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方案:国内首个深远海智渔工厂项目在上海临港启动

 蓝林观海 2019-12-24

用新型船舶平台在深远海养三文鱼?看似不可能,就是等你来见证。6月15日,深蓝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在上海联合举办研讨会,船舶工业和水产养殖两大领域,“产学研政金”五个系统的26家单位齐聚临港,由上海崇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研制并投资的国内首个深远海智慧渔业工厂项目在临港启动。该项目以智能化船舶养殖加工平台为核心,在深远海空间进行工业化水产养殖,既是拓展海洋空间、突破装备技术的海洋强国战略,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解决蛋白紧缺的“中国方案”。

会议现场

深远海智渔工厂基于养殖加工平台,是连接“海-岛-陆”陆海统筹的新型渔业生产模式,核心为养殖加工平台及陆上繁育孵化、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构建集智能化育种、工业化养殖、海上物流通道和精深加工为一体的渔业“养-捕-加”综合生产系统。该项目融合了生物学、工程学、智能化、特种海工装备等多学科技术,将推动传统近海作坊式养殖向工业化、可追溯、绿色化、智能化养殖转变,是渔业生产的第六次革命。

深远海智渔工厂可提供近8万方养殖水体,区别于传统的网箱生产模式,能在12级台风下安全生产,并能移动躲避超强台风;能实现养殖过程的工厂化、智能化管理。单个养殖加工平台年产三文鱼万吨以上,产值超过10亿元,且具有很好的复制性;养殖品种可以拓展到金枪鱼、黄条鰤、大黄鱼等;产业链可以向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药等领域延伸,以深远海智渔工厂为依托的新兴海洋渔业养殖产业规模可达万亿。

会议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研究员讲述了深蓝渔业的战略观与科技架构。十年前,以徐皓研究员为代表的科学界开始了对深远海智渔工厂雏形“养殖工船”的研究。他表示,伴随着我国水产品消费升级和需求量的快速增长,湖泊及沿海近岸的污染加剧及环保要求,走向深远海并利用智能化大型成套装备开展水产养殖是必然趋势。

(关注我们了解最新渔业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