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道理

 高山流水lv7yrx 2019-12-24

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乱局中理出头绪,看到大势,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

真正的强者,不是征服世界,而是降服心魔,当心灵修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如同水性一般,那么纵使世界再大,也没有任何事物能与他相争,因为整个世界都属于他自己的了。

心无所住,便可容天下难容之物。

心有所住,则一粒尘埃都可能装不进去。

内心有了缺陷,于是看到的万事万物都是伤痕累累,处处滴血。

内心修圆满了,秋天里的片片落叶,不过是为了顺应自然规律,归根复命,哪有什么伤感可言?


重点是搞清楚三维与高维的概念。

传统表述中,点是零维,线是一维,面是二维,体是三维,时空是四维。这种表述概念不统一。

一个点是零维,两个相关的点构成一维,三个相关的点构成二维,四个相关的点构成三维,依此类推,维度与点的逻辑关系明确,且不涉及其他概念。

三维及以上称为空间,四维及以上称为高维空间。可见,从低维到高维,只是点在增加,并没有难以跨越的障碍。

比如,四个点构成一个立体空间,再加一个点,每个点连线形成五个立体空间,其中,有三个立体空间与基础空间是平行关系,有一个大空间包

在圆形的盘子里放上水,当作镜子,然后去照自己的面影,有时是圆脸,有时则不圆。自己的面型并无改变,而影象却时而圆,时而不圆,这是因为你照时的角度不同。现在,我想修养完善自己的品德来接人待物,可怎么能知道世上的人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我呢?因此才明白,天下的是与非本来没个准儿。世上的人实际上是各有其是非标准的,符合自己的标准就是对的,不符合就是不对的。如今我要选择对的一面立身行事,去掉不对的那一面,可是怎么知道世上所说的对与不对是哪个标准呢?
这一段的核心是“是非”,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对错”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这一段的本意。同样的事情、同样一件东西,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的时候,看到的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也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
看到一件事物,得出一个结论,用这个结论指导我们下一步的行动,这是我们从信息的输入到决策到行动的过程。但是,如果只会用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时候,我们得出的结论本身可能就是错误的,那只会导致我们一连串的错误,如果我们善于反思、善于反省,可能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但是,很多人是用一个视角不断的自我强化,钻进了牛角尖,还只会抱怨不公平,抱怨命运不济,却从来不反思我们是不是在看待世界的问题上就出了问题。
360docimg_0_
我们说到用人的时候,总是喜欢说要用人所长,我们自己一旦找到了自己的长处,也会不断的自我强化,这是我的长处。
但是,我们用这些长处的时候,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我们的长处确实是长处,我们的长处也确实能解决问题,但是,是解决了根本的问题,还是只是解决了表面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没有考虑过。
我们有时候会把一项具体的能力、长处,作为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因为他能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本身没有错,但是就像这里的郄雍一样,他能抓到每一个强盗,但是却不能解决产生强盗的土壤,当然这个责任在晋侯,而不是郄雍本人。
我经常说,百战百胜的将军,绝对不是一个好将军,因为打了100场仗都没有解决问题,算得上哪门子好将军?
我经常说,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突破性的解决问题。
那突破性从何而来?其实,就是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反复的看同样一个问题,发现那些我们常规视角中认为的互不相关的要素之间关联,并充分利用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解决问题。
所以,前提就是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反反复复看待同一个问题,从上下前后左右远近各个角度重新审视问题,以及与问题相关的要素。
如果这样做,第一个要放下的就是我们的单一视角,以及后续的单一视角的自我强化。从不同的人的角度,不同利益的角度看问题,不仅需要训练,还需要经验,所以,如果别人和你的观点不一致,即使你确信你是对的,也要学会不辩解,不争论,而是首先要让自己懂得,还有人是这么看问题的,而他这么看问题的角度,很可能就是人性最根本的问题,趋利避害、贪婪与恐惧。
从每一件事情中学会看不同的角度,其实都是我们洞察人性的良机,也是让我们能够智慧的解决问题的基础。
像上帝一样思考,拥有全局观的三种能力

系统思考帮助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纵观全局,看清事物背后的结构和逻辑,才能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系统思考》丹尼斯·舍伍德

你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

看电影的时候,经常提前猜中结局。

帮朋友分析夫妻矛盾,总能一针见血。

处理低一个层级的事务,总是面面俱到。

但是,有时候情况又恰恰相反:

对自己人生的方向,一片迷茫。

深处人际关系的迷雾,无法解脱。

面对浩繁的工作,总也屡不出头绪。

01

为什么在看别人的时候慧眼独具?看自己的时候却是一笔糊涂账?到底是什么干扰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从睿智变得混沌。

以看电影这件事为例:你之所以能够看了开头就猜到结局,或者总是比主人公更早一步的预知危险的发生,是因为你站在全局角度,对影片中每一个人物的行动和信息都有所掌握,在分析了每个人物的目的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之后,你做出了剧情方向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大概率上是正确的。但是,电影的主人公做总是被蒙在鼓里,因为他面前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就像我们面对自己的问题一样,没有完整的信息,就无法判断事情的发展。

这种观影体验,在影视专业中,被称作“上帝视角”。

用“上帝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被成为“上帝思维”,熟练运用这种思维模型,能够帮助大家从迷雾和障碍中抽身,成为掌控自我世界的“上帝”。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上帝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大家获得“上帝之眼”,从而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 上帝思维的核心是什么?

  • 为什么我们需要像上帝一样思考?

  • 我们如何成为自己的上帝?

02

“上帝思维”的核心是什么?

“上帝思维”这个词听起来略显神秘,说白了,就是一种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看透事物相关结构之间的关系的智慧。

我们都知道,要把握全局,看透本质,需要从“大处”着眼,从“高处”看问题,那么,这个“大处”到底要多大呢?“高处”又得多高呢?

事实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被规律左右着,并以一种叫做“系统”的方式运行。其中,显性的,你能看到的事物,叫做要素;而你看不到,推动系统运作的,是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更隐秘的,藏在相互作用背后的,是一套运行法则。

掌握这个完整的“系统”,就是你能达到的最大处和最高处。而看穿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背后的运行逻辑的思维方式,就是“上帝思维”。

所以说,看穿系统规律,是“上帝思维”最关键的核心。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在1948年出版了一本名叫《生命问题》的书,标志着“上帝思维”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系统论的问世。

虽然全书都在讲述生物学知识,但他却适用于各种组织和整个社会。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有以下三个主要观点:

  • 一个有生命的系统和非生命的系统是不同的

  •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封闭系统总是朝着熵增的方向变化,即从有序变为无序。

  • 对于一个有生命的系统,其功能并不等于每一个局部功能的总和。

你可能不明白这三个观点到底在说什么?

别着急,我们把这个问题先放下,一起来看看我们为什么需要“上帝思维”,最后,我再来一一解释,如何利用这三个观点,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

03

为什么我们需要像上帝一样思考?

前面我们说了,“上帝思维”的核心是看穿系统,而看穿系统需要学会整体的、

关联的和动态的方法看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三种能力,你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思考的格局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让你从只看眼前的简单思维,成长为拥有远见卓识的大局观的高手。

1.培养全局意识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展,一旦形成边界清晰的系统,系统就会以一种精密的方式运行。上帝思维是整体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而要养成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发现系统的意识。

用我熟悉的故事写作领域举例:

作为一个职业编剧,我们创作电影故事都必须严格的按照一套标准的系统进行,简答说就是“三幕剧作法”。

开头——英雄接受任务离开家乡踏上旅程

高潮——英雄进入陌生领域,结交同伴,挑战敌人

结尾——英雄战胜敌人,回归故乡

这个“三幕剧作法”是约瑟夫·坎贝尔在《英雄之旅》中提出的,后来被当做经典故事模型运用至今。“三幕剧作法”是坎贝尔在研究了古往今来所有经典传说和各民族的古老故事后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

如果你没有掌握这个系统,从整体上去铺排故事节奏、安排故事事件,只把精力投入到情感抒发,或者某次精彩打斗的描写上,就会顾此失彼,造成整个故事的失衡。以我的经验,这样的故事,到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

这就是只看部分,不看整体的单向思维模式,只解决眼前问题,忽略了系统的重要性,问题看似解决,但实际上隐患依然存在,并且一定会引发其他的问题,让事情朝着失去控制的方向进行。

2.透过现象,看破本质

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联动的,互通的,看透系统内部的运作规律,发展方向,掌握事物的本质,才能让我们对事物洞若观火,成为掌控全局的高手。

再举一个例子:

好的电影故事都是环环相扣的,好的电影故事创作者除了有炉火纯青的写作功力以外,在创作故事的时候,看到的不是一个单一事件的精彩度,而是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与人物性格、人物背景、人物关系之间的联系和匹配程度。他会按照人物的这些属性,为其搭配上合适的事件,让整个故事显得精彩纷呈的同时,又真实可信,寓意深刻。

在优秀作者的眼中,故事只是各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只有看到故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理清了这些关系的相互作用,才能做到一笔下去,切中要害。

3.洞察先机,拒绝延迟

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是恒久不变的,而是呈现一种动态发展的规律,而且,这种发展会有一定的延迟性。

蝴蝶效应就是最好的例证: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边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这里的“两周后”就是系统延迟,每个系统都存在延迟,因为系统内部运作需要时间,不可能达到同时同频,越复杂的系统,延时越强。

而运用“上帝思维”,从整体的角度看系统,就能帮助我们寻找到系统延迟的关键点,让我们洞察先机,掌握最新最快的讯息,出奇制胜。

好,说完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上帝思维”?为什么需要系统性的看问题之后?我来解释贝塔朗菲系统论的三个论点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

04

我们如何成为自己的上帝?

我先把贝塔朗菲系统论简单概括成以下三点:

  • 正确识别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 混乱中必有规律

  • 总体一定大于部分之和

好,我们看看如何运用。

A.正确识别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任何系统都分为两类,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比如:生命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非生命系统就是封闭系统。

生命系统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必须从外界获取能量,通过物质交换获得稳定的存在。非生命系统则需要与外界隔绝,才能保证其独立性,比如一盆清水,如果加入一滴碘伏,清水立刻失去独立性,成为混合物。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生活中所见的系统,哪些是可以被打破,哪些是不能被打破的。

如人际关系系统就属于开放系统,越丰富的人际关系,从外界获取的资源也多的人际关系,就越稳定。而夫妻关系系统就是一个封闭系统,一旦有第三人参与,不管这个人是小三,还是父母,都会对这个系统造成破坏。

B.混乱中必有规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熵增的概念,是指封闭系统会朝着无序变化,而后来的薛定谔等人用负熵的概念解释为什么生物能够进化,是因为越变越有序。但是,不论是熵增还是负熵,混乱总是会不时发生,但是,在这些混乱之中,必有其规律可循。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一个有机的系统中,为了不使系统瘫痪,很多功能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比如:一个失明的人,他的听觉就会异常发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视觉。

很多人会为自己的一次失败而耿耿于怀,或者为自己的某次好运而沾沾自喜。其实大可不必在意这一城一池的得失,满盘皆输,最后一招制胜的情况有很多,赢了所有战斗,却输了整个战争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人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单独拿出任何一个人生事件来衡量整个人生都有失公允,我们要看的是人生整体的格局和人生系统的完整性,努力让系统变得高效,让整体提升格局,才是最值得去努力的事。

C.总体一定大于部分之和

在传统的机械时代,一加一肯定等于二,部分之和总是能够等于整体,因为系统简单,且规模不可能太大,即便是较大规模的系统,也都呈现出一种每个部分都是另一个部分的复制品这样一种工业逻辑。

比如,福特汽车的工厂之所以生产率极高,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人数量多,人数总和一定等于生产率。

这是机械时代的逻辑。

但是,在如今这个复杂的时代,一加一一定要大于二,整体所发挥的作用,一定要大于每一个部分之和。因为每一个个体都非常复杂,早已不是机械时代那种简单的复制品。

比如,苹果从来不把行业最先进的软硬件,统统堆砌在自己的手机上。因为他们知道,整体性能必须要大于部分之和这一原理,所以,我们看到的苹果手机,永远都是整体性能最好的,而多年前的国产手机,却呈现堆砌高性能软硬件,却损失整体性能的情况。

纵观整个手机行业,如今国产手机如华为等企业,已经将整体性能的提升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而放弃了堆砌性能的传统的打法,这也是国产手机行业在近两年崛起的原因。

所以,控制系统,不要让个体之和阻碍了整体系统的发展,才是在这个时代我们最应该着手去解决的问题。

总结一下: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上帝思维”这种思维模型,帮助大家认识到寻找事物发展的系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才能成为拥有大局观的高手。掌握系统规律,需要理解贝塔朗菲系统论的三个要点:正确识别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混乱中必有规律和总体一定大于部分之和。

掌握“上帝思维”,长出看透事物系统规律的“上帝之眼”,让我们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