯示出呂氏高妙的手腕,其處在民國詞史的位置上,成功地實現了由傳統到現代的遞變。

總之,呂小薇作為民國傑出的女詞人,其詞作題材多樣、內容豐富,藝術成就斐然。呂詞在民國詞史上亦具有重要的承傳意義和“史”的認識價值,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风雨楼節选  待续

       關於女詞人呂小薇關於女詞人呂小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