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谨防“沉默杀手”——卵巢癌的偷袭

 七侠荡寇志 2019-12-24

长期以来,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被视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三大杀手”。在这其中,卵巢癌发病较隐匿,70%的患者在初诊时已为晚期,复发率和致死率最高。因此,它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对女性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沉默的杀手”因何而来

卵巢癌之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主要是因为早期发现比较困难。早期卵巢癌不会引起疼痛或其他不适,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卵巢位于盆腔深处

卵巢位于盆腔深部,不易扪及或查出。盆腔内空间较大,较小的卵巢肿块如果对周围脏器没有影响,不会出现任何不适感。

内脏神经对疼痛反应迟钝

与体表神经相比,内脏神经通常对疼痛反应迟钝。卵巢癌早期多数没有疼痛或不适感,常规的检查也经常不能发现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种类多 

卵巢肿瘤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之分。恶性卵巢肿瘤也有高危和低危两种。高危卵巢癌短期内迅速发展,以腹水为主,容易误诊。低危卵巢癌可以经过较长期的发展,以肿块为主,相对容易诊断。

卵巢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卵巢癌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卵巢癌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研究发现,在女性的每个月经周期中,排卵后卵巢上皮增生迅速,排卵点周围有丝分裂活跃。因此,女性的排卵周期越多,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就越大。

未婚、未育 

研究发现,不结婚或未生育过孩子的女性,患卵巢癌的概率比生育过孩子的女性高1.7倍。妊娠可降低卵巢癌发生的危险性,孕产次及累积妊娠月越多,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就越低。第一次妊娠的保护作用最强,可将患卵巢癌的风险降低40%左右。应用促排卵药物可增加排卵,因而增加卵巢癌发生的危险性。

遗传和家族因素

卵巢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说明遗传因素在卵巢癌的发病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其他因素

电离辐射及石棉、滑石粉能增加诱发卵巢癌的机会,吸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增加卵巢癌的危险性,50岁以上妇女卵巢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早期卵巢癌的“蛛丝马迹”

过去认为卵巢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多,实际上常忽略了一些不大引起重视的症状,即所谓“卵巢癌三联征”。

胃肠道功能障碍

包括消化不良、腹部发胀、腹围增粗,患者感觉裤腰变得紧小,尤其在进食后肠胃胀气。约2/3卵巢癌患者合并有腹水,有明显腹胀患者往往已有腹水,尤其是肥胖妇女,常被误认为是因肥胖脂肪增多所致,故不应忽视。

卵巢功能障碍

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月经紊乱。如有内分泌功能肿瘤,可表现为雌激素或雄激素分泌过高;上皮性癌中尤以卵巢内膜样癌常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

年龄

卵巢上皮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此时如出现不适,应特别警惕。但需要注意的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发病平均年龄为19岁,15岁以前幼女发现肿瘤者80%为恶性。

有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做相关筛查

美国癌症协会、妇科癌症基金会和妇科肿瘤专家协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卵巢肿瘤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腹部肿胀、饱胀感、胀气、尿频、尿急、恶心、消化不良、便秘、腹泻、月经紊乱、性交疼痛、疲劳、背痛等。

如果女性存在上述任何症状之一,并已经持续了两周以上,就应该立即去医院做相应的筛查,以排除患卵巢癌的可能。

高危人群早预防

这些人是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特指具有卵巢癌、乳腺癌或其他相关癌症个人史或家族史,符合某些遗传性肿瘤综合征诊断标准(如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直结肠癌综合征或称林奇综合征等),或携带有卵巢癌发病相关遗传性肿瘤基因突变(如BRCA1/2、PALB2、RAD51C、MLH1、MSH2等)的女性。

高危人群应早预防

上述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以排除卵巢肿瘤。若配合B型超声检测、血清CA125及AFP检测等则更好。卵巢实性肿瘤或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者,应及时手术切除。青春期前、绝经后或生育年龄口服避孕药的妇女,若发现卵巢肿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盆腔肿块诊断不清或治疗无效者,应及早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凡乳腺癌、胃肠癌等患者,治疗后应严密随访,定期做妇科检查。

治疗要全面彻底,以免复发

治疗原发性癌症应力求彻底,愈后还要跟进抗复发治疗。卵巢癌的手术治疗是治疗中的关键手术的彻底性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手术是治疗中的关键

卵巢癌手术范围主要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以及盆腹腔所有转移灶的切除,一般认为阑尾也应该切除,尤其是上皮性肿瘤。从这点来讲卵巢癌的手术是最具挑战性的。

对早期卵巢癌,很可能单纯通过手术治愈。但对于晚期卵巢癌,通过一次性或突击性治疗,很难做到绝对彻底清除体内残存的癌细胞,应在切除原发灶、转移灶肿瘤后,对残存的肿瘤进行化疗。

化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如果手术后不立即进行化疗,手术则失去了其意义。但是化疗的效果是建立在手术成功的基础上,如果手术不满意,即使化疗效果好,也无济于事,很快会发生复发。

治疗要多方位进行 

其次,应该消除或避免促使癌症复发的各种因素,积极治疗与癌症相关的慢性病。对于一些内在致癌因素也应特别注意,所有癌症患者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和不良刺激。对可能诱发癌症的慢性病应给予积极治疗,这些疾病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病人局部或全身的防病能力。另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对于免疫力的恢复有好处。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癌症患者愈后的康复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如气功、太极拳、慢跑等运动,以促进患者全身功能的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癌症的复发概率。

长期予以随访和监测

术后1年内,每月1次;术后第二年,每3个月1次;术后第三年,每4~6个月1次;手术5年以上者,每年1次。

监测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全身及盆腔检查。进行B型超声检查,必要时做CT或MRI检查;肿瘤标志物测定,如血清CA125、AFP、HCG等。对可产生性激素的肿瘤,应检测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